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下,我們擁有1億現金,但是只擁有一天,那么這1億有意義嗎?答案很顯然,脫離了時間這個指標,財富沒有意義;時間就是衡量財富的最為關鍵的指標。
羅伯特·清崎提出,“財富就是支持一個人生存多長時間的能力,或者說: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還能生活多久?”它表明時間不止是衡量財富的關鍵指標,而是唯一指標。同樣是300萬,如果買的是一套300萬的自住房產,則不能產生任何增量資產。而如果你買的是一套200萬的自住房產,加上100萬的投資,卻可以產生增量的資產。同樣存量資產的人,資產結構不同會導致增量資產也不同;同樣多的錢,生活開支不同,財富也不同;有的人花得快,有的人花得慢,那么花得慢的人更加富有。“開源節(jié)流”是理財的基本邏輯之一,用時間衡量財富也體現了這個理念。大家都知道,做起來卻有點難度;畢竟梳理財富的“源”和“流”、優(yōu)化資產結構,都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所謂金錢的時間價值,就是指當前所持有的貨幣,比未來同等數量的貨幣具有更高的購買力;換句話講,就是現在的錢比未來的錢更值錢。為什么金錢會有時間價值?因為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了!舉個比較典型的例子,30年前的一萬元可以買100平米的房子,但現在連1平米都買不到。新聞上這個大姐之前火了好一段時間了;1973年1200元就是一筆巨款,起碼相當于現在的1200萬元,無論投資什么,通過44年的發(fā)展到今天她都是千萬,億萬富翁了。只可惜她選擇存入銀行,44年后才取出了2684元;歷史反復證明,只有懂得合理投資才能富足一生呀!這個結果實在是讓人有點惋惜了,如果我們現在也只會存錢,后面是不是也一樣......對于不同的人而言,金錢的時間價值是不同的,這取決于利用這筆錢的預期投資回報率。說白了就是你希望這筆錢,是吃喝玩樂,還是拿去投資,幫你產生更多的錢呢?如果你的預期投資回報率低于通貨膨脹,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即時消費;相反,如果你的預期投資回報率高于通貨膨脹,那么你很可能會犧牲即時消費而選擇投資。這是人的天性,大家都喜歡錢,如果錢會越來越多,當然會選擇投資而不是消費。舉個例子:如果現在你有1只鵝,每天給你下2個蛋,你還舍得宰鵝吃肉嗎?所以,對于同等財富積累,同等收入水平的人來說;投資能力越強,即時消費的意愿也就越低??偨Y就是:如果你的錢能幫你賺回更多的錢,你就舍不得花了,會拿去投資理財;如果你的錢放著也是放著,你就忍不住要花掉!有的人會說了,理財有風險;我不想擔風險,可以不理財嗎?其實不理財不等于沒風險,通貨膨脹其實就是最大的風險!我們要趁早開始理財,讓金錢在時間的洪流中,經得起通脹的“剝削”,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通貨膨脹簡單來說,結果就是物價上漲;只不過上漲速度有快有慢。既然在同樣的通脹水平下,不同商品上漲快慢不同,那什么東西能在高通脹中漲得更快呢?①生活必需品;在高通貨膨脹下,居民的購買力會出現大幅下降。此時居民手上的錢,肯定會先用來買生活必需品;或擔心未來商品的價格上漲,也會盡量多囤積一些,從而會推動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更快上漲。②黃金;高通貨膨脹下,錢貶值的速度較快,但對于黃金這樣的硬通貨來說,卻有很好的保值作用。因為黃金本就被世界各國認可的一種資產,所以即使黃金的價值沒有發(fā)生變化,但由于一國貨幣的通脹,黃金價格也會上漲。也正是因為黃金具有保值作用,在高通貨膨脹下便會吸引更多人去買,從而推動金價快速上漲。③房子;通貨膨脹率越高,就意味著錢貶值的速度越快。此時聰明的人都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錢貶值,要么就會盡快把錢花出去,要么就把錢轉換成一種可保值增值的資產。而房子可以說既可以作為消費品,又可以作為投資品,所以在高通脹下容易獲得資金青睞,進而推動房價上漲。我們比較過去一二十年的,平均物價漲幅和房價漲幅,就能得出一個結論:房價的漲幅比平均物價的漲幅要高得多。過去20年里,我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大概在3%左右,即平均物價每年漲3%。現在的平均物價水平僅為20年前的1.8倍左右。而房價,至少都是20年前的好幾倍了吧。一般來說,通貨膨脹率在達到10%以上,才能算得上高通貨膨脹;這在我國過去40年的歷史上出現過4次。在過去20年里,年通貨膨脹率在5%以上的也出現過2次,其他大多數年份的,通貨膨脹率都在4%以下。所以,很多人想破頭都不明白,為什么我們能保持高經濟增長率的同時,還能維持這么低的通貨膨脹率?這就涉及到其他的方方面面了。由于篇幅的關系,今天我們重點只強調金錢與時間的價值,不知道大家get到了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