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蠡湖晚歸》
白居易〔唐代〕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氣春。
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
何必為遷客,無勞是病身。
但來臨此望,少有不愁人。
彭蠡湖的天色已晚,水邊的桃花都透出春意。
鳥兒漸漸飛遠,變成很多的白色的點,紅色的落日正好落到剩一半。
為什么要做遷徙的客人呢,沒有多少勞作,卻落得一身病。
如果來到這兒眺望,很少有不憂傷愁楚的人。
本詩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幽靜、色彩豐富的暮日春景圖.靜靜的夕陽掛在天邊,而飛鳥給幽靜的畫面增添一絲靈動;
飛鳥千白點,夕陽的紅艷,色彩對比,形成強烈視覺沖擊,煞是優(yōu)美。
作者觸景生情;想到自己遷徙異地,作客他鄉(xiāng),加之衰病纏身,登高望遠時,不禁悲從中來,愁緒萬千.
2、《行香子·與泗守過南山晚歸作》
蘇軾〔宋代〕
北望平川。野水荒灣。共尋春、飛步孱顏。
和風弄袖,香霧縈鬟。正酒酣時,人語笑,白云間。
飛鴻落照,相將歸去,淡娟娟、玉宇清閑。
何人無事,宴坐空山。望長橋上,燈火亂,使君還。
北望平川,野水荒灣。與士彥共覓春光、飛步上南山。
和暖的山風拂弄著衣袖,彌漫著淡淡香氣的云霧縈繞在鬟邊。擺酒暢飲,白云之間,笑語喧嘩,直有仙游之樂。
日暮時分,大鴻雁飛過夕陽斜掛的天幕,游山的人們一一歸去,這時天空仍澄凈靜美,讓人沉醉。
不知是誰還無事閑坐在空山上遠望。他一定會看到長橋上,燈火閃爍,那是太守游山夜歸。
詞的上片先勾勒出一幅開闊、靜謐而略帶野趣的自然風光,再說與友人一同尋覓春色的情景,一派春意暖融、歡聲笑語;
下片說夕陽西下,天邊飛來一群大雁,眾人也相伴而歸,此時的天空,顯得格外清澈寧靜。結末說若有人悠閑張望,他一定會看到太守游山夜歸。
整首詞語言清雅、省凈,摹景淺淡,寫“樂”也是從容寫來,充溢著閑雅的生活情趣。
3、《湖上晚歸》
林逋〔宋代〕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雞犬林蘿隱隱聲。
我躺臥船中,頭枕船舷,回家的念頭清清如水。視野之中,佳山妙水,簡直讓人擔心是否誤入了蓬萊、瀛洲那樣的仙境。
長橋臥波,秋葉染霜,景色怡人;寺廟幽深,云峰斜倚,晚晴正好。
翠鳥裹著濕氣,疾飛而逝,如同在躲避我;紅色的蓮花亭亭玉立,香氣裊裊,又像在迎接我。
依稀之間,我逐漸接近住所,從林木藤蘿的縫隙中傳來隱隱約約的雞鳴犬吠之聲。
這首詩寫湖上晚歸所見秋天傍晚的景致,題材本屬熟見,然而由于作者體察入微而又匠心獨具,
詩人不僅精擇富于特征的意象構筑畫面,而且煉字鍛句,真切地傳達了他的感受,鑄塑出一種獨特的美的意境。
全詩描寫自己乘船歸家途中所見,筆下畫面隨著行程逐次展開,自然流暢。
4、《晚歸山居》
劉滄〔唐代〕
寥落霜空木葉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頻憶故鄉(xiāng)事,日暮獨尋荒徑歸。
山影暗隨云水動,鐘聲潛入遠煙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霜氣寥落,樹葉稀疏,初次漫步在郊外的田野,心中思緒萬千,依依不舍。
深秋時節(jié),頻繁地想起故鄉(xiāng)的往事,傍晚時分,獨自沿著荒蕪的小路尋找歸途。
山巒的影子隨著云水的流動而時隱時現,悠遠的鐘聲悄悄融入了淡淡的遠煙之中。
只有西林上那輪皎潔的明月,毫不吝惜地將清輝灑落在竹門上。
此詩通過描寫秋天傍晚的山中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獨居山中的孤獨寂寞及思鄉(xiāng)之情。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