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國標(GB/T 16553---2010)將浸蠟由原來的“處理”定位變?yōu)椤皟?yōu)化”定位,而“優(yōu)化”在國檢檢測結果里面是不會寫出來的,國檢界定僅有蠟的綠松石為“天然”,與沒有蠟的天然綠松石標示一樣的檢測結果。
其次,應該延生了解下4大概念
一張表對比說明4大概念:
然后我們回到本文的主題來
蠟,是什么?農耕時代常用的家庭照明用品近三十年一下子陌生了。
蠟,是由動物,植物和一些礦物所產生的油質提煉而成,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如蜂蠟,白蠟和石蠟等。
早期綠松石的蠟都基本是用羊油提煉的,因豬油昂貴,是人們生活的主要油料。
因為蠟的可塑性強,不溶于水的特點,封蠟的綠松石里面的水份不易揮發(fā),礦物質不易氧化,而外面的水、污垢、灰塵也不易進到綠松石中。使綠松石在較長一段時間里保持天藍如初,光亮如新的狀態(tài)。
下圖:珠寶玉器拋光蠟
和其他寶玉石的加工一樣,都是要有這個工序的。比如翡翠,硬度比綠松石大一點,也是要封蠟的。倡導中國工藝品“天工獎”的趙永魁先生說“過蠟”,“喝油”,“擦拭”是產品拋光后的重要工序,其作用仍然是彌補表面微觀不平的現象。蠟和油都是油脂類物,浮在產品表面可產生油亮的感覺,顯得滋潤,也可填平微小低凹不平處,增加產品表面的光的反射強度。
下面是高清大圖解析浸蠟松石特征
問商家,坦言煮過蠟的松石
下圖是它們未去皮殼,未注蠟前的原始模樣;與之相比,注蠟后,明顯“油脂”感強烈,顏色更加鮮艷。
樣品觀察:
外觀并不很鮮艷的綠色(顏色自然),褐色、黑色鐵線分布:
白色絮狀斑點肉眼從表面也可見到:
白斑
看看真的鐵線吧,顏色和形狀富于變化;較透明處可能是石英的結晶顆粒。
鐵線已經深入松石內部,具一定深度,并不像那些制假品上的“鐵線”------往往十分淺顯,幾乎不能進入個體內部。
密度可以作為松石鑒定的參考。
好松石,結構致密,密度可達2.9;若密度低于2.5,你就要懷疑東西是否為松石了,至少在這個密度級別的松石,品質較差;
此樣品的密度在2.72左右,硬度:小鋼針勉強可刻劃,估計硬度在5~5.5間;
市場上許多綠松石仿品拿小銅針(3.5)都可以輕松刻劃,這種東西碰到就可以直接忽略。
這顆已被人為破碎的綠松石珠子,在其裂隙處觀察到有明顯不同于松石本身的綠色,起先以為是染料,但后來認為是綠色拋光粉的可能性更大;珠子裂隙處及穿孔里殘留的蠟質,是表面拋光時進行了“上臘”優(yōu)化,且蠟質沒有侵入內部,只限于裂隙的表面凹坑里,
縫衣針從裂隙表面刮下的蠟質。
松石產品過蠟后,可防止污垢浸入。
所以,過蠟、喝油的產品比沒有過蠟、喝油的產品光潔,亮度也高,過蠟、喝油還有保護產品的作用。
可見,封蠟這種傳統(tǒng)工藝延續(xù)下來幾百年,過去宮廷都是這樣做的。
至于蠟對人體的害處,如果是動植物油提煉的蠟,何害之有?如果是石蠟,工業(yè)用蠟,也微乎其微。大家知道,封蠟之后的綠松石還要用干凈的毛巾將外面的蠟摩擦干凈,留存在外面的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中藥的許多包裝都是封蠟的,如北京同仁堂的“人參健脾丸”“人參養(yǎng)榮丸”等等,瓶蓋,丸藥的外殼均有一層白蠟,正是因為這層白蠟隔絕了空氣,水份,陽光,才使這些中藥保質期在五年,甚至是更長的年份。有人使用這樣的中藥很長時間,幾乎每天都接觸到蠟,那該如何?微量的蠟,基本是對人體無害的。
所以,頑石認為,過蠟工藝,無論是國檢標準的認可,還是其給松石帶來的好處,都完全沒有必要排斥。您說是吧?
(本文部分圖片與文字來源于網絡)
請告訴您身邊的小伙伴們,學習更多的彩陶知識,關注蘭州彩陶藝術博物館公眾微信哦,可以直接搜索“蘭州彩陶藝術博物館”或者“l(fā)zctysbwg”,也可掃描二維碼哦!動動手指點擊右上角分享吧.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