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學(xué)家,生于河北范陽,后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邵雍,雖然不如三國的諸葛孔明那樣家喻戶曉,但無論從才干和品德來講,他都不亞于諸葛亮。只不過,因為長期隱居,其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宋朝理學(xué)鼻祖之一的程顥曾在與邵雍切磋之后贊嘆道:“堯夫,內(nèi)圣外王之學(xué)也!”人稱 “邵夫子”、“家先生”。邵雍的詠心性修養(yǎng)作品,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富有養(yǎng)生意義。
邵雍對于自己的平民身份和生活,相當滿足,可謂安貧樂道。誠如孔子贊嘆弟子顏回那樣:“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焙髞碓趯W(xué)者和官員的幫助下,居住條件有所改善。他更加優(yōu)游自得,名其所居室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其《心安吟》一詩說:
“心安身自安,心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誰謂一身小?其安若泰山。誰謂一室小,寬如天地間?!?div style="height:15px;">
此詩吟詠“心”即思想境界的重要,揭示心對身、事、室的作用。心安則身安;心身俱安,無事能夠干擾;居室雖然狹小,也寬廣如天地。這是邵雍自述所以“安樂”的根本所在。
邵雍認為,如此自得其樂的“安分”生活,雖然拙于世用,即使無助于政事,但卻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但邵雍在強調(diào) “心安”、“心閑”、“安分”,并非意味著不動腦筋,無所事事。如在《靜樂吟》中,詩人寫道:
“和氣四時均,何時不是春!都將無事樂,變作有形身。靜把詩評物,閑將理告人。雖然無鼓吹,此樂世難倫。”
無權(quán)無勢的閑適生活,邵雍卻活得有滋有味。他認為,只要心平氣和,不為外物干擾,一年四季,時時刻刻都是美好的春天。
邵雍在《三惑》一詩中說:“老而不歇是一惑,安而不樂是一惑。閑而不清是一惑,三者之惑自戕賊?!?div style="height:15px;">
他認為,一個人到了老年,只要條件允許,就應(yīng)該休息、安樂、清閑,否則就是自我傷害。但這并非主張要做一個飽食終日的懶人。邵氏這里所謂“無事”之“事”實指政治事務(wù)。這里不論其對當時朝政的態(tài)度。他認為,作為一個學(xué)者縱無政務(wù),應(yīng)當有事可做?!办o把詩物評,閑將理告人。”前一句是說,靜觀世事萬物,并以詩句加以品評,表明他是一個慣于觀察的詩人;后一句是說,一有機會,就將其中的道理告訴別人,表明他是一個精于思考的理學(xué)家和樂于誨人的教師。寫詩和宣揚理學(xué),是邵氏終生從事的事業(yè)。他亦樂在其中,“雖然無鼓吹,此樂無以倫”。不像社會上運用各種樂器合奏那樣,發(fā)出響亮的聲音,此樂乃無聲之樂,是“無弦琴”彈出的音樂,是出自內(nèi)心的愉悅,這才是無與倫比之樂,只有身心均在其中,才能體驗到的快樂。擁有這樣的好心境,如無不可知曉和抵御的傷害,理應(yīng)延年益壽。
但邵雍對自己的生命是很理性的。他曾寫一首《不老吟》,曰:“人無不老理,日有再中時。不老必?zé)o也,再中應(yīng)有之。”在短短4句20個字中,反復(fù)強調(diào)人無不老,日可再中。這是批判道教的長生不老之說,也表明他對延年益壽不抱脫離實際的幻想。
他還強調(diào)求醫(yī)和節(jié)宣的重要。在《有病吟》一詩中說:“一身如一國,有病當求醫(yī)。病愈藥便止,節(jié)宣良得宜?!?。熙寧十年(公元1068年)邵氏染病,惜乎由于當時醫(yī)藥水平有限,不治身亡,享年67歲,但比當時社會平均壽命高出近一倍。 宋學(xu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