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族外群婚亦稱亞血緣群婚或普那路亞婚姻。母系族外 群婚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母系血緣集團之間進行的婚 配,即同一母系血緣氏族的一群男子必須與另一不同母系血緣 氏族的一群女子才能互為婚配,同一氏族內部的兄弟姐妹嚴禁 互為夫妻,而不同氏族的男女群體可以較自由地發(fā)生性關系或 共夫共妻生活。母系族外群婚制度和習俗的規(guī)例,顯然又將性生 活或婚配的界限從氏族內部限制到了氏族外部,它比血緣族內 群婚又前進了一步,在實施效果中排除了同一血緣內部兄弟姐 妹之間的性生活,抑制了近親婚配或同胞手足相交,從而避免了“男女同性,其生不蕃”惡果的發(fā)生。母系族外群婚習俗的發(fā)生,是母系氏族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流行于早期母系氏族公社生活中的性結合和婚姻形態(tài)。這種習俗流行的具體時間和年代,萬年至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約相當于距今歐洲古代前期流行這一婚俗的考古學文化或古人類群體,大致有科爾庇人、尼安德特人、司派人、克拉皮納人、莫斯特人、圣沙貝爾人、埃林斯多夫人、拉甫勒西人、拉昆那人、巴諾拉斯人、薩柯柏斯托人、蒙特西爾塞人、克羅馬農人、孔姆卡佩爾人以及奧瑞納文化、梭魯特文化、馬格德林文化等等。父系專偶婚亦即一夫一妻制婚姻。這種婚姻是在父系氏族間非血緣關系的族外婚基礎上,一對不同族屬的男女,通過社會、政治的媒介,建立起帶獨占同居性質的牢固持久的性生活關系?;橐龅木唧w實行是女子出嫁到男子的氏族中與丈夫同居并生兒育女。父系專偶婚是受父權制支配下的固定對偶婚姻,故在實施過程中,男子或丈夫始終掌握主導權,女子或妻子則處在從屬地位,丈夫可以隨便支使妻子,甚至死后妻子也必須與丈夫同葬。這也是父系婚姻與母系各類婚姻相區(qū)別的主要特點。父系專偶婚通常是針對一對男女獨自專有地建立婚姻關系,故又習稱為一夫一妻制婚姻。但無論稱呼怎樣,這種婚姻的宗旨都是維持父系社會的發(fā)展,延續(xù)父系家庭的香火,保證子女與父親的直系血緣關系,保證家庭財產(chǎn)繼承權絕對由男系掌握。父系專偶婚是父系氏族社會高度發(fā)展、私有制萌芽和逐漸膨脹的產(chǎn)物,它發(fā)生在原始社會晚期,并奠定了階段社會一夫一妻制發(fā)展的基礎,成為后代婚制演變的基本模式。在這種模式主導下,人類社會的婚制又陸續(xù)出現(xiàn)一些隸屬于一夫一妻婚制的變異形式,如一夫多妻、掠奪婚、買賣婚俗等等。歐洲古代前期流行父系專偶婚及其變異形式習俗者,以青銅器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諸遺址文化人群較為明顯,如古希臘人、古日耳曼人等等都是流行父系專偶婚俗及其變異形式的。同時,在一定場合中又殘存母系群婚制的遺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