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大意是:李龜年啊,我的老朋友!我們原來經(jīng)常見面的啊,比如說在歧王的府第里,比如說在崔九住宅的大堂里?,F(xiàn)在江南春暖花開,風(fēng)景殊好,沒有想到在春花快要落盡的時候,在這里我又見到了你,我的老朋友。
杜甫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拇笪暮溃缓笫婪Q為“詩圣”,他的詩則被稱為“詩史”。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當(dāng)過一段時間小官,世人也因其官職稱其為“杜工部”或“杜少陵”等,是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一生除當(dāng)過一段時間小官外,一直郁郁不得志,生活也非常拮據(jù),晚年生活潦倒客死于舟上。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同情人間疾苦。他的詩以古體和律詩見長,對音律、對仗研究很深,具有沉郁頓挫的特點。世人把杜甫與李白合稱為“李杜”,他現(xiàn)存的詩詞大約有1400余首。他詩藝特別精湛,備受后人推崇,影響深遠(yuǎn)。
三、創(chuàng)作背景
唐朝在經(jīng)歷開元盛世后,繁榮一時,貴族官僚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李龜年是當(dāng)時天下聞名的歌唱家,經(jīng)常到達官貴人家去演唱。由于統(tǒng)治者過著荒淫奢侈,紙醉金迷的生活,終于導(dǎo)致了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明皇慌慌張張地逃到成都去了,天下大亂,唐王朝也從此一蹶不振。李龜年和杜甫不約而同地流落到了江南,這首詩寫于他們意外重逢的時候,當(dāng)時他們都已進入了暮年,因此感觸特別深刻。
“歧王宅里尋常見”句。李龜年你是天下聞名的歌唱家,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原來經(jīng)常在歧王的宅子里見面,欣賞你那優(yōu)美的歌喉。在這里點明了,一是李龜年當(dāng)時天下聞名,受到了歧王的重視,是歧王府的常客。二是我因為受人的引薦經(jīng)常在歧王府里見到李龜年的。輕描淡寫地道出了兩個人已經(jīng)認(rèn)識很久了,回想當(dāng)年,那時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
“崔九堂前幾度聞”句。此句承上句,意思和上句差不多。我不但在歧王府里多次見到你,而且在崔九的家里也經(jīng)常見到你,或者經(jīng)常聽人說到你的。這句和上句都是說以前的事,說我們原來在很多地方是有交集的。另外,通過排比的句式,也可看出當(dāng)時貴族生活的奢侈,普遍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也道出了李龜年受歡迎的程度。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句?,F(xiàn)在正是江南春好的時候,春暖花開,鶯歌燕舞。要是換在以往,該有多少人愿意到江南來尋春啊。唉,但現(xiàn)在世道炎涼,民不聊生,人民忙于生計,哪有心思去探花尋芳啊。這句是寫現(xiàn)在,從分開到重逢,中間不知過了多少年了,現(xiàn)在也算是江南春好吧。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句。在江南晚春的時候,百花凋零,沒成想?yún)s在這個時候、這個地方見到你啊,李龜年,我的好朋友。句已完,意未盡,無聲的感慨盡在不言中。想當(dāng)初,我們在京城認(rèn)識的時候都是年青有為、意氣風(fēng)發(fā),到現(xiàn)在重逢的時候卻是繁華落盡、垂垂老也,為生計而流浪。真是相對無言、欲哭無淚啊。
全詩僅僅四句話,兩句寫過去,兩句寫現(xiàn)在,將深情隱含于平談的語言中,從過去現(xiàn)在兩相對比中,給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這是一首歷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佳作。
謝謝大家,不當(dāng)之處,請批評指正,歡迎交流討論!
近乎寒暄語
李龜年與公孫大娘,都是開元、天寶年間的梨園紅人。
在與李龜年重逢之前,杜甫在夔州遇到了公孫大娘的弟子臨潁李十二娘,睹今思昔,不勝感懷,洋洋灑灑寫出了《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且在序文里細(xì)細(xì)作了交待。差不多的主題,當(dāng)老杜再遇到李龜年時,意興似乎已然闌珊,我們看到的,就僅僅是這二十八個字了。
當(dāng)然,公孫大娘對杜甫來說,固然曾在稚年目睹其表演,其人其事,更多還是傳奇性質(zhì)的,驚鴻一現(xiàn),李龜年卻是曾有過交往的舊人,正如詩中所話,“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司空見慣,或者這就是《舞劍器行》描寫更為淋漓盡致的深層原因之一,但我不免猜想,假如老杜在夔州歌筵舞席上先遇到的是李龜年,這兩首詩會不會有所不一樣呢?
我們已經(jīng)很難去了解老杜與李龜年的真實交誼究竟如何,歷史留給我們的并不比這首詩所能給出的多多少?,F(xiàn)在所能看到的,就是這樣一首,近乎全是寒暄語的詩。
02 對一個時代惘然的追溯是的,如老熟人間的寒暄。
時間還原到大歷五年的某一天,風(fēng)塵鴻洞中漂泊的杜甫與李龜年偶然相逢:
“在岐王的宅子里,我常常見到你?!?/p>
“記得記得?!?/p>
“在崔九的堂前,我也好多次聽過你的歌聲。”
“是,那里也常去的。”
“今天天氣不錯啊?!?/p>
“是啊,正是江南風(fēng)景好的時候?!?/p>
“又到落花時節(jié)了……”
“沒想到還能在這里遇到你……”
言語寥落,大抵如此。之后,可能是長時間的沉默,彼此都陷入了深淵般的回憶里。不是對某個人的回憶,而是對一個時代的惘然的追溯。
在岐王宅里見到了什么?在崔九堂前又聞到了什么?僅僅是李龜年天籟般的歌聲?又或者僅僅是慘綠少年的詩酒酬唱?詩中近乎辭費的寫出了一般人都會覺得平庸的對仗:“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但對于曾所見者、聞?wù)邽楹危瑓s輕輕避開了——避開的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件事,而是文字根本無法輕易托出的一切。
表面的寒暄是如此的平淡,連過去的輪廓都疏于勾勒,只如風(fēng)吹過去了,生起淺淺的一二漣漪,還來不及擴散,就消弭而復(fù)歸于靜默。
長安的好風(fēng)景就此深埋于心內(nèi),眼前,是江南的別一番好風(fēng)景,于是(抑或然而),老杜說: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
03
花 繼續(xù)在落
落花時節(jié)顯然是有寓意的,但過于強調(diào)寓意,還只是詩義上的把握。在這花朵簌簌飄墮的時節(jié),既有著“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逝水流年之感,也有著花開花謝“似曾小小興亡”的傷悼之情,新亭王導(dǎo)“風(fēng)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金城桓溫“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種種思緒,紛至沓來,于如此之境,而遇故舊一人——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p>
為什么要說又?
曾經(jīng)遇見過許多故人,今天又遇到了你!
曾經(jīng)多少次在長安相遇,今天卻在這里又遇到了你!
往事何堪回首,今天風(fēng)景正好,落花已然神傷,此時此地,偏偏又遇到了你!
如果說“正是”二字,是極力轉(zhuǎn)折以壓抑,那么所有被壓抑的一切,都在“又”處被全部釋放出來。
甚至很難把這些歸結(jié)為老杜的字法之精、句法之妙(“見”、“聞”的極力收斂;“正是”的極力轉(zhuǎn)折和壓抑;“又”的極力疊加),正如一開始指出的,這就是一場寒暄。只有在完全日常晤對的氛圍里,這些平常到凡庸的字句,才能蘊涵如此渾厚的、近乎造化的熔鑄之力。
二人就此分別。
在返回住所的途中,隱隱傳來大宅里的歌舞之聲,花,繼續(xù)在落。
公元770年,杜甫為躲避[安史之亂]流離至今湖南長沙一帶,正在此地與故人李龜年相逢。
李龜年何許人也?梨園出身,能歌善樂,精通樂器與編曲,深得唐玄宗恩寵,玄宗視之如知己,紅極一時。
安史之亂前,李龜年于長安建有豪宅,每日與王宮貴胄縱樂飲酒,詩中之岐王與崔九正是當(dāng)時名流,杜甫曾有幸一見。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江南,時有演唱。杜甫在一次宴會中偶然又見到李龜年,感慨之余寫下這首詩。
技巧分析
全詩采用今昔對比的手法,以昔日之盛景,襯托今日之寥落,唏噓世事無常之余,以個人之遭遇,側(cè)面點出戰(zhàn)亂時局,這種格局稱為[因小見大],是為寫詩須知之技巧。
這首詩中,[落花]二字最值得尋味。可以這么說,全詩除此二字,不過平常之作耳;正因此二字,境界畢現(xiàn)。[落花]之義,或應(yīng)時節(jié),或身同遭遇,或隱喻時局動蕩,[言盡而意不盡],正是詩家之語也,今人學(xué)詩亦當(dāng)知之。打眼望上去,杜甫寫的這首《江南逢李龜年》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沒有燦麗的辭藻點綴,也沒有豐富的典故渲染,但卻是最富有韻味最值得細(xì)嚼慢咽的一首詩,能夠讓人讀完后感到落寞與孤獨感。在這首詩的開篇,杜甫從追憶與故知的二三事入手,去懷念去回味那些燦爛美好的韶華時光。
奈何流年變遷,世事從不會為任何一個人停留,再美好的時光都會有煙花易冷的一天,再豐盛熱鬧的場景也會有人走茶涼的一幕。
于是,想到如此的種種,杜甫才會喟嘆“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的物是人非之感。
整首詩抒發(fā)的是撫今悼昔的蒼涼感,既感慨世事滄桑,又喟嘆時間老去,自身也隨著時間慢慢變老,可是心中的滿腔抱負(fù)與冀望又只能空哀切,縱然曾經(jīng)再美好又如何,到現(xiàn)在,還不是顛沛流離,還不是顧影自憐。
所以,讀完這首詩后我認(rèn)為杜甫表達的不僅僅是國事變化,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際遇變化,以此告訴年輕人歲月不等人,該珍惜青春與身邊人時就好好珍惜,別等到物是人非后再來悲傷難過。
杜甫的一首《江南逢李龜年》雖只以二十八字,單一描寫詩人與藝人戲劇性的離合場面,卻意蘊宏闊地融合了國家政局的動亂,人生遭遇的坎坷、世事變遷的跌宕,朋友情誼的綿長等諸多信息。在這一部社會與人生大悲劇高度濃縮的著作中,充溢著詩人深沉的嘆惋和催人淚下的悲哀。
怎樣賞析這樣一篇令人讀來無限感慨又無限嘆息的名作呢?前賢著述備已,愚無膽以石擊卵,故將從旁門左道作出解析,乃博君一笑爾!首先還是景仰原著,以作溫顧。
詩文白話解析:岐王宅里尋常能見到你風(fēng)光的身影,崔九堂前也幾度聽聞過你的佳音。正是江南的暮春好景,恰恰在落花時節(jié)又見到了你。
詩文前兩行盡管惜字若金,卻以點帶面地把這個昔日頻繁流連高官顯達盛宴、屢屢游走皇親貴胄廳堂的優(yōu)伶的風(fēng)光得意,描寫得淋漓盡致。
詩文白話解析:岐王宅里尋常能見到你風(fēng)光的身影,崔九堂前也幾度聽聞過你的佳音。正是江南的暮春好景,恰恰在落花時節(jié)又見到了你。
詩文前兩行盡管惜字若金,卻以點帶面地把這個昔日頻繁流連高官顯達盛宴、屢屢游走皇親貴胄廳堂的優(yōu)伶的風(fēng)光得意,描寫得淋漓盡致。
岐王即李范,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因倍受皇兄寵護,其顯貴富達之氣自是不同凡響。其愛好文藝,素喜結(jié)交儒雅飽學(xué)之士,尤惜人才。崔九即崔滌,兄弟中排行第九,遂人稱崔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唐朝顯赫一時的四大家族“崔盧鄭王”中,崔氏是位列首位的豪門望族,其風(fēng)光之勢甚至蓋過了皇族李姓。玄宗時崔滌曾任殿中監(jiān),常出入禁中,深得玄宗重幸。技巧分析
全詩采用今昔對比的手法,以昔日之盛景,襯托今日之寥落,唏噓世事無常之余,以個人之遭遇,側(cè)面點出戰(zhàn)亂時局,這種格局稱為[因小見大],是為寫詩須知之技巧。
這首詩中,[落花]二字最值得尋味??梢赃@么說,全詩除此二字,不過平常之作耳;正因此二字,境界畢現(xiàn)。[落花]之義,或應(yīng)時節(jié),或身同遭遇,或隱喻時局動蕩,[言盡而意不盡],正是詩家之語也,今人學(xué)詩亦當(dāng)知之。
古來不凡之作往往出于平常之心,刻意反而難成佳作,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是道理。全詩采用強烈對比的手法,把世間的滄桑巨變、人生的反復(fù)無常、歷史車輪的滾滾、百姓命運的凄凄囊括在短短的一首七絕中,實在是不得不令人為詩圣的高妙技法擊掌叫絕!
---------------------------------------------------------------------
真相: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開元盛世時,受唐玄宗賞識。國家安定興盛時,王公貴族大多愛好文藝。作為知名音樂家的李龜年和年少頗有詩名的杜甫,是岐王、崔九等達官顯貴的座上賓?!鞍彩分畞y”后,北方戰(zhàn)亂不休,江南偏安定,很多文人墨客背井離鄉(xiāng),流落江南,再不富有往日的風(fēng)采。其中有李龜年、杜甫等、還有《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楓橋夜泊》就是張繼在羈旅途中為自己,為國家的嘆息之作)。本詩語言沒有一絲傷感,但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令讀者有種壓不住的抑郁感。人人都向往美好,至今國人還念叨著“漢唐雄風(fēng)”。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漢唐雄風(fēng)”,也就附會著念叨下。但經(jīng)歷過曾經(jīng)的盛世,再看當(dāng)下的“國破山河在”,如何能壓的住內(nèi)心的悲傷。何況老杜是多么感情細(xì)膩,善良真摯的人。
-------------------------------------------------------------
《江南逢李龜年》是杜詩中極有意蘊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如下: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節(jié)奏簡潔明快、看似瀟灑適然。然而,細(xì)讀之下,卻是天地深遠(yuǎn)。題中的李龜年是開元盛世間名聞天下的樂師,歌聲優(yōu)美,尤其受唐玄宗的喜愛,而安史之亂后盛唐壯勢不再,連他這個小小的藝人也只落得個流落江南的潦草晚生。題云“江南逢”李龜年,可見是家國離亂之后,詩人對他的再次相遇,世殊時異,兩人內(nèi)心必然思緒萬千。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江南”此句中指的是現(xiàn)在的湖南一帶,如李煜的“南國正芳春”,即便正是“好風(fēng)景”,那又能如何?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過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添愁緒罷了!“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于江南落花暮春里,又得以與你相逢?!奥浠ā笔窃娫~中常見的傷春之景,直到清代《紅樓夢》中黛玉葬花還延續(xù)著飄零無依、流離滄桑的情感寄托。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你我的再次重逢,國勢不再,我們的歲月也一去不返了。
杜甫此詩將宏大動蕩的國家轉(zhuǎn)折與個人私友的無意相逢聯(lián)系到了一起,用二十八個字描繪了家國之悲及人生之苦,筆力巧妙,意蘊無窮。清代詩人楊倫箋注的《杜詩鏡銓》中提及這首詩時道:“邵云:子美七絕,此為壓卷?!薄白用馈睘槎鸥ψ?,即評點的人認(rèn)為杜甫所有七言絕句里寫得最好的就是此詩了。當(dāng)下繁華又盛,于車水馬龍、燈影交錯之下,再捧詩冊,再讀這首小詩,仍舊似乎穿梭到了千年之前,那個落花滿衣的江南時節(jié)。只是,世無詩圣,亦無李龜年。
岐王即李范,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因倍受皇兄寵護,其顯貴富達之氣自是不同凡響。其愛好文藝,素喜結(jié)交儒雅飽學(xué)之士,尤惜人才。崔九即崔滌,兄弟中排行第九,遂人稱崔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唐朝顯赫一時的四大家族“崔盧鄭王”中,崔氏是位列首位的豪門望族,其風(fēng)光之勢甚至蓋過了皇族李姓。玄宗時崔滌曾任殿中監(jiān),常出入禁中,深得玄宗重幸。
然而不管怎樣,余生相見、暮年重逢,自然也有一番“他鄉(xiāng)遇故知”的驚喜,所以盡管繁華不再、風(fēng)流消歇,兩人仍舊好一番“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的感慨!此次再度邂逅,或許李龜年只能面對殘山真夢,大放悲聲地為老友歌一曲《哀江南》。只可惜他的歌聲可以震蕩江南山水,卻不能遺響千古。然而杜甫卻以他的圣手神筆,在眷念于離合之際,珍惜于生死之間,飽蘸辛酸的眼淚,深厚的情意,寫下了一首神凄韻逸、 風(fēng)致綿邈的曠古詩篇——《江南逢李龜年》,以其絕代風(fēng)華,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至為美妙而又極為沉重的佳話。令人更感哀惋的是,此番相遇不久,一代詩圣杜甫,便在駛往岳陽的一艘孤獨的小船上悄無聲息地闔然長逝,一代巨星就此隕落,這篇凝結(jié)著國家的興衰與個人命運起落的名篇,竟成了詩人的絕唱!
真相: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開元盛世時,受唐玄宗賞識。國家安定興盛時,王公貴族大多愛好文藝。作為知名音樂家的李龜年和年少頗有詩名的杜甫,是岐王、崔九等達官顯貴的座上賓。“安史之亂”后,北方戰(zhàn)亂不休,江南偏安定,很多文人墨客背井離鄉(xiāng),流落江南,再不富有往日的風(fēng)采。其中有李龜年、杜甫等、還有《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楓橋夜泊》就是張繼在羈旅途中為自己,為國家的嘆息之作)。
本詩語言沒有一絲傷感,但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令讀者有種壓不住的抑郁感。人人都向往美好,至今國人還念叨著“漢唐雄風(fēng)”。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漢唐雄風(fēng)”,也就附會著念叨下。但經(jīng)歷過曾經(jīng)的盛世,再看當(dāng)下的“國破山河在”,如何能壓的住內(nèi)心的悲傷。何況老杜是多么感情細(xì)膩,善良真摯的人。
節(jié)奏簡潔明快、看似瀟灑適然。然而,細(xì)讀之下,卻是天地深遠(yuǎn)。題中的李龜年是開元盛世間名聞天下的樂師,歌聲優(yōu)美,尤其受唐玄宗的喜愛,而安史之亂后盛唐壯勢不再,連他這個小小的藝人也只落得個流落江南的潦草晚生。題云“江南逢”李龜年,可見是家國離亂之后,詩人對他的再次相遇,世殊時異,兩人內(nèi)心必然思緒萬千。
“岐王宅里尋常見”,“岐王”為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愛好音律,昔日經(jīng)常會在岐王府上見到受邀前去獻藝的李龜年?!按蘧盘们皫锥嚷劇?,“崔九”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崔滌,以重臣對李龜年的重視來回憶曾經(jīng)樂師的輝煌過往與尊崇地位。然而,往事不可追,昔年越是顯耀,偏就越為顯得如今的蕭索。“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江南”此句中指的是現(xiàn)在的湖南一帶,如李煜的“南國正芳春”,即便正是“好風(fēng)景”,那又能如何?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過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添愁緒罷了!“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于江南落花暮春里,又得以與你相逢?!奥浠ā笔窃娫~中常見的傷春之景,直到清代《紅樓夢》中黛玉葬花還延續(xù)著飄零無依、流離滄桑的情感寄托。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你我的再次重逢,國勢不再,我們的歲月也一去不返了。
杜甫此詩將宏大動蕩的國家轉(zhuǎn)折與個人私友的無意相逢聯(lián)系到了一起,用二十八個字描繪了家國之悲及人生之苦,筆力巧妙,意蘊無窮。清代詩人楊倫箋注的《杜詩鏡銓》中提及這首詩時道:“邵云:子美七絕,此為壓卷?!薄白用馈睘槎鸥ψ郑丛u點的人認(rèn)為杜甫所有七言絕句里寫得最好的就是此詩了。當(dāng)下繁華又盛,于車水馬龍、燈影交錯之下,再捧詩冊,再讀這首小詩,仍舊似乎穿梭到了千年之前,那個落花滿衣的江南時節(jié)。只是,世無詩圣,亦無李龜年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名叫李范,是開元年間長安文藝界的領(lǐng)袖人物之一,經(jīng)常組織一些上流社會的文藝沙龍。
崔九,名叫崔滌,博陵崔氏成員,屬博陵崔氏安平房成員。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都是唐代山東郡姓中的佼佼者,所謂五姓七望,崔氏說是天下第一家族也不遑多讓。崔滌的祖父是中書侍郎,父親是戶部尚書,哥哥崔湜更是當(dāng)過宰相,他自己也是唐玄宗的寵臣。家世清貴,長安文藝界有他的一把交椅。
歷史上,李白、王維、孟浩然這些盛唐詩人,都有過這種求宦的經(jīng)歷。其中的成功者王維,獲得玄宗弟弟岐王和妹妹玉真公主的青睞,于是狀元及第,走上人生巔峰。更有的年輕人,在這樣的場合結(jié)交了大官,通過娶人家女兒的方式獲得機會,這被叫做“巧婚巧宦”。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可以理解“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所舉辦的都是一些什么樣的聚會了。這種聚會代表了盛唐時期權(quán)利場,政治中心的靡靡之音和推杯換盞中,一個個年輕人被權(quán)貴接納或是鄙夷。玉真公主和岐王、崔九的沙龍熱鬧非凡,著名樂師李龜年的琴聲,是屬于魏晉人物品評的絕唱,也是盛唐即將終結(jié)前最后的繁華。
實際上,很多人指出,李范和崔滌都去世于公元7 26年,才十四五歲的杜甫是沒什么可能與他們論交的。杜甫真正進入長安的名利場,要到二十年后的天寶年間了(748年)。真正出現(xiàn)在岐王崔九的沙龍中的人,是通過家族與科舉融入其中的王維。
故而,有人認(rèn)為這首詩是王維寫的。這屬于不熟悉詩歌的寫作手法,“笑談渴飲匈奴血”說得不是匈奴而是女真,“漢皇重色思傾國”說得也不是漢朝的皇帝而是玄宗。熟悉借代的修辭格,就知道岐王和崔九并不是真的那兩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象征。杜甫沒有見過岐王和崔九,卻也曾為了名利奔走于這樣的宴會,曲意逢迎,強顏歡笑。所謂“殘羹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是杜甫的夸張語,能出入于長安頂級的藝術(shù)沙龍,聽李龜年的演奏,絕不是窮漢子能做到的。
隨后,安史之亂的烈火燒毀了一切,盛唐的詩人們也就此凋零。杜甫作為盛唐詩人中的年輕一代,在帝國的西南聽聞了兄長們的死亡,三夜頻夢君,斯人獨憔悴。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