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杰
以五千之言創(chuàng)造洋洋哲學(xué)大觀的老子,留下許多力透紙背、穿透人心的哲學(xué)的警句,給人以警醒?!疤撈湫?,實其腹”,當(dāng)算是其中之一。
虛其心,實其腹,是老子設(shè)想的一種意境。虛心實腹,是指人的一種心境下的兩個狀態(tài)?!疤撈湫摹保荒芎唵蔚亟忉尀樾牟辉谘?,無所事事,然后,“實其腹”,飽食終日,朝不慮夕。老子講的虛其心,是指率性虛淡,隨遇而安,雖外有大千世界,而內(nèi)心虛曠無垠,小小心房,能容得下天地;拳拳之心,可比容于江海,進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所謂實呢,是指在“虛”的狀態(tài)下有所得、有所獲的另一種安然,是一種精神得到滿足后的慰藉與愉悅。虛與實,實際上是一種辯證的統(tǒng)一體。虛,是前提;實,是結(jié)果。“虛”到極處,方可“實”到好處。
要虛其心,必先靜心。人心的構(gòu)造是一致的,但人心又是千奇百態(tài)的:善良的,丑惡的;慈悲的,邪厲的;狠鷙的,綿軟的;粗獷的,鄙瑣的;寬宏的,狹裨的;高尚的,卑微的;恬靜的,馳躁的;扎實的,浮滑的……莊子把人心分為十二種:喜怒哀樂、慮嘆變熱、姚佚啟態(tài)。有人對這十二種心態(tài)作了解釋:喜則心生歡悅,怒則當(dāng)時嗔恨,哀則舉體悲號,樂則行于舞忭,慮則抑度未來,嘆則咨嗟以往,變則改易舊事,熱則屈服不伸,姚則輕浮躁動,佚則奢華放縱,啟則開張情欲,態(tài)則驕淫妖冶。虛其心,就是讓各種心態(tài)安撫下來,以寧貼的心理面對紛呈的生活,以安靜的心態(tài)應(yīng)對噪雜的外界,以平常的心境看待不平常的事情,以平和的心情處理世態(tài)的炎涼??芍^持一不變的“虛心”,應(yīng)對萬變的世界。
要虛其心,實其腹,就要處理好虛與實、得與失的關(guān)系。蘇東坡的《赤壁賦》,通篇才華橫溢,堪稱經(jīng)典,可最精彩之語莫過這幾句:“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清風(fēng),與山間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一方面,表示詩人對世間的一切都不在意,非我所有,哪怕是一毫之取也不沾,表現(xiàn)極為吝嗇的實用型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心虛曠得能容下大自然的一切,哪怕是江上的一縷清風(fēng),山間的一彎明月,概不拒絕,全是裝在心里的囊中之物。
心靜下來,才能擠掉雜質(zhì),排除濁氣,把心擴張到最大的限度,使空靈高遠(yuǎn)、純凈如洗的心境騰出足夠的空間,去按受和容納更多有益的東西,這也就是使 “腹”實起來了。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而安。一個人肚子里要有貨,要有真才實學(xué),要干一番自己追逐的事業(yè)并且能獲得成就,心不專一,恐難成事,神不安靜,怕難有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階段一般干好一件事就很不錯了,甚至是一生只孜孜不倦不懈追求一件事。干什么事,就要確立以什么事為中心,不能多頭緒。莊子說“吾生有涯而學(xué)無涯”,他用有生之涯追求無涯的知識。他身為漆園小吏,一個不過芝麻大個官,聘他為相,他不為所動,一心作自己的學(xué)問,達到“形若曳枯木”、“止若聚死灰”那樣的癡迷程度。因此,才創(chuàng)造出了儀態(tài)萬方、汪洋恣肆、“其言宏綽”、“其旨玄妙”的《莊子》。
虛其心,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修養(yǎng)的過程。《禮記·樂記》上說“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jié)”,人來世上,要面對許多誘惑,怎么樣有一分心澄如水的清高,留一點與世無爭的清凈,存一些純正無邪的天真?明僧株宏,在《竹窗隨筆》中把“酒色財氣”比作一團火,人在這團火面前,猶五物在火旁:一如干草,才觸即燃;其二如木,噓之則燃;其三如鐵,不可得燃,而猶可熔也;其四如水,不唯不燃,反能滅火,燃隔之釜甕,猶可沸也;其五如空,任其燔灼,體恒自如。做到自身如空,遠(yuǎn)離邪火,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自身素質(zhì),搞好自身修養(yǎng)。提到修養(yǎng),大凡不過兩種情況,一種是用“吾日三省吾身”的方式,經(jīng)常反省自己,反思自己,使自己在隨時提醒自己中保持一種清醒和理智,安然地生活在一種規(guī)范有序的狀態(tài)中;另一種是“退而省其私”的方式,是專指在遇到問題,碰到矛盾的特定環(huán)境下的修養(yǎng)過程,一個“退”字,形象概括了這種修養(yǎng)是,卑處一隅,獨善其身,是以自己為中心點而不很看中客觀對象的思想修煉過程,經(jīng)過這種封閉型的心理的磨煉,有多少斗氣的人平和了,想不開的豁然開朗,鉆牛角尖的走出了困境,抱怨懷才不遇的不再顧及仕途枯榮,怒火中燒的漸漸煙飛灰滅,甚至在迷途上走的很遠(yuǎn),在泥潭里陷得不淺的人,都可以在自救中獲得新的生命的感應(yīng)。
把人生看淡一點,特別是把身外之物看淡一些,虛其心,不失為一劑良藥。其實,人生不過是一個過程。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黃燮的“芳草垂楊共一堤,各自傷心綠”,辛棄疾的“事如芳草春常在,人似浮云影不留”,陸游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儒林外史》上的“桃花何苦紅如此,楊柳忽然青可憐”,這些都是借寄自然景色抒發(fā)對人生的不滿之情。雖然有看破紅塵的頹廢之感,詩中也不乏宿命論的灰色格調(diào),但他們把復(fù)雜的人生看得如此簡約、如此透辟的深刻洞察力,還是讓人有幾分驚嘆的。有一個叫李開先的人,在《喻意》中吟道:“夢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熱來嘗,忽聽雞聲驚夢覺,鼻內(nèi)猶聞酒氣香,追悔一時用意錯,酒佳涼飲有何妨?”把人生看作用酒浸泡過的夢,醇香中夾雜著濃烈的苦澀,苦澀中釀就著令人回味的余香,如夢的人生雖虛幻迷離,卻可觸可摸;似酒的人生歷歷在目,卻又飄逸不定。實際上都是人生不如意的流露。其實,人還是想開一點好,沒必要把有限的人生攪到無限的物質(zhì)追求這種痛苦多于幸福之中。當(dāng)多大的官算個頭,賺多少錢算個夠?老百姓的話樸素但很深刻。隨遇而安,任性逍遙,看起來是“無為”,實際上是普通人的人生哲學(xué)的最精彩之處。物各有性,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飛在最高處、鵬程九萬里的大鵬鳥畢竟是少數(shù)的,況且,這種大鵬鳥又是傳說的。
《解放軍報》 2000年10月30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