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中的黑馬就是我們的本能,白馬是抑制本能,騎手就是理性。這是柏拉圖畫的,后來由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
在心理動力論中,本我、自我與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之結構理論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關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系?!氨疚摇保ㄍ耆珴撘庾R)代表欲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xiàn)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nèi)在的道德判斷。
本我(英文:id)是在潛意識形態(tài)下的思想,(拉丁字為“it”,原德文字則為“Es”)代表思緒的原始程序——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沖動的欲望,如饑餓、生氣、性欲等;此字為弗洛伊德根據(jù)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為基礎而發(fā)展。本我只遵循一個原則——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意為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飽足與性欲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認為,享樂原則的影響最大化是在人的嬰幼兒時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現(xiàn)最突出的時候。[1][1]簡單定義:依據(jù)理論,本我代表所有驅(qū)力能量的來源。這是每個人,任何人從出生就擁有的本能。
心理學上的自我(ego)這個概念是許多心理學學派所建構的關鍵概念,雖然各派的用法不盡相同,但大致上共通是指個人有意識的部分。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這里,現(xiàn)實原則暫時中止了快樂原則。由此,個體學會區(qū)分心靈中的思想與圍繞著個體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環(huán)境中進行調(diào)節(jié)。弗洛伊德認為自我是人格的執(zhí)行者。另一易混淆的概念是自性(self),則包括無意識。心理學上關于自我的研究的方法上十分復雜,并常牽涉到哲學中的形而上學。簡單定義: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通過在生活中,在接觸世界的時候,通過學習,擁有自我意識,建立了不同于他人的需求,它可以與黑馬沖突,與黑馬不同。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于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guī)范的符號內(nèi)化,由于對客體的沖突,超我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回避禁忌。超我的形成發(fā)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nèi)化認同,由于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chǎn)生閹割情結(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簡單定義:本我的對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類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們?yōu)橹Φ哪切┯^念,以及在我們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準則時所預期的懲罰(罪惡感)。超我是理性的我駕馭我們的本能與習得的需求。讓時不時互相沖突,矛盾,跑向不同方向的黑白馬走同一個方向。
享樂原則!是我這幾天切身體會到的黑馬,這匹黑馬真的是沒那么容易控制!與其面對面對抗,我認為那是輸定的,雖然我認為我們可以控制自我,控制自我大腦。但是,這只是我知道而已,我的元認知能力其實就是我的“騎手”現(xiàn)在的騎手還只是一個小嬰兒,怎么可能駕馭強壯的黑馬呢?
今天看到這個圖,接觸到這個理論,瞬間覺得我們,我,是那么的有趣的!居然有是那個自我!我就是這個時候是黑馬,那個時候是騎手,有時是白馬也是騎手;是黑馬也是騎手;其實我還覺得,還有一個神我存在,他什么都不做,他就像上帝,在看騎手與黑白馬的表演,默默的看,微微的笑,嘴里說著有趣有趣。騎手要連哄帶騙的對待馬匹,黑馬就像一個小孩子,要好好的培養(yǎng),慢慢養(yǎng)成好習慣。當我要享樂的時候,又安排好要學習的時候我就知道黑白馬有沖突了,這時候騎手就要發(fā)揮它的說服能力以及策略了!
知道這個理論,讓我更好的處理享樂與自我意識的沖突,讓我有更好的執(zhí)行力。至于細節(jié)還需要后續(xù)深入思考,不斷的重復實踐,不斷反思總結,次數(shù)夠了,自己就更好的駕馭馬車,白馬更強壯,兩只馬就算沒有騎手(自己)的控制也可以往正確的反向奔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