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你是不是也一到午夜就無比精神?
甚至覺得如果有熬夜大賽,自己一定能得雙料大滿貫?
羨慕大家的“少年不知睡覺香”!
而有的人就不一樣了,為了能好好睡一覺,住進了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不論你是常常熬夜,還是對睡眠求而不得,你知道睡覺和行為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嗎?人在極度缺少睡眠的情況下會怎樣嗎?
曾經(jīng),各路科學家為搞清大腦-睡眠-節(jié)律的相關機制,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實驗,其中就有腦電波實驗、地堡生物鐘實驗、睡眠剝奪實驗。
這里不得不提起一段恐怖的視頻,即所謂的“蘇聯(lián)睡眠剝奪實驗”。
傳聞二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為研究某種能使人保持清醒的氣體展開“睡眠實驗”。在此期間,5名犯人被關在食物充足的房間內(nèi),并向此房間內(nèi)釋放這種能使人保持清醒的氣體。
中途,這項實驗由于受試者情況糟糕而叫停,軍方解救人員解救受試者時,受試者已經(jīng)變成了沒有神志的吃人怪物......(瑟瑟發(fā)抖)
事實上這個恐怖的睡眠剝奪實驗已經(jīng)被證實是假的。
謠傳的第一張照片:受試者進入房間前的合照。
其實是紀念一戰(zhàn)期間第一次使用防毒面具的照片
那么,目前為止,有沒有就睡眠展開的成功實驗呢?
答案當然是:有。
01腦電波研究實驗
要探究睡眠活動,有個繞不開的研究,那就是腦電波。
1924年,德國的精神學教授漢斯?貝格爾(Hans Berger)首次對人類的腦電活動進行了測量和描述。
圖片來源Study.com
貝格爾將2根針狀的電極從頭外傷患者的顱骨缺損處直接插入大腦皮層處,記錄出了有規(guī)則的電活動。
圖片來源Study.com
貝格爾還發(fā)現(xiàn)即使不把電極插入腦內(nèi),而是放置在頭皮上,電極也能記錄這種電活動。
他把正常人在安靜閉目時主要出現(xiàn)在枕頂部的10Hz、振幅 50μV左右的規(guī)整波命名為α波。當受試者睜開眼睛注視物體時,α波消失,出現(xiàn)18-20Hz、20-30μV的波,命名為β波[1]。
貝格爾把上述的腦電活動記錄下來,稱為腦電圖。有了腦電圖,研究睡眠現(xiàn)象就多了一個考察指標。
貝格爾描述的腦電圖,圖片來源見水印
02快速動眼睡眠實驗
1951年,尤金·阿瑟林斯基(Eugene Aserinsky)在8歲兒子的協(xié)助下進行腦電波檢測實驗。
長達數(shù)小時的監(jiān)測后,腦電圖機上的記錄突然開始了不規(guī)則移動,也就是說孩子的大腦和眼部肌肉正處于興奮狀態(tài),而事實上,孩子正處于熟睡狀態(tài)。
這種情況在晚間睡眠中多次發(fā)生。他將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稱為“快速眼球運動(REM,Rapid eye movement)”。
隨后,阿瑟林斯基招募了20名正常的成年人到實驗室。當這些志愿者進入睡眠并出現(xiàn)快速眼球運動現(xiàn)象時,將他們喚醒并詢問他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志愿者此時正在做夢。1953年,這項發(fā)現(xiàn)正式發(fā)表。
圖片來源Science
此后,威廉·迪蒙特(William C. Dement)和納撒尼爾·克萊特曼(Nathaniel Kleitman)將睡眠分為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的四個階段和快速眼動睡眠。這揭開了睡眠研究的新篇章。
03地堡實驗——研究生物鐘
正是腦電波和快速動眼睡眠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生物節(jié)律提供了研究基礎,根據(jù)腦電波的變化,人們能輕易判斷出受試者究竟是在清醒狀態(tài)還是睡眠狀態(tài)。
在此基礎上,著名的睡眠研究員克萊特曼和他的學生在地下花費了1個月的時間來探索人體自然節(jié)律,這就是著名的地堡實驗。
圖片來源The Scientist
該實驗1938年6月4日開始,至同年7月6日結束,共歷時一個月。
克萊特曼和他的學生理查德為研究人體適應非24小時的循環(huán)能力,在肯塔基州找到了一個遠古猛犸洞穴,該洞穴位于地下140英尺的地方,沒有自然光照,溫度維持在寒冷的54華氏度左右,因而無法為研究者提供晝夜變化的光照和溫度線索。
研究者使用燈籠調(diào)節(jié)光線,并制定了睡覺9小時、工作10小時然后再休息10小時的28小時循環(huán)方案。這期間兩位實驗者睡眠時間錯開,并相互檢測體溫,清醒時2小時檢測一次,睡眠時4小時檢測一次。
圖片來源The Scientist,左克萊特曼,右理查德
試驗期間,學生理查德僅僅用了大約一周時間就已經(jīng)適應了28小時的作息規(guī)律,而克萊特曼則極難適應28小時的作息安排,更傾向于24小時的作息規(guī)律。在他體內(nèi)似乎有一個不受外界環(huán)境干擾的生物鐘在獨立運行。且該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體溫睡眠時開始有所下降,清醒后又有所上升。
1962年,法國地質(zhì)學家米歇爾·希夫(Michel Siffre)深入洞穴中進行勘察。在勘察時,他未帶手表,以睡眠時間來推算他勘察的時間。離開時,他的記錄本上共有36天的記錄,因而當時的時間應該是8月20日,而真實的日期已經(jīng)到了9月14日了。
為什么真實的時間比他記錄的時間長呢?人的工作-睡眠周期難道不是24小時嗎?
圖片來源Cabinet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希夫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個洞穴中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實驗。這次,他最終在洞穴中度過了205天。
隔離期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作息開始混亂,一覺睡15個小時,或者48小時的一天和平時普通的一天沒什么兩樣。無聊的洞穴生活讓他非常崩潰,而混亂的作息無形中加重了他的崩潰。
在沒有其他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原有的作息規(guī)律可能會被打破。
圖片來源Cabinet
正常情況下,人類長期的自然生活所形成的睡眠-覺醒這一作息規(guī)律很難被更改。但這一規(guī)律也不是完全精準可靠的,在外界條件改變、人為干預的情況下這一周期的規(guī)律性可能會被打破。
那么,人可以長期不睡覺,將全部精力用來工作嗎?最長可以連續(xù)多久不睡覺呢?
04睡眠剝奪實驗
為了探究這些與睡眠有關的問題,研究者以某些動物為實驗對象進行了睡眠剝奪實驗。
目前最常用的幾種睡眠剝奪試驗方法有:平臺睡眠剝奪技術、強迫運動睡眠剝奪法、輕柔刺激法、藥物睡眠剝奪法和剝奪桿睡眠剝奪法。
圖中使用的是平臺睡眠剝奪技術,小鼠位于被水包圍的平臺,一旦入睡就會落水驚醒。
圖片來源 Wikipedia
實驗結果顯示,睡眠剝奪會影響實驗動物的生理功能和行為。
大鼠在完全睡眠剝奪后飲食、能量消耗量增加,代謝加快,體重下降;最后疲憊不堪、皮毛蓬亂、沒有光澤,抵抗病原體的能力下降。
睡眠剝奪96小時后,大鼠表現(xiàn)為興奮性提高,警覺性、探究行為和攻擊性增強。
睡眠剝奪7天后大鼠警覺性、辨別力和防御能力下降。
除此以外,睡眠剝奪會導致動物學習和記憶能力下降。長期的睡眠剝奪會導致動物死亡。
當然,也有人以自己為實驗對象進行了睡眠剝奪實驗。
1964年,17歲的高中生蘭迪·加德納(Randy Gardner)睡眠剝奪長達264個小時(11天),打破了之前的世界睡眠剝奪的記錄。
這一實驗對加德納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實驗中,他變得喜怒無常、注意力和記憶力出現(xiàn)問題,出現(xiàn)幻覺并表現(xiàn)出偏執(zhí)。
加德納在實驗中,圖片來源World-of-lucid-dreaming
1977年,美國的Maureen Weston保持清醒449個小時,長達18.7天。在此過程中,他出現(xiàn)了情緒失控、焦慮,記憶障礙,出現(xiàn)幻覺等問題。
長期的睡眠剝奪會對人體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或許正是出于這個考慮,世界紀錄認證機構決定對這類實驗不再進行報道和記錄。
講了這么多,有關睡眠的實驗你了解了嗎?
睡眠剝奪這么可怕,小伙伴們,要遵循人體的睡眠和生物鐘規(guī)律,珍惜睡眠時間,保障睡眠質(zhì)量哦。
[1] 魯在清. 腦電圖的發(fā)現(xiàn)及發(fā)展簡史[J]. 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 2012, 19(2): 113-113.[2] Joshua Foer, Michel Siffre. Caveman: An Interview with Michel Siffre. Cabinet (2008) Issue 30: The Underground Summer.[3] 幾種常見的睡眠剝奪試驗方法及優(yōu)劣比較. 中國實驗動物信息網(wǎng)[4] Rebecca Turner. How Long Can You Survive Without Sleep? World-of-lucid-dreaming[5] 都市傳說:聊一聊關于“俄羅斯睡眠實驗”那些事. 獵奇癥侯群
END
審核專家:朱廣思,北京科普作協(xié)會員
蝌蚪五線譜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注明來源
責編/小西途說
來源: 蝌蚪五線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