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蕩齊趙:裘馬清狂的青年詩人_杜甫評傳_莫礪鋒_在線閱讀 ...
明人高棅在《唐詩品匯總敘》中說:"開元天寶間,則有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沈郁,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這些盛唐大詩人中,除了岑參之外,杜甫年齡最小。如果我們把杜甫在二十四歲時(開元二十四年,736)或稍后作《望岳》一詩視作他登上詩壇的標志,①那么其時孟浩然已四十八歲,李頎、王昌齡約四十六歲,①常建約四十多歲,②高適、王維三十六歲,③李白三十五歲,儲光羲約三十一歲,④都已經(jīng)蜚聲詩壇了。杜甫詩才早熟,七歲即能作詩詠鳳凰,雖說他沒有象王維那樣留下《洛陽女兒行》等作于十余歲時的名篇,但他青少年時代還是寫了不少詩的。天寶九載(750),杜甫在《進雕賦表》中說自己"自七歲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余篇。"然而在現(xiàn)存杜詩中,作于天寶九載(750)以前的卻不足五十首,可見他的早期作品大多亡佚了。
杜甫雖然以讀書破萬卷著稱,但他決不是一個躲在書齋里的文弱書生。
他在晚年回憶說:"億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fù)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百憂集行》)真是一個健壯活潑的少年!幾年之后,這個少年就開始漫游四方。第一次漫游是在開元十八年(730),十九歲的詩人游晉至郇瑕(今山西猗氏),未久即返洛陽。次年,詩人開始了歷時四年的吳越之游,這是他終生難忘的"壯游":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王謝風流遠,闔閭丘墓荒。劍池石壁仄,長洲芰荷香。磋峨閶門北,清廟映回塘。每趨吳太伯,撫事淚浪浪。蒸魚聞匕首,除道曬要章。枕戈憶勾踐,渡浙想秦皇。越女天下白,鑒湖五月涼。判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xiāng)。
--《壯游》開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又開始了歷時五年的齊趙之游,生活更加充滿浪漫情調(diào):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呼鷹皂櫪林,逐獸云雪岡。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鸧。蘇侯據(jù)鞍喜,忽如攜葛強??煲?*年,西歸到咸陽。① 杜甫《壯游》詩自稱:"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那只是說他在洛陽開始與當?shù)氐奈娜私挥危瑳r且又沒有詩作保存下來,所以尚不能算是已經(jīng)登上詩壇了。及至他在開元二十三年(735)自吳越歸洛陽應(yīng)進士試時受到名滿天下的李邑,王翰的賞識,稍后又寫出了名篇《望岳》,才能被看作是登上了詩壇。按:《望岳》一詩無準確系年,浦起龍《讀杜心解》以為作于開元二十四年后,且載之于卷首,此處從之。
① 李頎生年無定說,此依聞一多《唐詩大系》。王昌齡生年不可確考,此依傅璇瓊《唐代詩人叢考》。② 常建生年不可考,因他與王昌齡同于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姑假定其生卒與王昌齡相近。③ 高適生年依周勛初《高適年譜》,王維生年依張清華《王維年譜》。
④ 儲光羲生年依陳鐵民說(見《唐才子傳校箋》卷一)。
--《壯游》請看,我們的詩人生活得多么無憂無慮!他的舉動是多么的豪放浪漫!
盡管他在開元二十三年(735)曾遭受應(yīng)試落第的挫折,但這一點也沒有影響他的情緒,因為他正生活在一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朝氣蓬勃的時代里,時代的氛圍使他樂觀,使他對人生充滿幻想。
天寶三載(744)四月,杜甫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杜甫作《贈李白》: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腥羶,蔬食常不飽。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姿,山林跡如掃。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注家曰:"太白好學仙,故贈詩亦作出世語。"(楊倫《杜詩鏡銓》卷一)其實此詩并不全是為了附和李白才作"出世語"的,其時的杜甫尚沉浸在浪漫主義的幻想中,他當然會對仙丹靈芝以及由此通往的長生仙界感到興趣。所以是年秋天,他就果真與李白一起北渡黃河,至王屋山尋訪道士華蓋君,欲學長生之道??上A蓋君已死,二人乃失望而歸,杜甫晚年作《憶昔行》、《昔游》二詩以追憶此段往事,前一首云:憶昔北尋小有洞,洪河怒濤過輕柯。辛勤不見華蓋君,良岑青輝慘么么。千巖無人萬壑靜,三步回頭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歸,仙賞心違淚閃墮。弟子誰依白茅屋,盧老獨啟青銅鎖。中拂香余搗藥塵,階除灰死燒丹火。玄圃滄州莽空闊,金節(jié)羽衣飄婀娜。落日初霞閃余映,倏忽東西無不可。松風澗水聲合時,青咒黃熊啼向我。
這說明當時杜甫對尋仙訪道的確是誠心為之的。
天寶三載秋,杜甫與李白、高適同游梁宋。①杜甫對宋州(今河南商丘)的繁華生活和游俠風氣有深刻的印象:"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陳留亞,劇則貝魏俱。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衙。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白刃仇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里,報答在斯須。"(《遣懷》)杜甫與高、李一起在街頭酒爐里痛飲,又一起登上宋州城外的吹臺眺遠懷古,①他在晚年回憶說:"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壚。兩公壯藻思,得我色敷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芒腸云一去,雁騖空相呼。"(《遣懷》)稍后,三人又同登單父琴臺(在今山東單縣境),眺望原野和大澤:"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蝎石,萬里風云來。桑柘葉如雨,飛霍去徘徊。清霜大澤凍,禽獸有余哀。"(《昔游》)對于上引《遣懷》詩的前一段,浦起龍評曰:"雄姿俠氣,足以助發(fā)豪情。"(《讀杜心解》卷一三五)對于后一段,王嗣奭評曰:"具見曠懷。"(《杜臆》卷七)雖然《遣懷》乃杜甫晚年所作,但這仍足以說明當年他與高、李同游梁宋是洋溢著豪情逸氣的浪漫之舉。
① 杜甫與高適早在開元二十六、八年(739、740)間就于汶上結(jié)交。見聞一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① 《新唐書·杜甫傳》:"嘗從白及高適過汀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惻也。"陳貽焮《杜甫評傳》第四章以為杜甫等所登的吹臺當在宋中(今河南商丘)而不在汴州(今河南開封),可信。因為杜甫《遣懷》詩云:"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芒碭云一去,雁鶩空相呼。"宋中離芒湯山百余里,在高臺上能望見之,而汴州離芒碭山三百余里,即使登上高臺也不可能望見的。天寶四載(745)秋,杜甫在魯郡(今山東究州)與李白重逢,作《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王嗣奭評此詩:"前二句兩人共之,三自謂,四謂李。??此友朋交做之詞也。"(《杜臆》卷一)清人蔣金式評曰:"是白一生小像。公贈白詩最多,此首最簡,而足以盡之。"(《杜詩鏡銓》卷一引)其實此詩不是"交做之詞",而是慨嘆之詞,也不是"白一生小像",而是李、杜二人的共同寫照。因為詩中所寫的"飄蓬"和"未就丹砂"正是李、杜此時的共同經(jīng)歷,"痛飲狂歌"是二人的共同舉止,"飛揚跋扈"也是二人的共同神態(tài)。總之,這首詩雖是贈李白的,但其中含有濃重的自抒懷抱的感情成分,所以也不妨看作是社甫的自我畫像。這是一個放蕩不羈的狂士的自嘲、自贊之詞,這說明杜甫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與整個盛唐詩壇的浪漫氣氛是氤氳相融的。
杜甫在天寶五載(746)之前的詩作現(xiàn)在只流傳下來二十多首,但這些詩已足以讓我們認識詩人在當時的創(chuàng)作傾向:杜甫的詩與其他盛唐詩人的詩一樣,具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例如下面二詩:房兵曹胡馬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畫鷹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攫身思狡兔,側(cè)目似愁胡。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雖然前者系詠真馬,后者系詠畫鷹,但它們卻有相似的特點:明人趙仿評前者曰:"此詩矯健豪縱,飛行萬里之勢如在目前。"(《杜詩鏡銓》卷一引),仇兆鰲評后者曰:"老筆蒼勁中時見靈氣飛舞"(《扯詩詳注》卷一),在駿馬雄鷹的形象中寄托著詩人雄壯、積極的人生理想,都是典型的盛唐之音。當然,此時杜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毗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贏得了后人的交口稱贊,浦起龍云:"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讀杜心解》卷一)宋人劉辰翁則評尾句云:"只五字,雄蓋一世。"(《杜詩鏡銓》卷一引)這首詩不但體現(xiàn)了意氣風發(fā)的盛唐精神,而且表現(xiàn)了青年杜甫敢于攀登絕頂、俯視群山的氣概和雄心。這是一個可喜的征兆:杜甫這個盛唐詩壇的后起之秀,終將要突過前人而攀上詩國中的頂峰!
-------------------------------------------------------------------------------------------------------------------------------
-------------------------------------------------------------------------------------------------------------------------------
杜甫評傳全文閱讀_杜甫評傳免費閱讀_人物傳記
杜甫評傳(莫礪鋒)_杜甫評傳全文閱讀_名著閱讀
---------------------------------------------------------------------------------------------------------------------------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