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11月19日四川眉山公布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確認當?shù)亍疤K墳園”中的大蘇墳園為蘇軾孫子蘇符墓葬,小蘇墳園為蘇軾曾孫、蘇符之子蘇山墓葬。蘇軾父親蘇洵和蘇軾亡妻王弗的墓葬也在眉山,但蘇軾卻并未能葬于故鄉(xiāng)。
東坡先生蘇軾,一生行蹤不定。四川眉山是出生地和父母墓地所在,浙江杭州是蘇軾“平生所樂”,湖北黃州是一生詩書最高成就的發(fā)生地,江蘇常州則是蘇軾置業(yè)和最終的辭世處……無論蘇軾最后長眠在上述的哪一地,或許都在情理之中。
但蘇軾最后卻葬在了名不見經(jīng)傳的河南郟縣。此中緣由,細細數(shù)來,或者也是半點不由人。
常言“葉落歸根”,蘇軾蘇轍兄弟對身后最大的心愿安排,自然是能回到家鄉(xiāng)眉山,與父母長眠一處。葬在河南,實非其生前本意。
早在1067年,32歲的蘇軾在眉山安葬夫人王弗(《江城子》詞“十年生死兩茫?!钡耐銎蓿?/span>時,就將墳墓“鑿為二室,期與子同”,計劃將來與亡妻死能同穴。蘇軾病故后,蘇轍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也說得很明白 :
先壟在西,老泉之山,歸骨其旁,自昔有言,勢不克從,夫其不懷?
蘇軾為端明殿學士,故以“端明”相稱;“老泉”則是父親蘇洵的號。蘇軾蘇轍的本意,當然是想回到眉山故鄉(xiāng)、葬在祖塋父母的身邊。雖然“夫其不懷”心向往之,但情勢所迫“勢不克從”,也是無奈。
蘇軾從被貶謫的海南被召回朝,由于旨意準許他自行選擇去處,所以一開始是計劃去潁昌(河南許昌)跟正在那里的弟弟蘇轍會合,“老兄弟相守過此生矣”。但他剛要動身,朝局又起變化,護著蘇軾的神宗皇后向太后過世,蘇軾不得已前往長子蘇邁和次子蘇迨(dài)一直居住的江蘇常州。
1101年五月,行至真州(江蘇揚州儀征)的蘇軾復信蘇轍,遺憾之情,字字可證:
恨不得老境兄弟相聚,此天也,吾其如天何……此行不遂相聚,非本意,甚省力避害也。——《與子由弟書》第八簡
而在這封信的結(jié)尾,當時身體尚無恙的蘇軾卻提起了身后事:
葬地,弟請一面果決。八郎婦可用,吾無不可用也。更破十緡買地,何如留作喪事?千萬莫循俗也。
八郎是蘇轍的第三子蘇遠,八郎婦是其妻黃氏。蘇轍被貶嶺南時蘇遠夫婦一路相隨,黃氏卻不幸在途中病逝,蘇轍以此為疚,因此決定要攜其靈柩北返,“歸安故土”。蘇軾告訴蘇轍,可葬八郎婦之地,葬我也沒問題。至于墓地安在何處,蘇轍自己決定就行不必再商量,“葬地,弟請一面果決。
六月,蘇軾抵達常州,結(jié)果染病不起。七月二十八,蘇軾去世,享年六十四歲。第二年閏六月二十,蘇軾的靈柩抵達汝州(今河南汝州)郟縣,就此安葬。
蘇軾與汝州,其實頗有淵源。1084年,宋神宗將蘇軾從黃州調(diào)任汝州,但蘇軾在途中連上兩道《乞常州居住表》,言辭凄切。神宗便從其所求,允準他暫居常州。
十年后的1094年,蘇轍任汝州知州,因此對當?shù)厍樾紊跏鞘煜?。郟縣西北17公里的箕山腳下,有兩座細長的山巒與山脈主體分離,延伸進平曠的田野里。兩座小山均微微彎曲,遠望如一對柳葉眉,因此當?shù)厝朔Q小峨眉山,以與四川的峨眉山相區(qū)分。這里,也成了蘇轍最終選定的家族葬地。
蘇軾蘇轍當然最希望能回到眉山安葬,但一來向太后離世朝局起變、在位的徽宗有意重新變法,而蘇軾所屬的元祐舊黨勢必遭打壓,蘇家前途艱難;二來從江蘇到四川千里迢迢、關(guān)山阻隔,而眉山當時已無直系親屬;三來蘇轍已在潁昌置產(chǎn),兒女也多在中原。在多重壓力和現(xiàn)實難處之下,歸葬嵩山之南已是當時的最優(yōu)選。
蘇墳與小峨眉山的相對位置。圖據(jù):公眾號“地球旅客”
蘇軾臨終前,已經(jīng)在跟弟弟的書信往來中知道自己會葬在中原。蘇轍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中寫道:“公始病,以書屬轍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痹凇都劳鲂侄嗣魑摹分袑懙溃骸皢蕘碜詵|,病不克迎。卜葬嵩陽,既有治命。(“嵩陽”即嵩山以南,“治命”是人臨終前神智清醒時的遺囑。)”在《再祭亡嫂王氏文》中寫道:“兄沒有命,葬我嵩少,土厚水深……雖非故鄉(xiāng),親族不遐,勿畏勿驚。”
蘇轍筆下的亡嫂王氏,是蘇軾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雖然比蘇軾小12歲,卻在1095年就去世,靈柩停放在汴梁。蘇軾亡故,王閏之的靈柩也即運抵郟縣一同下葬。
1104年,蘇轍開始隱居兄長墓地以東不到100公里的潁昌,讀書學禪度日。1112年十月初三,七十三歲的蘇轍病逝,即與蘇軾合葬小峨眉山下。在給蘇軾寫的迎柩文里,蘇轍曾感嘆“地雖郟鄏,山實峨眉,天實命之,豈人也哉?”雖然不能返鄉(xiāng),總是葬在上天安排好的峨眉山下了。
差點喪命的“烏臺詩案”里,以為必死的蘇軾在大牢里給蘇轍寫過絕命詩:“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人間未了因。(《獄中寄子由二首》)”雖然生前聚少離多,死后終于長相為鄰。
除了蘇軾蘇轍夫婦外,小峨眉山下的墓地也是蘇氏子弟的家族陵園,比如蘇迨的亡妻歐陽氏。歐陽氏是歐陽修的孫女,蘇軾為他向歐陽家求得此婚,婚后卻不幸與王閏之同一年亡故。1102年4月,其靈柩與王閏之靈柩從汴梁一同抵達郟縣,安葬于此。
蘇轍夫婦安葬后,很快金人南下、烽火四起,兵燹戰(zhàn)亂也席卷此地。歷經(jīng)南宋、金、元朝代更迭,世人一直以“二蘇墳”相稱。元至正十年(1350年),郟縣縣尹楊允來此拜謁,不忍父子“三蘇”遠隔千里,于是又在蘇軾、蘇轍兩座墳之間為蘇洵建造了一座衣冠冢。此時距蘇軾離世,已經(jīng)過去了二百五十年。
只是墳墓有時也逃不過人世的劫難。1644年,李自成的部將吳宗圣盜掘蘇軾、蘇轍墓,結(jié)果“至底無所見”,只好將墓地附近的180株柏樹挖走泄憤。兩年后清朝郟縣知縣張篤將吳宗圣抓住殺掉,然后到三蘇墳拜謁時就產(chǎn)生了疑問:“兩先生遺骨其在是耶?何盜所伐者無所見也?古人或多智耳。”
古代墓葬為防盜掘,地上墓冢與地下墓室常常有意錯開。吳宗圣所挖的,后來也被證明是蘇轍長媳梁氏之墓。但疑問也由此而生:此地的三蘇墓,真葬著蘇軾蘇轍?
疑問持續(xù)了三百多年才最終澄清。1972年6月,在此發(fā)掘出土了兩方墓志銘、一枚銅印,墓志銘一題“宋承議郎眉山蘇仲南墓志銘”,一題“宋故孺人黃氏墓志銘”;印篆陽文“適”字——這是蘇轍次子蘇適(kuò)及夫人黃氏的墓葬。
其墓志銘蓋上的十二字為蘇軾三子蘇過所題,現(xiàn)存河南博物院。圖據(jù):河南博物院
蘇適字仲南,是蘇轍的次子,其墓志銘明確記載,“五年十月晦日合葬于汝州郟城上瑞里先塋之東南巽隅”;而黃氏墓志銘也載,“與先人合葬于少保墳東南之隅”,“少?!闭翘K轍受贈的封號。墓志銘的出土,成了蘇軾、蘇轍葬于此處最有力的證據(jù),從此二蘇葬于河南郟縣再無疑問。
蘇軾的長子蘇邁為王弗所生,次子蘇迨和三子蘇過為王閏之所生,而侍妾朝云所生的四子蘇遁不幸早夭。蘇軾被貶嶺南,一路是蘇過陪侍在側(cè)。蘇軾于常州離世時,蘇邁、蘇迨和蘇過以及當時的六個孫子蘇簞、蘇符、蘇箕、蘇筌、蘇籌和蘇籥皆在床前送終。
蘇軾一生常常感嘆自己不善治生、不為己謀,蘇軾在世時,蘇邁三兄弟僅靠早年置下的常州宜興田產(chǎn)每年谷米七百斛為生。蘇軾離世,他們也由此遷往潁昌,與叔父蘇轍比鄰而居。難免生計艱難,蘇轍將他的一處產(chǎn)業(yè)賣掉,得錢九千余緡,全部給了三兄弟。
蘇軾逝世不到一年,黨禍又起。由于蘇軾在“元祐奸黨”里名氣太大,蘇邁們連做地方小吏的機會也沒有。蘇邁逝于1119年,蘇過1123年在行道途中亡故,蘇迨則在靖康之亂中離世。明末文人周亮工在《因樹屋書影》中記載“邁、迨、過俱葬此”,注明他們都葬在蘇軾墓旁,但如今具體墓葬位置已不可知。
蘇軾一共有十二個孫子,他在世時只有六孫降生。孫輩中,倒是蘇邁之子蘇符最顯達。南宋時他在杭州朝中為官,力拒宰相秦檜的和議;出使金國時察知大將兀術(shù)的南侵計劃即火速歸報朝廷,最終官居禮部尚書。1156年逝世后,朝廷追授“眉山開國伯”。
至于蘇符如何從杭州歸葬四川,迄今鮮有可考。其實無論葬于何處,世人最終都只記得一千年前蘇軾的傳世書畫、絕世天才,而不會太在意其墳塋究竟位于何處。畢竟無論哪一處,都是蘇軾當年曾經(jīng)走過的中國。
文丨 C70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