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為四川盆地南沿,云貴高原北端,是云貴通往巴蜀的一道大門。古代凡是處于交通要道的地方,歷史文化都發(fā)展得比較早。比如說中原河南,它就是中華大地上最大的一個十字路口,南來北往的人都要經過那里。
我在閱讀西南地區(qū)歷史資料時,發(fā)現一些資料顯示出宜賓歷史上存在有母系王國。
一、青衣人魃
1.1)魃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鐘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獻。
云貴川結合部的青衣人存在了4000年
宜賓在彝文典籍里稱為“尼茲落姆”,意思為“青君大城”或“青衣人管理的大城,“尼”就是“青色”的意思。
按照《山海經》記載,4000多年前,云貴川結合部的赤水河周邊就是青衣人聚居地。4000多年過去了,今天,這一帶還有很多穿青人。如果衣服的顏色也算一種文化的話,世界上能夠保持同一種衣服顏色達4000多年的,也就唯有此地了。
4000多年前,黃帝的女兒魃就是這個青衣人部落的首領,所以,這個部落也可以稱為青衣人母系王國。
武僰人到了明代還是“白練纏頭,衣尚青碧”,因為武僰就是起源于云貴川結合部的青衣人部落。
1.2)先秦武陀尼
到了公元前400年左右,西南夷武僰系僰宏沓后裔麗羅阿武的第九個兒子武陀尼在宜賓一帶為君,其部落以紡織印染為業(yè),兼畜牧與農耕。有的研究者稱武陀尼為“青衣帝”。
“武陀尼”為“青衣部”的意思,“陀”在彝語里指衣服,“尼”為青色。
公元前316年,秦吞巴蜀之后,武陀尼后人逐步遷往云南大理,成為了唐代南詔國的重要來源之一。
1.3)漢代武陀尼
《益那悲歌》記載了漢代夜郎國滅亡前后的故事,夜郎國最后一位國君是莫雅邪,他的兒子邪苴隆逃到大理,長大以后,像慕容復一樣為了復國到處奔波。他去了四川成都,那里的武陀尼都在忙著養(yǎng)蠶織布,像漢一樣地居住著。說明漢代開始,西南夷記載里把四川盆地的人都稱為了武陀尼,而且已經習了漢家習俗。
1.4)明清武陀尼
《西南彝族》里記載了吳三桂屠殺西南夷人的事,書里寫“武陀尼吳三桂”,說明到明清時,武陀尼一詞已經是漢族的代名詞了。明清漢人普遍穿藍布衣服,彝語是一種古老的語言,詞匯比較單調,青色、藍色、綠色、淺黑色通通都叫“尼”,不像現代語言里分得這么細。
武僰人的青與明清漢人的藍還是有差異
今天工業(yè)上用的潘通色卡,光一個紅色就可以分為幾十種紅。
二、西南夷婁斯穎部落
在西南土著的記載里,四川盆地有一對婁斯穎及郎多腦,婁斯穎住在宜賓,郎多努住在成都。上古部落族長的名字最后都可能演化為部落名稱,有的還演化為地名或者一個時代的名稱。
《物始紀略》里把他們倆譯為婁愁尤及郎多腦,而《彝族創(chuàng)世志》里把他們倆譯為婁斯穎及郎多努。西南夷文化以陰陽五行思想為根基,事物的出現都是一陰一陽。婁斯穎與郎多努相對,一男一女。
《物始紀略》里成都與宜賓有2位夷人首領
在彝文典籍里,四川盆地里有名有姓的古夷人記載的不多。婁斯穎(婁愁尤)及郎多努(郎多腦)是難得的一對。在多部彝文典籍里都寫到他們倆,而且篇幅挺多,內容不少。
《物始紀略》記載,婁斯穎(婁愁尤)及郎多努(郎多腦)時代,四川盆地興起了敬沽神及能神的禮俗。沽神及能神是什么?估計現在很少有人知道了。我似乎記得,彝族文獻里有“沽色君”的說法,所以,我推測,沽神可能是尚青的神,能神可能是尚紅的神。
因為,彝族文化里,尼能時代,宜賓尚青,成都尚紅。
也有研究者說,尼能還指天地。因為彝文典籍里有“赤地青天”的說法。如果按這個說法,宜賓青色應該是崇拜天父的部落,成都紅色應該為崇拜地母的部落。但《物始紀略》里的說法卻反過來,宜賓一方為女,成都一方為男:
《物始紀略》記載那個時候已經釀酒制茶
《物始紀略》里,在婁斯穎與郎多努時代,西南地區(qū)已經開始了制茶、紡織及釀酒。這三項產業(yè)至今仍在西南民間都盛行,尤其是制茶及釀酒。紡織已經被現代工業(yè)所代替。但青衣人發(fā)源地赤水河及其周邊地區(qū)至今都是中國最著名的釀酒基地,茅臺、郎酒、五糧液、瀘州老窖都產于這一帶。
西南地區(qū)在母系社會時代已經開始釀酒、制茶、紡織。
宜賓婁斯穎為君長
《彝族創(chuàng)世志》記載,婁斯穎(婁愁尤)及郎多努(郎多腦)時代,處于母系社會,婁斯穎為部落君長,郎多努為部落大臣,舉腮額為國師(畢摩)。
成都的郎多努是個男性
住在成都的大臣就是郎多努。大臣一般都是能力很強的人,可以管理部落里各種事務,包含生產、祭祀、戰(zhàn)爭等等。
宜賓婁斯穎是個女王
住在宜賓的君長婁師穎是女的。這是彝文典籍里明確寫出來的一位女王。曾經參加過武王伐商的盧夷國,前20代就居住宜賓、瀘州及其周邊地區(qū)。20代以后過金沙江來到云南昭通,發(fā)展為仇婁阿摩一族。秦吞巴蜀后,再南遷到云南曲靖,在沾益形成掌扎臥勾部。后來被其它部落打敗,后裔演變?yōu)榘滓汀?/p>
我認為盧夷的“盧”可能來自于婁斯穎的“婁”,這2個字在普通話里可以分清楚,在西南土話里差異不明顯。這2個字都是音譯的。
宜賓的婁斯穎女王具體生活在什么時代,我暫時還沒有查到相關資料。這是來自于西南土著的彝文典籍里的記載。宜賓漢化以后,也有一些母系文化相關實物流傳至今。
三、斗母宮
宜賓市有個著名景點叫斗母宮。
斗母元君,是道教崇拜的女神。道教說她是北斗眾星的母親,原來是龍漢年間的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由于一個春天在花園游玩有感悟,生下九個兒子。在道教中,斗母崇拜十分普遍,許多道教宮觀都建有“斗母殿”、“斗母閣”、“斗母宮”,專門供奉斗母。
宜賓斗母宮
北斗七星,是指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中國古代人們發(fā)現在不同季節(jié)的黃昏時,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為定季節(jié)的標準。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斗柄南指時,西南彝族開始了火把節(jié)。斗柄北指時,西南彝族開始過年。在古代,江南地區(qū)也流行冬至年,據說源于周代。
因為斗母為道教文化,斗母宮在中國及東南亞都有分布,泰山、太白山、甘肅白銀、馬來西亞等地都有著名的斗母宮。
四、西王母像出土
宜賓市博物館位于三江新區(qū)(臨港),收藏有東漢西王母俑。
宜賓博物館的西王母展
西王母進入道教,完全是拜漢武帝所賜。漢武帝追求長生不老,他聽說黃帝、堯帝、舜帝、大禹、周穆王都見過西王母。民間訛傳西王母有幾千歲,是長生不老的人。漢武帝也想長生不老,讓人根據傳說到處尋找西王母。所以民間就把西王母抬舉得非常高。
宜賓出土的東漢西王母陶俑
漢代神仙思想流行。漢代畫像磚(石)中多見西王母、昆侖山、天門形象,寓意墓主人登昆侖神山,過天門見西王母,求不死藥以長生。有西王母形象的漢磚、陶俑在全國發(fā)掘出來的挺多。
中國人死了,叫作“歸西”或者“回老家去了”,“歸”字顯示出中國人的祖源地在西部。跟今天的分子人類學顯示的信息一致,黃種人在滇印緬結合部成功演化。冰河時期結束,北方氣候變暖,先民們進入中原,開創(chuàng)了更輝煌的文明。
在中國文化里,“西王母”也代指西極。人死了就是去見西王母了,跟共產黨人說的“見馬克思去了”是一個意思。
搖錢樹最早發(fā)現于20世紀40年代中央博物院對四川彭山崖墓的發(fā)掘,在西昌、重慶、陜西勉縣、城固縣等多地也出土了搖錢樹,多為東漢、三國、魏晉時代物品。一些西南地區(qū)出土的搖錢樹上也有西王母形象:
西南地區(qū)古代的搖錢樹上有西王母像
我在《彝族名人奢香夫人真的姓奢嗎》一文中介紹過,至少從公元前450左右開始,西南彝族的王族內部已經形成了一種制度:娶了兒媳婦,就給兒媳婦取一個吉利的名字,都是以“奢(舍)”命名的。“奢(舍)”代表金錢,比如:
l 慕克克起兒媳名叫奢堵,意為金錢井。
l 克排默命兒媳名叫奢則,意為金錢樹。
l 排默珠取兒媳名叫奢戛,意為金錢枝。
l 珠旮茄取兒媳名叫奢偉,意為金錢花。
l 婁阿德命兒媳名叫奢蒙,意為金錢果即金珠。
l 阿德畢(布)命兒媳名叫奢排,意為金錢旗。
l 畢(布)體妥命兒媳名叫奢多,意為金錢片。
l 體妥糯命兒媳名叫奢色,意為金錢主。
l 糯克博命兒媳名叫奢珠,意為金錢墮。
這些彝族君長的“奢(舍)*”兒媳婦生了兒子,兒子長大繼承了君位,他的母親就成了王母。所以,西南地區(qū)的西王母坐在錢樹上也就不奇怪了。
上面說的慕克克這一支部落,在六祖時代早期居于君位,管理的就是升麻舉垓,核心區(qū)為云南嵩明、尋甸一帶。也就是《山海經》里的壽麻國。
明代的奢香夫人也是一位“西王母”,雖然她的部落小了點,她也是一方之主。她的“奢”字與金錢有關。她的兒子阿期隴弟是羅殿國(水西部)的一代君主。她的祖先是六祖分支時從壽麻遷出來的。
西王母左右為龍虎,彝語里龍與虎都發(fā)音為“羅”,彝族因崇拜龍虎而被稱為羅羅。所以,西王母就是羅羅(彝族)的王母。
五、南服壽麻
上古時,西南地區(qū)沒有云貴川的界限,古夷人在今天云貴川的土地上自由遷徙。為了逃避戰(zhàn)爭及奴隸主壓迫,一些族群會舉族遷走,避開大的部落,到沒人的偏僻山溝里開山種地,經過幾代人努力,形成了大的部落,獨霸一方。
宜賓在彝文典籍里屬于中部
雖然那個時候沒有云貴川概念,卻有一個“中部”的概念,這個中部就是今天學術界常講的滇東北。上至宜賓,下至昆明老城區(qū),都屬于中部。四川成都在彝文典籍里為北部地區(qū),而南部則是云南晉寧及晉寧以南。
夷族是中原人對這一地區(qū)族群的稱呼,為他稱。夷族主干昆明人自稱尼蘇。這里的“尼”與武陀尼的“尼”同音不同字,有“中部”的意思,蘇為“人”的意思?!澳崽K”可以理解為“居住在中部的人”。
上古時,西南夷哎哺、尼能、什勺前三大時代都屬于母系社會,到慕靡(天地君)時代進入父系與母系并存的時代,由天君與地母共同掌權。統(tǒng)治中心已經從四川盆地移到了云貴川結合部,即中部地區(qū)。因為這一帶盛產銅礦,自商代起已經供應全國。家里有礦的中部部落君長崛起為大西南的大奴隸主。從公元前1200年的希慕遮開始,他們家族115代的譜系非常完整,在1698年清代改土歸流時終止。傳承約2875年。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之前,秦國從宜賓修了一條五尺道到達云南曲靖,《呂氏春秋》中記為“南服壽麻”,因為曲靖旁邊的嵩明、尋甸一帶就叫升麻、色麻、叟麻、收麻、收靡、壽靡。古漢語里,靡與麻同。周穆王拜訪的西王母居住在壽麻,是昆明族共同的一位祖母,我已經查到她的彝文名字,地位極其尊貴。改天我另撰一文進行介紹。
秦國一統(tǒng)天下前就南服壽麻了
從黃帝時期,中原就有西王母的傳聞,說明大西南悠久的歷史與中原地區(qū)一樣古老。只不過,西南地區(qū)遙遠,早期的漢史里面關于西南記載的信息不多。而西南土著的記載,卻不被那些有封建思想的“學者”認可,他們認為西南土著的記載是偽造的,埃及的金字塔也是偽造的。唯有四書五經是100%準確的。
那些老學究認為,文史不需要創(chuàng)新,讀讀老祖先留下來的四書五經就夠了。可是,就算把四書五經翻爛了,也找不到四川三星堆、湖北盤龍城、江西大洋洲、浙江良渚、東北紅山、河南二里頭、陜西石峁這些遺址的相關資料。因為中國古代的文獻不可能什么都記載,也不可能什么都是準確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