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guān)將至,在外打拼的也陸陸續(xù)續(xù)回到家中,家家戶戶都開始張羅著過年,準備年貨、家居清潔,忙碌而充實。 猶記得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可以穿新衣,還有紅包領(lǐng),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嘮家常,熱熱鬧鬧,瑣碎卻幸福。 后來漸漸長大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卻依稀覺得年味兒變淡了。 新衣不用等到過年當(dāng)天穿,因為隨時都可以在網(wǎng)上買,便利又多樣。 年貨也不必提前很久做,家中聚會時,也常常選在飯店,大多都在低頭玩手機。
除夕夜少了許多鞭炮聲與歡聲笑語,聯(lián)歡晚會成了背景音,大多都是各玩各的,極少交流。
不僅如此,就連親戚之間,似乎也少了許多來往,除了逢年過節(jié)的幾句客套話,彼此之間也很少走門串巷了,
你不知我的近況,我不問你的瑣碎,每逢見面,禮貌和氣,卻也有些疏遠。
究竟為什么親戚越來越不親呢?其實這個問題,老祖宗早就用兩句話說明白了。
這句話意思很簡單:即便是關(guān)系親近的人,常年不聯(lián)系也會變得疏遠。
《西游記》中的原話是:“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dāng)親也不親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jié)禮相邀,他那里與你認什么親耶?”
再好的關(guān)系,也是需要維護的。上學(xué)時,嬉笑打鬧的朋友很多,然而畢業(yè)后,時常聯(lián)系的卻沒幾個。
工作后,每天互相打交道的卻沒幾個是交心知己。越來越忙,生活圈子不同,如果沒有刻意的互相聯(lián)系,也就漸行漸遠了。
朋友如此,親戚也是同樣的。兄弟姐妹成年后,各自組建新的家庭,重心慢慢也放在了自己的小家上。
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工作,距離上的疏遠,時間上的消磨,漸漸的親戚感情也就淡了。
所以說,很多感情都是要經(jīng)常聯(lián)系與交流的,當(dāng)然在交往過程中,也應(yīng)有一定的分寸。
現(xiàn)在大部分年輕人是很不喜歡過年走親戚的,不是因為不注重感情,而是每逢過年,都會被七大姑八大姨詢問個人私事:
畢業(yè)了嗎?工作了嗎?工資多少?什么時候要孩子?一連串的問題問的人頭暈?zāi)X花,不回答吧會被說不禮貌,回答吧,又會有一個接一個的問題,
有些長輩甚至還要數(shù)落幾句,試圖干涉別人的生活。因而許多年輕人也就不愿意走親戚了,久而久之,關(guān)系也就更難融洽了。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己不愿對外說的事,有時候親戚聊天,點到為止就好,人家愿意說,就聽著,不愿意說,也別問個不停。彼此尊重,感情有度,方可長久。
這句話出自《史記》,大意是:天下人忙忙碌碌奔波不休,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天下人熙熙攘攘爭來奪去,不過是為了浮名虛利而已。
據(jù)說,此句還有一個典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途經(jīng)金山寺,見江中船只來往頻繁,頗為繁華,便問高僧:“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呢?”
高僧回道:“只有兩條船?!?/span>
乾隆遂問:“怎么會只有兩條?”
高僧解曰:“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之中來往的無非就是這兩條船。正如古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span>
其實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牽扯多為利益相交,有利時便親近,無利便疏離,這是人性使然,并非親情血液可以化解的。
《增廣賢文》里也說過:“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人窮的時候親戚朋友即使在身邊也很少關(guān)心,有錢的時候就算住在深山老林親戚們也都會找來。
遠的歷史故事暫且不說,就拿我們的天才跳水冠軍全紅嬋來舉例,quan全紅嬋的家境其實并不好,甚至都沒去過動物園和游樂園。
沒奪冠前,極少有親戚來往,然而奪冠后,原本冷清的家庭卻變得門庭若市,就連全紅嬋的母親都感嘆以前從不知道有這么多親戚,全紅嬋奶奶更是接了一整天親戚們的電話。
這世上本就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一個人如果事業(yè)有成名利雙收,那么主動與他結(jié)緣的親戚也會多起來,
但一個人如果食不果腹顛沛落魄的話,親戚們唯恐避之不及,又怎會主動相交呢。
其實人本就有趨利避害的特性,世間人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因為不常交往,因為利益牽扯,很多時候,親友之間自然也就疏遠了,老祖宗這兩句話,雖然讀起來冷漠扎心,卻也一針見血。
馬上就要過年了,親戚之間免不了走門竄巷來回走動,在交往時,懂得把握分寸,少八卦,少評判;
學(xué)會噓寒問暖,溫言相告,窮時不冷眼鄙夷,富時也莫過度攀附。
慢慢的,也就愈發(fā)熟絡(luò)了,愿每個人都能過一個舒舒服服快快樂樂的新年,祝大家親友安康,萬事勝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