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津味的飲食文化
狗不理包子
天津地區(qū)的形成始于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天津的飲食文化也從那時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它不僅僅局限于中華民族的烹飪、茶、酒這三大飲食文化,更飽含著多年來天津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厚歷史積淀。天津的美食餐飲在全國都是獨具特色的,不但吃出了名氣,還吃出了水平。
早年間,京津地區(qū)曾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叫做“京油子、衛(wèi)嘴子”。“衛(wèi)嘴子”除了指能說會道,還是對天津人愛吃、會吃的一種褒獎。不說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這些享譽海內外的名吃,就是一頓簡簡單單的早餐,天津人也是格外講究。
很多初來天津的人都說,天津人是把早餐當成“大餐”來吃的。其實這話說得一點也沒錯,無論是一套剛剛攤出來的煎餅果子,還是一碗熱乎乎的老豆腐,都是天津人的心頭大愛。天津人吃早點不看店面的大小、裝潢,只在乎味道。
天津的早點品種眾多,但搭配幾乎每天如是,難以變革。如:豆?jié){配大餅油條、鍋巴菜配窩頭、老豆腐配餑餑、燒餅配羊湯……僅僅這豆?jié){配大餅油條,講究就不少。天津人喝豆?jié){一定是喝頂燙嘴的,而且不加糖。早年間,天津專有老式的豆腐房專門賣豆?jié){,大大的一口鍋,反復熬制,漿子的豆腥味蕩然無存,反而生出一股清香。再說這油條,天津人稱之為“果子”,講究吃炸得老的,吃的是個脆勁兒。剛出鍋三層開花的熱大餅,切上一角,夾上兩根剛出油鍋的油條,卷起來,香香地咬一口,再來上一口熱豆?jié){,每每令人回味無窮。
煎餅果子也是天津早點的代表之一。舀一勺綠豆面兒攤在鐺上,磕個雞蛋,快速攤勻翻轉,把油條放上,抹上面醬、辣醬、豆腐乳,撒上蔥花兒,濃濃的面香和雞蛋的香氣早已經把食客誘惑得饑腸轆轆了。若配碗熱氣騰騰的豆?jié){,蛋香與豆香的融合,更能嘗到最佳味道。
而鍋巴菜也具有天津早點的代表性。鍋巴菜是由煎餅衍化而成,把綠豆煎餅切成細條,拌入制好的鹵汁,并配以小料。天津人把鍋巴叫“嘎巴”,所以鍋巴菜用天津話就叫“嘎巴菜”了。煎餅果子和嘎巴菜都是以綠豆為主料,佐以小米,因此能解毒清熱,開胃健脾,有益健康。
此外,地處渤海灣的天津還是個海港城市。特殊的“C型”海灣把渤海變成了內海,海流緩慢、臺風少襲,便于泥沙沉積,富含豐富的浮游生物,因此盛產海鮮。那些讓內陸人羨慕的魚、蝦、蟹在“衛(wèi)嘴子”的餐桌上不算什么稀罕物,正所謂“海邦七十二沽傳,賤買魚蝦不論錢”。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天津人好吃河海時鮮,而且特別講究應時到節(jié),甚至有“吃上一頓鮮,死了也不冤”和“當當(典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的說法,天津民風食俗的獨特與鮮明可見一斑。
天津人飲食習俗的形成不僅同所處的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也受歷史傳承、居民變化、文化交流的深刻影響,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深邃的城市內涵。這種帶有“草根”屬性的地道“天津味”,也是這里獨具特色的城市標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