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血壓
高血壓是指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高于正常。本病的發(fā)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高級神經(jīng)中樞功能失調在發(fā)病中點主導地位,而腎臟、內分泌系統(tǒng)、電解質等則參與了發(fā)病的過程。判斷高血壓以舒張壓(低壓)為主要依據(jù)。一般認為,連續(xù)兩天測得舒張壓在13.3kPa(100mmllg)以上者,可確定為高血壓(要排除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癥狀性高血壓)。
正常人的收縮壓隨軍年齡而增高,40歲以下,收縮壓不超過18.7kPa(140mmllg),以后年齡每增長10歲,收縮壓可增高1.33kPa(10mmllg)。
(一)治 療
一般可按高血壓及半身不遂,關節(jié)炎常規(guī)灸法灸治。
高血壓、半身不遂及關節(jié)炎常規(guī)灸法
灸序 | 穴名及穴數(shù) | 每穴施灸量 |
1日 | 中脘(單穴) 足三里(雙穴) | 灸30分鐘 各灸30分鐘 |
2日 | 環(huán)跳(雙穴) 陽陵泉(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3日 | 風市(雙穴) 申脈(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4日 | 肩髃(雙穴) 曲池(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5日 | 風池(雙穴) 懸鐘(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6日 | 身柱(單穴) 陽關(單穴) 三陰交(雙穴) | 各灸30分鐘 各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
7日 | 委中(雙穴) 照海(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8日 | 百會(單穴) 痖門(單穴) 列缺(雙穴) | 灸25分鐘 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注:1.高、低血壓、半身不遂、關節(jié)炎等均可按此法灸治。
2.高血壓患者,在1~7日穴灸4個循環(huán)后再開始灸第8日的穴。灸百會、痖門,對降血壓及減輕頭暈頭痛等均有良效,然灸之過早、會因經(jīng)脈未通,艾火不能流行,聚于頭部而致頭暈等癥加重,故宜先灸通中下部的穴道,再加灸頭部穴。
3.以上穴循環(huán)灸至愈,每日灸臍30分鐘。
由腎臟病引起的高血壓,或高血壓兼腎臟病者,常小便不正常,腰痛,眼瞼及下肢浮腫??上妊h(huán)灸以下穴(每日灸臍30分鐘),俟腎臟病癥好轉后,再將下列三組穴與前述高血壓常規(guī)灸穴合用。
灸序 | 穴灸及穴數(shù) | 每穴施灸量 |
1日 | 關遠(單穴) 水道(雙穴) 中極(單穴) | 灸30分鐘 各灸30分鐘 灸60分鐘 |
2日 | 腎俞(雙穴) 復溜(雙穴) | 各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
3日 | 肝俞(雙穴) 章門(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三)高血壓典型病例介紹
例1:馬××,男性,住6018部隊。
(1)病史及癥狀:1962年7月來信云:患高血壓已5年,1年前血壓一般為24.0~20.0/16.0~12.7kPa(180~150/120~95mmHg),屢治不效,今年經(jīng)治療,血壓近來穩(wěn)定在20.0/13.3kPa(150/100 mmHg),但仍然頭暈、頭痛、從早晨持續(xù)到晚間,看文件,寫材料則加重,食欲不振,失眠,每天平均只能睡5個小時。
(2)治療:經(jīng)函授灸法,于1962年7月11日開始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環(huán)跳、陽陵泉各25分鐘;3日,風市、申脈各25分鐘;4日,肩髃、曲池各25分鐘;5日,風池、懸鐘各25分鐘;6日,腰陽關、委中各30分鐘。以上6日穴循環(huán)灸,每日灸臍30分鐘。灸3周后,血壓降至17.3/12.0 kPa(130/90 mmHg),食欲大增,每日能睡6小時,頭暈、痛減輕。囑加兩日穴;1日,百會、痖門各20分鐘,合谷25分鐘;2日,囟會、列缺、豐降各20分鐘,與前穴循環(huán)灸;灸至4周后,血壓下降至16.0/10.7 kPa(120/80 mmHg),頭痛又有減輕,頭暈止,每日睡眠9個小時,體重經(jīng)未灸時增加4千克;灸至月半,血壓降至14.7/9.33 kPa(110/70 mmHg),諸癥皆愈。
次年接患者來信,知其病未復發(fā)。
例2:邢××,男性,61歲,住天津市和平區(qū)蘭州道。1963年12月9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5年前患高血壓,彼時血壓最高達30.7/18.7 kPa(230/140 mmHg):4個月前測血壓為22.0/16.0 kPa(165/120 mmHg).現(xiàn)癥:頭暈,失眠,乏力,畏冷食,左脅疼,矢氣多,大便時干時溏。檢查:身柱及四肢內外側穴有壓痛,胃脘及臍周觸之硬,有觸痛。
(2)治療:授予灸法,由溫灸愛好者,佟××施灸,先治腸胃積滯: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期門30分鐘,太沖20分鐘;3日,天樞30分鐘,下脘60分鐘;4日,章門30分鐘,氣海60分鐘;5日,膈俞25分鐘,膻中、巨闕各30分鐘;6日,脾俞、三陰交各25分鐘。以上6日穴循環(huán)灸,每日灸臍30分鐘。灸2個月后,大便已正常,左脅已不痛,腹部無不舒,食欲增,身上長勁,原先去某處辦事,途中要歇息3次,現(xiàn)一次不歇。囑加灸高血壓常規(guī)灸法中的前7日穴:灸至近3個月,測血壓22.7/9.33 kPa(170/70 mmHg),進食、睡眠均好,干活不感覺累,但時間長則還是頭暈;灸至半年,血壓持續(xù)穩(wěn)定在21.3~20.0/10.7~9.00 kPa(160~150/80~70 mmHg),行走輕快,勞累時亦無頭暈等癥狀。
例3:吳××,女性,53歲,住天津市南開區(qū)。1960年10月20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1959年2月出現(xiàn)左側頭痛,眩暈甚為嚴重,每日臥床不愿動。當時送往南開醫(yī)院,測血壓收縮壓為32.0 kPa(240 mmHg)(低壓未能記憶),經(jīng)治療8天,無效而出院。1960年2月因血壓甚高又住天津第二中心醫(yī)院,仍治療無效。至來診時已臥床1年另8個月。現(xiàn)癥:頭暈,頭痛,不愿睜眼,不愿說話,吃飯時坐起,吃完須趕緊臥床:耳鳴,失眠,心悸,盜汗,感覺胃內燒灼且有硬物者悶其中,咀嚼食物亦感乏力,故進食少:腰痛。
(2)治療:囑先灸以下4日穴: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期門30分鐘,太沖20分鐘;3日,下脘,豐隆各30分鐘;4日,懸鐘、三陰交各25分鐘,循環(huán)灸每日灸臍30分鐘。
10月26日,已灸6天,覺腹部舒展,胃腸蠕動增多,已有食欲,但僅無力咀嚼,頭部有時仍感輕度暈、痛。囑加3日穴與前穴循環(huán)灸;1日,曲池30分鐘,關無60分鐘;2日,神門25分鐘,臍60分鐘;3日,勞宮30分鐘,中極60分鐘。以后又增加5日穴:1日,巨闕30分鐘,氣海60分鐘,合谷25分鐘;2日,陰陵泉、照海各25分鐘;3日,手三里、合谷各25分鐘;4日,頰車20分鐘,曲池25分鐘,關元60分鐘;5日,風池、委中、昆侖各20分鐘。
12月7日,已能坐起20分鐘,吃飯時已覺上牙有力,下牙仍力弱。
1961年1月30日,已能在床上爬行,頭暈、心悸止,睡眠好,其余諸癥均大為減輕,但近半個月來愛笑而不能自制。囑加灸1日,大陵、列缺各25分鐘;2日,肝俞、沖陽各25分鐘。
2月11日,自笑癥狀愈。
2月24日,囑停用以前的灸法,按“高血壓常規(guī)灸法”繼續(xù)灸(未灸第8日穴)。
3月8日,已能下地活動。
9月2日,已能常在院中坐,諸癥愈,只是身體還弱。
1962年5月12日隨訪,知己能隨意外出活動,病未復發(fā)。
(三)臨床體會
溫灸治療高血壓效果良好。部分患者灸后血壓逐漸穩(wěn)定以至恢復正常。部分重癥患者,血壓在灸后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仍不正常,然頭暈、頭痛,腿軟,失眠等等癥狀的改善會是顯著的。
四、心律紊亂(病例)
崔××,女性,45歲,住天津市河北區(qū)王串場。
(1)病史及癥狀:1981年2月18日其家屬來代述病情:患高血壓4年,血壓一般為26.7/13.3 kPa(200/100 mmHg);心率極不穩(wěn)定,在130~38次/分之間波動;有胃潰瘍史;最近又因情緒激惹引致右半身不遂?,F(xiàn)癥:心悸,胸悶憋氣,易怒,頭暈、頭痛,胃脘難受,飯后呃逆,小便頻數(shù),右半身不遂,臥床不能轉動,右手不能伸展,脈率38次/分。
(2)治療:囑將“心臟病常規(guī)灸法”、“高血壓灸法”中的穴穿插循環(huán)灸(重復的穴可則減),并熏灸右手指尖30~60分鐘/日(以溫熱為宜,如有灼痛減時,手指可離開一些,灸5天后,脈搏增至44次/分,心悸、胸悶減輕。每次熏右手指60分鐘,手即能伸開,打呃,嘔吐止,小便次數(shù)減少,尿中白色沉淀物多,感覺全身松快,已能下地活動;灸至1個半月時,脈膊已穩(wěn)定在60次/分,血壓有時正常,有時不正常,不拄拐可以自己行走,睡眠好,不再易怒;灸至3個月,右手已如正常,能縫衣服了,血壓為18.7/11.3 kPa(140/85mmHg),脈膊一直正常。
五、
王××,女性,30歲,住天津市南開區(qū)南門西小馬路。1978年10月8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1年前于發(fā)熱后出現(xiàn)心悸癥狀,隨后出現(xiàn)心前區(qū)疼痛,當時住某醫(yī)院,查心電圖等診為心肌炎,治療無效出院?,F(xiàn)癥:仍胸悶氣短,心前區(qū)呈針刺樣疼痛,睡眠差,多夢,易怒,記憶力減退,兩脅發(fā)脹,腹脹,食少,腰痛,大便有時干燥,小便有沉淀物,月經(jīng)前期,全身乏力,易感冒。檢查:第4~7胸椎,少海、三陰交、足三里均有壓痛。
(2)治療:按心臟病常規(guī)灸法(見“風心病”攔下)加兩日穴循環(huán)灸:1日,肝俞25分鐘,章門30分鐘;2日,志室25分鐘,歸來30分鐘。每日灸臍30分鐘,心區(qū)痛時灸痛處25分鐘。灸1周后,心區(qū)痛止;灸一個半月后諸癥消失。其后經(jīng)醫(yī)院檢查,證實心臟正常。
外感初起,1日,可灸2~3次,大便干燥須加灸通便。風門(雙)、陽陵泉(雙)、流鼻涕加肺俞(雙)、尺澤(雙)。咽喉痛加“天突”升含薄荷潤喉片。腸胃型感冒,以嘔吐,瀉泄為癥狀,灸以下組穴:1、風門(雙)、陽陵泉(雙)、中脘、足三里(雙)。2、水分、天樞(雙)、氣海(60分鐘)。
六、感 冒
感冒亦稱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及主氣管、某些部分的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總稱為上呼吸道感染。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鼻塞、打噴嚏、流涕、咽痛、咳嗽和項痛痿痛等,有的可伴發(fā)熱。
(一)治 法
(1)按“感冒常規(guī)灸法”灸治,每日灸1~3次。
感冒常規(guī)灸法
灸序 | 穴名及穴數(shù) | 每穴施灸量 |
1日 | 風門(雙穴) 陽陵泉(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2日 | 百會(單穴) 神庭(單穴) 支溝(雙穴) | 灸25分鐘 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3日 | 大椎(單穴) 命門(單穴) 合谷(雙穴) |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各灸30分鐘 |
4日 | 風府(單穴) 風池(雙穴) 懸鐘(雙穴) | 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各灸20分鐘 |
5日 | 大腸俞(雙穴) 大陵(雙穴) 列缺(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0分鐘 各灸20分鐘 |
注:以上穴循環(huán)灸至愈。輕癥感冒往往只須灸風門,陽陵泉2~3次便愈。
(2)一些人感冒是主要感覺咽部不適,繼而咽痛,咳嗽,并無一般感冒之嚴寒、頭痛、項背部逡痛、鼻塞、流涕等癥狀。干感冒初期宜只灸以上第1次的穴,加灸天突穴頸部20分鐘,1天灸2~3次;屬溫病者,尚宜含服薄荷含量高的糖塊(西方國家流行此法,甚效):若癥狀主要為咳嗽時,按急性支氣管炎灸法灸治。
(3)胃腸型感冒,以嘔吐,泄瀉等癥狀為主,則按以下灸法治療:第1日灸風門、陽陵泉各25分鐘,中脘(腹部)30分鐘,足三里(下肢)各30分鐘;第2日灸水分(腹部)30分鐘,天樞(腹部)各30分鐘,氣海(腹部)60分鐘。以上穴循環(huán)灸至愈。若兼腎虛而泄瀉者須加灸腎命(腰部)各30分鐘,照海(下肢)各25分鐘。
(4)若感冒熱已退,反有澹語者,為熱入血室,少群曾試灸1人,予灸期門(胸部)30分鐘,太沖(下肢)25分鐘,有效。
(二)感冒病例
例1 孫××,女性,34歲,住天津市南馬路。1961年4月26日就診。
(1)病史及癥狀:10天前患流感,發(fā)熱,經(jīng)藥物治療未效?,F(xiàn)體溫39℃,頭痛、身痛、腹痛、咽不利,納呆,大便7日未下,小便黃,面赤,倦怠欲臥。
(2)治療:當天晚上先灸風門、陽陵泉各25分鐘,然后灸左大橫、承山各30分鐘。灸后汗出安睡,次日晨不便下,體溫已正常地感覺饑餓,喝一碗粥后予灸中脘、足三里1次,痊愈。
例2 王××,女性,26歲,住天津市南馬路大水溝。1960年9月2日就診。
(1)病史及癥狀:昨日晚上感覺身冷發(fā)熱,服藥未效。現(xiàn)體溫39.7℃,頭痛,嘔吐,倦怠懶言。
(2)治療:予灸風門、陽陵泉各25分鐘,中脘60分鐘。灸后患者家屬仍不放心,遂帶患者去醫(yī)院,試體溫才知已降至38℃,因醫(yī)院予肌注及口服藥物治療,故未再來灸。服藥后仍頭痛,嘔吐再次。次日晨又來灸,予灸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灸臍60分鐘,灸后腸鳴增多,頭痛止,至當晚愈。
(三)臨床體會
感冒一癥,因其常見以往往可自愈,故許多人稱之為“小小的感冒”,未予重視。其實,感冒的防治也并非小事。中醫(yī)認為。五臟六腑的許多病癥多由外感(感冒)而誘發(fā)。而各種懂性病每每因感冒而致使病情反復加重也為一般人的常識。溫灸治感冒效果確佳。越早灸效果越好,若初覺身體不適便即刻施灸,往往一灸便愈。如感冒兼便秘,若單灸治感冒而大便不下,癥狀會有反復,宜在灸感冒穴后隨即加灸左大橫、承山各30分鐘以通便。
七、咽 炎(兼喉炎)
咽炎分急性、慢性。急性咽炎,初起時咽部有輕微紅、腫、痛、咽干,吞咽感覺不利爽、咳嗽。可有發(fā)熱、頭痛。嚴重者咽喉有梗塞感,吞咽困難,咯黃痰,可高,頭劇痛,便秘。慢性的一般癥狀輕,自覺咽中不適,微痛,干癢及有灼熱,異物感。常因咽癢而有“吭”“喀”的咳嗽動作。
(一)治 療
急、慢性咽炎(包括喉炎)均按咽喉炎常規(guī)灸法灸治。
咽喉炎常規(guī)灸法
灸序 | 穴名及穴數(shù) | 每穴施灸量 |
1日 | 風門(雙穴) 天突(單穴) 華蓋(單穴) | 各灸25分鐘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
2日 | 天鼎(雙穴) 合谷(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3日 | 風池(雙穴) 懸鐘(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4日 | 肺俞(雙穴) 尺澤(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5日 | 神庭(單穴) 風府(單穴) 然谷(雙穴) | 灸25分鐘 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6日 | 膈俞(雙穴) 膻中(單穴) 巨闕(單穴) | 各灸25分鐘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
7日 | 曲差(雙穴) 飛楊(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注:以上穴循環(huán)灸至愈,慢性咽喉炎患者,每日灸畢,以余熱灸臍30分鐘。
(二)咽喉炎病例
王××,男性,14歲,住天津市紅橋區(qū)北營門。1957年2月18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于6年前患干咳、音啞,經(jīng)耳鼻喉科檢查,診為慢性喉炎,久治無效?,F(xiàn)癥:咽喉部刺癢,干咳連聲不斷,睡眠時亦頻咳。結喉處較粗大,咽部粘膜充血,兩顴鮮紅。
(2)治療:1日灸風池、合谷各15分鐘,膻中20分鐘;2日灸照海、天鼎各15分鐘,天突20分鐘;3日灸啞門、肺俞、尺澤各15分鐘;4日灸大杼、中府各15分鐘,巨闕20分鐘;5日灸膈俞、然谷各15分鐘,中脘30分鐘。以上穴循環(huán)灸,每日灸臍30。首次灸風池即感覺咽部松快。灸至2月21日,干咳間隔時間稍延長。2月23日灸完痖門后覺喉部有動感。灸至2月25日,干咳已明顯減輕,一分鐘只有約兩次(以前連聲不斷)。2月28日灸后天突穴覺癢。3月1~7日未灸。3月8日至12日灸后干咳聲漸小。至3月14日,干咳1分鐘約1次,但鼻生瘡,覺熱。3月25日患流感,予灸神庭、百會、陽陵泉各15分鐘,兩天后感冒愈。4月3~23日未灸。灸至4月26日,干咳約兩分鐘1次。以后間斷灸,至8月份,干咳約5分鐘1次。至11月份白天已不咳,夜間咳亦不甚,兩顴紅消失,于12月初痊愈,止灸。
(三)臨床體會
慢性咽喉炎是中,西醫(yī)喉科難治的病,而溫灸的療效顯著。此病于中醫(yī)辯證,多屬于陰虛內熱,用溫灸治療,人們常有顧慮,上述病例可以說明這種顧慮是多余的。患者在灸的過程中,咽喉部常會出現(xiàn)動感及癢感,此與病態(tài)的感覺有異,患者覺得舒服,是好的現(xiàn)象。
八、扁桃體炎
急性扁桃體炎,癥見咽部疼痛逐漸加劇,吞咽不利,當吞咽或咳嗽時疼痛更甚,咽部有干燥灼熱感,扁桃體紅腫,連及咽部周圍,部分病例有膿點顯現(xiàn),可伴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等癥。
慢性扁桃體炎多由急性病遷延而成,一般咽痛、咽癢均不嚴重,咽喉部有干灼不適感,伴有干咳。扁桃體或有腫大,吃不開慢性充血,表面則多不平滑。
(一)治 療
急、慢性扁桃體炎同用扁桃體炎常規(guī)灸法治療。
扁桃體炎常規(guī)灸法
灸序 | 穴灸及穴數(shù) | 每穴施灸量 |
1日 | 風門(雙穴) 天突(單穴) 合谷(雙穴) | 各灸25分鐘 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
2日 | 天鼎(雙穴) 曲池(雙穴) | 各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
3日 | 風池(雙穴) 神門(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注:以上穴循環(huán)灸至愈,每日加灸臍30分鐘。
(二)扁桃體炎病例
楊××,男性,16歲,住天津市西門內大水溝。1960年2月23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患者于3天前感冒引起發(fā)熱,扁桃體腫大、疼痛,并有頭痛,食欲不振、小便黃,大便干。
(2)治療:予每日灸合谷、風門、列缺各20分鐘,灸臍30分鐘。灸1次發(fā)熱止,咽痛減輕,共灸3次而愈。
九、肺 炎
肺炎的分類,以前按解剖學分為大葉性、小葉性(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肺炎,現(xiàn)今一般按病因分類,如細菌性、病毒性、霉菌性肺炎等。臨床各種肺炎的表現(xiàn)各不同,較多見的肺炎是雙球菌肺炎,其發(fā)病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為:多發(fā)于春季,發(fā)病急,有高熱,寒戰(zhàn)(或惡寒),咳嗽,咯鐵銹色痰,胸痛,呼吸急促等,近年來此病以輕型或不典型的為常見。
(一)治 療
各種肺炎均可按肺炎常規(guī)灸法治療。
肺炎常規(guī)灸法
灸序 | 穴名及穴數(shù) | 每穴施灸量 |
1日 | 風門(雙穴) 陽陵泉(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2日 | 大椎(單穴) 身柱(單穴) 支溝(雙穴) |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
3日 | 肺俞(雙穴) 尺澤(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4日 | 中府(雙穴) 合谷(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5日 | 膈俞(雙穴) 膻中(單穴) 巨闕(單穴) | 各灸25分鐘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
6日 | 心俞(雙穴) 神門(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7日 | 肝俞(雙穴) 期門(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30分鐘 |
注:以上穴循環(huán)灸至愈,每日加灸臍30分鐘。
(二)肺炎病例
例1:馬××,男性,41歲,是少群的親屬。1961年2月4日初診。
(1)癥狀:患者咳嗽多日,今突發(fā)高熱39.5℃,右胸脹痛,咯血痰,伴頭痛、咽痛,面及下肢浮腫,小便短赤,全身無力。
(2)印象:急性肺炎。
(3)治療:1日,灸風門25分鐘,天突30分鐘,列缺20分鐘;2日,灸肺俞、尺澤各25分鐘;3日灸風池、陽陵泉各25分鐘;4日,灸膈俞25分鐘,膻中30分鐘,上脘60分鐘;5日,灸肝俞、中府各25分鐘;6日,灸水分、氣海各30分鐘,合谷25分鐘。以上6日穴循環(huán)灸,每日灸臍30分鐘。灸風門后1小時,體溫降至38.5℃,灸12天后,體溫正常,胸痛已輕,咽痛消失,浮腫退,灸至15天,痰少已無血色。共灸21天,痊愈。
例2 朱××,女性,38歲,住天津市紅橋區(qū)針市街。1961年4月17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患者由1960年12月感冒后發(fā)熱,嚴寒,胸背痛伴頭痛,經(jīng)醫(yī)院胸透拍片等診為肺炎,治療至今未愈?,F(xiàn)癥:咳嗽,胸背部痛伴頭痛、咽痛、腰痛,心悸、睡眠差,盜汗,手涼,乏力,體溫已正常。
(2)治療:1日,灸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灸風門、陽陵泉各25分鐘,中府25分鐘;3日,灸肺俞、尺澤各25分鐘;4日,灸天突,膻中各30分鐘,中府25分鐘;5日,灸俞府、列缺各25分鐘;6日,灸肝俞25分鐘,期門30分鐘;7日,灸腎俞30分鐘,委中25分鐘;8日,灸心俞、沖門各25分鐘。以上穴循環(huán)灸,每日加灸臍30分鐘。灸10天后咳嗽減輕,胸背痛好轉,咽痛消失。灸20天后,所有病癥均顯著好轉,但有自汗及右膝疼痛,囑加灸膈俞,大陵各25分鐘,右膝痛處30分鐘,一周后諸痊愈。
(三)臨床體會
溫灸治療肺炎,效果良好,嬰幼兒感冒后調治不當轉成肺炎者不少見,亦可用溫灸治療,但每穴施灸時間宜減10~15分鐘,4歲以下的小兒,灸肺俞等穴時,只用一個灸筒,放在背部中線上施灸,兩側肺俞等可同時灸著,不必用兩倍加小心掌握灸的溫度,既要使施灸面達到足夠的溫度,又要防止燙傷皮膚,施灸后還要特別注意不讓小兒再著涼。
4、支氣管炎(兼哮喘)
急性支氣管炎一般先有鼻炎,流涕,咽痛,畏寒,發(fā)熱,聲嘶,肌肉逡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開始為干咳,胸部有刺癢及悶痛的感覺,過1~2天后有痰,初為粘液,以后為膿性粘痰。
(一)治 療
各按急、慢性支氣管炎常規(guī)灸法灸治。
急性支氣管炎常規(guī)灸法
灸序 | 穴名及穴數(shù) | 每穴施灸量 |
1日 | 風門(雙穴) 陽陵泉(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2日 | 天突(單穴) 膻中(單穴) 巨闕(單穴) 中脘(單穴) |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
3日 | 肺俞(雙穴) 尺澤(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4日 | 中府(雙穴) 乳根(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5日 | 膈俞(雙穴) 太淵(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注:以上穴循環(huán)灸至愈。每日灸臍30分鐘。
慢性支氣管炎常規(guī)灸法
灸序 | 穴名及穴數(shù) | 每穴施灸量 |
1日 | 中脘(單穴) 足三里(雙穴) | 灸30分鐘 各灸30分鐘 |
2日 | 天突(單穴) 膻中(單穴) 巨闕(單穴) |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
3日 | 身柱(單穴) 靈臺(單穴) 太溪(雙穴) |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
4日 | 肺俞(雙穴) 尺澤(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5日 | 膏盲(雙穴) 昆侖(雙穴) | 各灸30分鐘 各灸25分鐘 |
6日 | 大杼(雙穴) 中府(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7日 | 俞府(雙穴) 乳根(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8日 | 肝俞(雙穴) 期門(雙穴) | 各灸25分鐘 各灸25分鐘 |
9日 | 腎俞(雙穴) 上脘(單穴) 氣海(單穴) | 各灸30分鐘 灸30分鐘 灸30分鐘 |
注:1、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均可按此法灸治。
2、喘息較重時可先灸身柱、靈臺、太溪,也可酌情增加此組穴灸的次數(shù)。
3、以上穴循環(huán)灸到愈,每日灸臍30分鐘。
(二)氣管炎(兼哮喘)病例
例1 李××,男性,35歲,住天津市南開區(qū)大小溝。1973年10月9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患者于兩個月前因勞累后汗出當風而至哮喘,多方醫(yī)治不效?,F(xiàn)咳嗽及喘嚴重,尤其仰臥時喘更明顯,飲食減少,身體無力,病休在家。
(2)印象及治療:支氣管哮喘。囑其自灸:1月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天突、膻中、巨闕各30分鐘;3日,肺俞、尺澤各25分鐘;4日,膏盲30分鐘,昆侖25分鐘;5日俞府、中府各25分鐘;6日,大杼、乳根各25分鐘;7日,身柱、上脘各30分鐘,膈俞25分鐘;8日,肝俞25分鐘,期門30分鐘;9日,腎俞30分鐘,太谿25分鐘。以上9日穴循環(huán)灸,每日灸臍30分鐘。灸9日后咳喘顯著好轉。灸至20日,咳喘已止,飲食增加,體力日增,只是有時感覺咽喉癢(喘病尚未根除之最),共灸3個月,痊愈。
例2 云××,男性,25歲。住天津市北門里。1971年7月6日初診。
(1)病史及癥狀:患者于1970年9月底,勞累汗出,吃兩個鴨梨解渴,當天晚上11點鐘起,感覺咽喉部不適,隨之咳嗽一夜未得眠,次日即音啞,咽痛,第3日開始喘,此后間斷喘息。此外,兩腿郵膝以下浮腫已6年,皮膚變暗黑色(未確診)?,F(xiàn)咳喘嚴重,進食少,大便3~4次/日,失眠,乏力。
(2)印象及治療:支氣管哮喘,下肢浮腫,灸法同例1。灸9日后,咳喘顯著好轉,大便已正常。灸至兩個半月,咳喘均止,睡眠好,食量增加,體重增加了3千克,體力增強,只是腿仍有些腫。囑加灸膝以下腿內、外側。每日灸25分鐘,左、右腿共用4個灸筒,同時灸,以后一灸筒挨著一灸筒,從上灸到踝部(不按穴位灸)。灸腿與灸哮喘交替進行。此人以后又因感冒致每日凌晨3時輕喘,不咳。屬共每日加灸涌泉穴50分鐘。以后此未再來診。
(2)治療:囑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鐘;2日,期門30分鐘、太沖20分鐘;3日,章門30分鐘,氣海60分鐘;4日,中府25分鐘,膻中20分鐘,巨闕30分鐘;5日,乳根20分鐘,天樞30分鐘;6日,脾俞30分鐘,臍60分鐘;7日,肺俞、尺澤各25分鐘;8日,三陰交25分鐘,關元30分鐘,中極60分鐘;9日是,腎俞30分鐘,照海20分鐘。每日加灸臍30分鐘(第6日除外),以上9日穴循環(huán)灸。10天后,胃腸蠕動增多,矢氣頻,睡眠較佳,白帶減少。灸20天,胸腹痛減,白帶已無,去醫(yī)院檢查,證實胸水已全吸收,腹部病塊亦消失,腹痛未再犯,但做深呼吸時胸背仍痛。囑加灸心俞、膈俞、肝俞各20分鐘,與前穴循環(huán)灸,胸背痛處每日灸20分鐘。1963年1月2日病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