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骨丹
編輯駁骨丹,為
爵床科裹籬樵屬植物裹籬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或鮮用,有續(xù)筋接骨,消腫止痛等功效。
根和葉供藥用,有驅(qū)風(fēng)化濕、行氣活絡(luò)之功效?;ǚ枷?,可提取芳香油。
中文學(xué)名駁骨丹
拉丁學(xué)名Grendarussa valgari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捩花目
科馬前科
屬裹籬樵屬
目錄
1
形態(tài)特征2
分布范圍3
主要價值1形態(tài)特征
編輯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1-8米。嫩枝條四棱形,老枝條圓柱形;幼枝、葉下面、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灰色或淡黃色星狀短絨毛,有時毛被極密而成綿毛狀。葉對生,葉片膜質(zhì)至紙質(zhì),狹橢圓形、披針形或
駁骨丹(5張)長披針形,長6-30厘米,寬1-7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漸狹而成楔形,有時下延至葉柄基部,全緣或有小鋸齒,上面綠色,干后黑褐色,通常無毛,稀有星狀短柔毛,下面淡綠色,干后灰黃色;側(cè)脈每邊10-14條,上面扁平,干后凹陷,下面凸起;葉柄長2-15毫米??偁罨ㄐ蛘L,由多個小聚傘花序組成,長5-25厘米,寬0.7-2厘米,單生或者3至數(shù)個聚生于枝頂或上部葉
腋內(nèi),再排列成圓錐花序;花梗長0.2-2毫米;小苞片線形,短于花萼;花萼鐘狀或圓筒狀,長1.5-4.5毫米,外面被星狀短柔毛或短絨毛,內(nèi)面無毛,花萼裂片三角形,長為花萼之半;花冠芳香,白色,有時淡綠色,花冠管圓筒狀,直立,長3-6毫米,外面近無毛或被稀疏星狀毛,內(nèi)面僅中部以上被短柔毛或綿毛,花冠裂片近圓形,長1-1.7毫米,寬1-1.5毫米,廣展,外面幾無毛;雄蕊著生于花冠管喉部,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基部心形,花粉粒長球狀,具3溝孔;雌蕊長2-3毫米,無毛,子房卵形或長卵形,長1-1.5毫米,寬0.8-1毫米,花柱短,柱頭頭狀,2裂。蒴果橢圓狀,長3-5毫米,直徑1.5-3毫米;種子灰褐色,橢圓形,長0.8-1毫米,寬0.3-0.4毫米,
兩端具短翅?;ㄆ?-10月,果期3-12月。
2分布范圍
編輯產(chǎn)于陜西、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
駁骨丹
等省區(qū)。生海拔200-3 000米向陽山坡灌木叢中或疏林緣。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錫金、不丹、尼泊爾、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模式標本采自越南。[1]
3主要價值
編輯小駁骨又名接骨木、接骨筒、烏骨黃藤是一種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的草藥,尤其是跌打損傷諸癥,療效尤佳。因它續(xù)筋接骨之力特強,故有“
小駁骨丹”之稱。它生于屋前屋后,村過村旁,山下池邊等陰濕處,常栽培為綠蘺,為常綠小灌木,高60~160厘米左右,直立分段,莖節(jié)稍膨大,單葉對生,葉面光滑,披針形,端漸尖,具葉柄。春季莖梢開白色唇形花,排列成穗狀花序。藥用全草,全年可采,洗凈曬干備用或鮮用。
小駁骨民間常用于產(chǎn)后發(fā)熱或關(guān)節(jié)炎癥。并作外敷治療跌打腫痛作祛瘀之用。內(nèi)服量:干品10~100克。外用適量。用法如下:
一、關(guān)節(jié)損傷:患處紅腫疼痛,皮膚未破者。(脫位或脫位合并骨折者應(yīng)用手法復(fù)位,敷藥后外加包扎固定)。用鮮
小駁骨葉150克,將其搗爛,然后加入面粉50克,低度米醋適量調(diào)和,敷于患處,外加紗布包扎,并定時在紗布上邊倒入少許米醋,以保持敷藥濕潤,每日一換。(脫位,骨折者3天一換)48小時后可另取
小駁骨葉250~500克搗爛,加入米酒,米醋各50克,炒熱外燙,每天3~6次,每次15~30分鐘。骨折者應(yīng)在124小時后方可解除固定熱敷,動作要求柔和。
二、急行傷筋:指在未做作何熱身運動的情況下便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所引起的筋絡(luò)疼痛,多指下肢筋腱損傷。另一種傷筋是運動后的下肢,接觸到生冷涼水,致辭下肢筋絡(luò)縮的一種運動系統(tǒng)損傷。一旦出現(xiàn)傷筋,患者自覺下肢筋骨酸楚,足難著地,不思飯食。急行傷筋患者,可用烏骨黃藤25~50克煎水沖酒服,(若加豬蹄共煲,療效更佳),外用鮮葉搗爛炒熱外敷即可(方法同上述)。
三、腰扭傷:
小駁骨根據(jù)地25克,豬八戒腎1個,煎水沖酒服。
四、胸部打傷:
小駁骨根50克,豬肺50,水3碗,煎至2碗,分2次服(早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