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古跡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身在其中而不打擾,
就十分美好。
沿著富春江順流而行,
等到走到桐廬那一段,
在舟上,你目及兩岸,
就會看到一幅天工雕琢的畫卷,
而這幅畫就是《富春山居圖》。
600多年前的一個清晨,
78歲的畫家黃公望流連于此,
在富春江隱居了二十多年的他,
仍然被這每天能見到的山水所震撼。
眼前有景,胸中有墨,
黃公望用了三四載光陰,
繪出了長卷《富春山居圖》,
將富春江最美的一段山水,
定格在了永恒的時空中。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這是古人對富春江的贊譽;
“不是漓江,勝似漓江”,
這是今人對富春江的評價。
富春山位于浙江省桐廬縣,
山與水在此,完美結合,
構成了一處具有中國禪意的山水。
桐廬始建于三國吳黃武四年,
桐廬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素有“鐘靈毓秀之地”的美譽。
北宋名臣范仲淹知睦州時,
感慨于這片土地的奇山異水,
贊之為“瀟灑桐廬”,并寫下了
傳世名篇《瀟灑桐廬郡·十詠》。
一川如畫的富春江,
挺拔蔥蘢的江南山,
憑借“獨絕東南”的富春山水,
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來,
揮毫寫下許多壯麗的詩篇。
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吳均,
在給友人宋元思的信中寫道: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
蘇軾時任杭州通判,巡查富陽,
由新城至桐廬,乘舟富春江,
經過七里瀨時作了一首詞: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歷代文人贊美富春江的名句: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白羽鳥飛嚴子瀨,綠蓑人釣季鷹魚。
——唐·韋莊
江霏山氣生白煙,忽如飛雨灑我船。
倚蓬獨立久未眠,靜看水月?lián)u清圓。
——元·吳師道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
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
——清·劉嗣綰
山的偉岸,石的氣勢,
水的靈韻,林的秀色,
構成了桐廬山水詩畫般的意境,
也給眾多詩人帶來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
富春江小三峽,全長24公里,
是富春江上風光最美的一段,
分為龍門峽、子陵峽和子胥峽。
龍門峽
從七里瀧口到嚴子陵釣臺,
峽內山高谷深,群峰對峙,
江面舒展,水勢平緩。
子陵峽
是富春江小三峽中環(huán)境最幽深
風景最秀麗,游覽線路最長的峽谷,
峽中兩山拔水而起,兩岸峭壁嵯峨。
子胥峽
從子胥渡到三江口,全長8公里,
因春秋時伍子胥在此擺渡逃難而得名。
這里的河道幽深曲折,山上古樹挺拔,
翠竹蕭蕭,山為水鑄情,水因山溢美。
峽中有峽,景中套景,
漫游在這自然構筑的天地里,
足以產生游長江小三峽一般的詩情畫意,
故有“欲游小三峽,不用到長江”之妙喻。
在無風晴好的日子,
劃船去這里尋山訪水,
無需刻意生活在別處,
這大概才是真正的山居時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