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袁枚的這首-所見,在描寫牧童唱歌的同時,也道出了夏天的熱烈奔放。古詩詞中的夏天,似一陣清風襲過,讀讀古詩中的夏天,感受古人的另一番情致。
讀山海經(jīng)·其一
魏晉-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注:詩人居住在幽深僻遠的村巷,與外界不相往來,即使是前來探訪的老朋友,也只好駕車掉轉(zhuǎn)而去。他獨自高興地酌酒而飲,采摘園中的蔬菜而食。沒有了人世間的喧鬧和干擾,是多么的自在與自得啊!初夏的陣陣和風伴著一場小雨從東而至,更使詩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與愜意。
本詩抒發(fā)了一個自然崇尚者回歸田園的綠色胸懷,詩人在物我交融的鄉(xiāng)居體驗中,以純樸真誠的筆觸,謳歌了宇宙間博大的人生樂趣,體現(xiàn)了詩人高遠曠達的生命境界。
夏日游暉上人房
唐-陳子昂
山水開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樓賞,地似竹林禪。
對戶池光亂,交軒巖翠連。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注:暉,是陳子昂的朋友,在詩名中用暉上人,要么是一種尊稱,要么是一種官銜。這首詩就是描寫了陳子昂在夏天去朋友暉的家里做客時,欣賞到的美麗景色。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注: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lián)系在一起,就構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閑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lián),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后照應。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后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關照,互相映襯,于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此詩以鮮麗生新的色彩,描繪出夏日久雨初停后關中平原上美麗繁忙的景象,前四句寫詩人靜觀所見,后四句寫詩人的隱居生活。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結(jié)合起來描寫,創(chuàng)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詩寫景生動真切,生活氣息濃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清新明凈,形象鮮明,表現(xiàn)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注:南亭,似應在澗南園,位于孟浩然家鄉(xiāng)襄陽郊外的峴山附近。辛大疑即辛諤,為作者同鄉(xiāng)友人,常于夏日來南亭納涼,與孟浩然約為琴酒之會。
此詩描繪了夏夜乘涼的悠閑自得,抒發(fā)了詩人對老友的懷念。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后納涼,表現(xiàn)閑情適意;五、六句由嗅覺繼續(xù)寫納涼的真實感受;七、八句寫由境界清幽想到彈琴,想到“知音”,從納涼過渡到懷人;最后寫希望友人能在身邊共度良宵而生夢。全詩寫景狀物細膩入微,語言流暢自然,情境渾然一體,詩味醇厚,意韻盎然,給人一種清閑之感。
晚晴
唐-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注:初夏多雨,嶺南尤然。久雨轉(zhuǎn)晴,傍晚云開日霽,萬物頓覺增彩生輝,人的精神也為之一爽。作為一首有寓托的詩,《晚晴》的寫法更接近于“在有意無意之間”的“興”。詩人也許本無托物喻志的明確意圖,只是在登高覽眺之際,適與物接而觸發(fā)聯(lián)想,情與境諧,從而將一剎那間別有會心的感受融化在對晚晴景物的描寫之中,所以顯得特別自然渾成,不著痕跡。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注:《山亭夏日》是唐末將領高駢的詩作。此詩寫山亭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繪了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diào)清和的圖畫。全詩以寫景見長,筆法多變。詩人捕捉了微風之后的簾動、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jié),傳神地描繪了夏日山亭的悠閑與寧靜,表達了作者對夏日鄉(xiāng)村風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夏意
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xiàn)了詩人悠閑曠達,虛懷若谷的心境。筆致輕巧空靈:寫庭院,落墨在深深別院;寫榴花,則施以帷簾;寫綠樹,從清陰看出;寫黃鶯,從啼聲聽得,句句從空際著筆,遂構成與晝寢相應的明麗而縹緲的意境。
納涼
宋-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注:《納涼》是一首描寫景物的短詩。從字面上看,可以說沒有反映什么社會生活內(nèi)容。但是,透過詩句的表面,卻隱約地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遠離的是炙手可熱的官場社會,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個理想中的清涼世界的原因。秦觀是一個有用世之志的詩人。他對官場的奔競傾奪表示厭棄,力求遠避,此詩表達的就是這種感情。這種把創(chuàng)作念圖隱藏在詩句背后的寫法,讀者應著意體會。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注: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jié)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即景
宋-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注:這首是描繪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時也借景抒發(fā)了詩人郁郁寡歡的心情。前兩句有靜有動,表態(tài)中的“清影”和“幽窗”動態(tài)中的“竹搖”和“鳥噪”,真是繪聲繪色。后兩句將前句中的煩躁情緒進一步深化,初夏時分海棠花寫了,柳絮也飛盡了,白天越來越長了,實在給人一種“困人”的感覺。全詩寄情緒于景物,淡淡幾筆,卻極具感染力。
三衢道中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注: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jié)(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皝頃r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喜晴
宋-范成大
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注:范成大喜歡在窗前種梅樹,夏可嘗青梅,冬可賞梅花。這首詩大概[意思是說窗前的梅子熟落蒂了,墻角下的竹筍也長成了林。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天一晴才發(fā)現(xiàn)原來已到深夏。
初夏淮安道中
元-薩都剌
魚蝦潑潑初出網(wǎng),梅杏青青已著枝。滿樹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過準時。
注: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臺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zhèn)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北道經(jīng)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zhí)?,人稱雁門才子。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nèi)容,以游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xiàn)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溫馨提示 中國好詩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