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俗稱“風疹塊”“風疹疙瘩”“鬼疙瘩”,是皮膚黏膜由于暫時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發(fā)生的局限性水腫。
蕁麻疹在皮膚科非常常見,有統(tǒng)計顯示15-20%人一生中至少發(fā)作過一次蕁麻疹。這其中大部分發(fā)作一次后不再發(fā)作,少部分反復發(fā)作形成慢性蕁麻疹(持續(xù)6周以上)。
大部分急性蕁麻疹可以找到明確病因,但是慢性蕁麻疹很難明確病因,常見的因素有:
慢性蕁麻疹的發(fā)病機制也非常復雜,并不是過敏這么簡單。但是無論哪種機制,最終導致肥大細胞活化是中心環(huán)節(jié),在此不再啰嗦了。今天主要是談一下蕁麻疹規(guī)范治療。
先看一下蕁麻疹的分類
診斷通常蕁麻疹不需要做過多的檢查,如果病情嚴重、病程較長或對常規(guī)抗組胺藥治療反應差,可考慮相關檢查,如血常規(guī)、血沉,C-RP,補體C4和自身抗體等,必要時可以行過敏原篩查、幽門螺旋桿菌鑒定等相關性疾病篩查。
慢性蕁麻疹的治療:
慢性蕁麻疹應治療以控制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根治”,因為慢性蕁麻疹原因非常復雜,有的甚至找不到明確的原因,所以沒有所謂的“根治”,但是不等于蕁麻疹會跟你一輩子。慢性蕁麻疹其實可以自愈,只不過不同的蕁麻疹病程不一樣,沒法估計什么時候痊愈。
怎樣合理使用抗組胺藥藥物才是我們今天的重點。
藥物分為三線治療:
一線治療:也就是首選治療,首選第二代非鎮(zhèn)靜或低鎮(zhèn)靜抗組胺藥。包括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非索菲那定、蘆帕他定,貝他斯汀等。如果選擇上述藥物任意一種用藥一周后不能控制病情,建議更換一種藥物或者原藥加倍劑量。
二線治療:一線治療仍不能控制病情,應考慮聯(lián)合治療,可聯(lián)合第一代抗組胺藥(撲爾敏、賽庚啶)、第二代抗組胺藥、抑制肥大細胞釋放劑(酮替芬)、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抗白三烯藥物(孟魯司特)任意一類,或者三種連用。
三線治療:上述治療仍無效,可考慮選擇以下治療:環(huán)孢素、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劑、窄譜VUB光療等。
很多朋友會說我也是用的這些藥物,怎么效果不好呢?臨床上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是沒有規(guī)律按療程服藥,多是有癥狀了才吃藥,沒有了就不吃了,這是療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確的服藥方法是,服藥至皮疹完全控制后再持續(xù)服藥1月,然后逐漸減量。在癥狀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劑量或品種,比如三種品種連用改為兩種品種,兩種該為一種;每日給藥改為隔日給藥,再隔兩日給藥,緩慢減量直至停藥。總的療程大約需要3-6個月左右。還有一點就是服藥時間問題,如果白天較重選擇早上服藥,夜間較重選擇晚飯后給藥。還有一些針對特殊類型蕁麻疹用藥。
總之,慢性蕁麻疹病因、發(fā)病機制復雜。治療以控制癥狀為主,不要盲目要求根治,應遵循個體化、按療程用藥原則,絕大多數慢性蕁麻疹是可以治愈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