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大歷初,劉長卿當(dāng)時待官在家,心情頗為郁悶。此時,靈澈云游江南,在潤州竹林寺作短期逗留,也即將歸山會稽。
此時,兩人是一個仕途失意,一個方外歸山,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兩個都是失意人,他們一見如故,卻又不得不揮手告別,有點依依不舍。
下面這首絕句便是描寫傍晚時分,詩人一程又一程,相送靈澈暫回竹林寺歸宿的情景。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代〕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yuǎn)。
這首詩的大意是:
黃昏時分,我的好友靈澈就要離開我了。舉目瞭望,只看見前面一片蒼蒼山林掩映下的竹林寺,那是你歸去的地方嗎?
正在這時,倏忽間,從竹林深處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朋友??!這鐘聲是在催促你嗎?
夕照中,你戴著斗笠,夕陽的余暉如披風(fēng)或蓑衣落在你的身上,你帶著這樣的夕光回寺。漸行漸遠(yuǎn),身影慢慢消失在青山中。
劉長卿,字文房,唐代詩人。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離亂之作,善于描繪自然景物。尤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集》。
這首小詩記敘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gòu)思精致,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是唐代山水詩的名篇。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這兩句寫日落之前,靈沏歸宿處的竹林寺,一片蒼蒼幽靜,隨著夜幕的降臨,寺里傳來了深遠(yuǎn)的報時鐘聲,似在催促外出的靈沏歸山。
“蒼蒼”二字,點明寺坐落的地方是在茫茫蒼蒼的青色山林之中,開首五字一幅“深山藏古寺”古幽美妙畫圖就躍然紙上。
“鐘聲晚”點明時巳黃昏,也是承接應(yīng)和“蒼蒼”晚景狀而來的。
“杳杳”形容出鐘聲傳播的深遠(yuǎn),這第二句給這幅畫賦予以清脆悅耳的聲音,使這幅畫成為有聲有色的活的景觀,從而展現(xiàn)出詩人送友的地理環(huán)境和時辰背景。
“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yuǎn)”,這兩句就是寫靈澈辭別歸去情景。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yuǎn)。
“青山”即應(yīng)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
“獨歸遠(yuǎn)”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jié)出別意。只寫行者,未寫送者,而詩人久久佇立,目送友人遠(yuǎn)去的形象仍顯得非常生動。
精美如畫是這首小詩明顯的特點。
暝色蒼蒼的竹林寺,晚鐘陳陳,一抹斜陽下,幾重青山外,遠(yuǎn)行人漸行漸遠(yuǎn)、意境優(yōu)美,宛如一幅圖畫。
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更令人回味。
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鐘,觸動著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
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
他深情,但不為離別感傷,而由于同懷淡泊;他沉思,也不為僧儒殊途,而由于趨歸意同。
所以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于寄情,因而構(gòu)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此詩如畫,其成功的原因在于景色的優(yōu)美也來自于抒情的精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