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全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別精細工整,源自鐘繇、王羲之、王獻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法度謹嚴、筆鋒勁秀、體態(tài)端莊,風格清秀俊雅,晚年80歲以后的小楷,尤其見功夫。他的所有作品,都筆筆工整,即使是快到90歲時,也是如此,這在我國書法家中是極為少見的。
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jīng)》《老子列傳》合冊,紙本,縱20.9厘米,橫11厘米,每頁8行,正文每行18字?,F(xiàn)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當前正于蘇州博物館展出。
此冊前有文徵明墨筆白描老子像,后為文徵明作于68歲的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及作于69歲的小楷《老子列傳》。全作結(jié)構(gòu)嚴謹,出筆勁利,氣機暢達,瘦而能厚,剛中寓秀。尤可稱道的是自首至尾無一懈筆,無一率筆,可見功力的扎實和技巧的純熟。
《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jīng)》凡37行,書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七月十二日。《老子列傳》凡34行,書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六月十九日。均鈐“徵”“明”朱文連珠小印。
▌《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jīng)》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jīng)》原文: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nèi)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yīng)物,真常得性;常應(yīng)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 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圣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zhí)德;執(zhí)著之者,不明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jīng)萬遍。此經(jīng)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xué)道之士,持誦此經(jīng)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jīng),悟解之者,災(zāi)障不干,眾圣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云。
▌《老子列傳》
《老子列傳》原文: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聃,周收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也,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xué)以自隱無名為務(wù)。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庇谑抢献幽酥鴷舷缕?,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被蛟毁偌蠢献?,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于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卬太傅,因家于齊焉。
世之學(xué)老子者則絀儒學(xué),儒學(xué)亦絀老子?!暗啦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
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