火炕也被稱為土炕,不光東北有,在華北和西北也有。
作為一個睡土炕長大的西北人,我來談一談土炕上的那點(diǎn)事。一家人睡一個土炕,在西北一帶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平常事情。
雖然我不是東北人,但炕上的那點(diǎn)事情還是一樣的。在我的老家,土炕是每家必不可少的家當(dāng),沒有什么都不能沒有土炕。
我們住的是窯洞,盡管我們也屬于陜北地區(qū),但窯洞形式卻與陜北截然不同。陜北的窯洞大多是從土坡直接往里鉆眼即可。
這種窯洞通常很小,制作比較簡單。而我們的窯洞是在平地上用土往起箍,然后將箍起的土堆削出半圓柱,蓋磚掏土即可。
這種類型的窯洞比較寬敞高大,與之配套的土炕也是很大。小時候的土炕都是用倒出來的土塊制作而成,時間長了會倒塌。
到了九十年代初,土炕全部由磚和水泥來制作,保溫性能更好,溫度傳遞的很快。冬天塞上玉米桿一燒,馬上就會熱起來。
那時候農(nóng)村用火爐取暖的人家非常少,因為買不起煤。土炕就成了冬天取暖的唯一選擇,每次半夜起來要給炕添加柴火。
一家人全部都睡在土炕上,頭朝外腳朝里,所有的衣服都要塞到腳底下的被窩里,這樣第二天早上穿起來不會冷。
我們家的炕挨著睡,大概能睡六七個人。小時候父母都睡在窗臺底下,因為那里比較冷,我們小孩都睡在里頭熱的地方。
我們村的窯洞每家至少都是兩眼,絕大部分是三眼窯洞,孩子多的家庭有四眼或六眼的窯洞,在孩子較小時只用一眼窯洞。
盡管有些窯洞可能暫時用不上,但幾乎每個窯都有土炕。過年過節(jié)有親戚來了,晚上就會睡在其它窯里。
當(dāng)客人很多時,通常采取男女分睡的方式,即男人睡在一個窯洞,女人和孩子睡在另一個窯洞,這樣既方便聊天又不尷尬。
等孩子到了五六年級時,通常都會離開父母的土炕,搬到隔壁的窯洞去睡,但類似燒炕之類的工作還是父母在操辦。
等到結(jié)婚娶妻時,家里就會分給你窯洞,如果兒子多,則會將老家分家出去,重新蓋新的窯洞,如此不停的反復(fù)循環(huán)下去。
全家人睡在一個炕上尷尬嗎?一點(diǎn)都不尷尬,城市人知道孩子大了分床睡,農(nóng)村人照樣也會,不會在孩子大了還睡在一起。
東北人也是如此,再困難的家庭在孩子大了時,也要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要么給孩子隔出小間來住,要么就重新蓋房分開住。
東北的老房子最少都有兩個睡覺的屋和兩個炕,男孩子都會擠在一個炕上,而女孩會睡隔間里,老人們則會睡在另一屋里。
這與城市的樓房是一個道理,住一室一廳的人家還能因為這個不過了?就算你家有住別墅,那臥室不好是一間挨一間嗎?
一家人睡在土炕上,沒有什么可大驚小怪的,哪個孩子小時候不和父母睡呀。農(nóng)村的土炕是串聯(lián)一家人感情的最好紐帶。
睡過炕的孩子,都對炕有一種無以言表的感情,那是一種安全和溫馨感。大多都有尿炕的不堪經(jīng)歷,但絕沒有尷尬一說。
我從出生就睡炕,一直睡到初中畢業(yè),從來沒有尷尬之處。我想東北人可能與西北人一樣,對炕情有獨(dú)鐘但絕不會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