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都知道,《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是顏真卿兩次拜師草圣張旭所得到的書學真知,正是這些言傳身教點化了顏真卿,并最終使得顏真卿的書法藝術隨著他的千古英名而不朽。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顏真卿敘述了得到張旭筆法的不易:一是顏真卿兩次求師筆法。即“余罷秩醴泉”和“仆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這兩次。二是“人或問筆法者,皆大笑而已”,包括裴儆在內,張旭只給作品,不作正面回答,可以看出筆法的珍貴。三是筆法是精微的藝術,非志士高人不能領悟其妙。
那么,從張旭狂草作品《古詩四帖》中,能得到什么密碼信息呢?我們試探如下:
一、《古詩四帖》筆法特點
張旭的書法,初學于他的堂舅陸彥遠,唐盧攜的《臨池訣》中轉錄了一段張旭的學書自述:“吳郡張旭言: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智永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其子彥遠。彥遠,仆之堂舅,以授余?!边@是說他所繼承的是二王以來的正統(tǒng)的書法藝術,只是“時出新奇”。側筆中鋒,是張旭繼承魏晉筆法最根本的內容。
《古詩四帖》作為狂草作品,連綿書寫是其最為明顯的特征,它的起、行、收不是以一個筆畫為單位的,而是以一個書寫節(jié)奏為單位,橫、豎、撇、捺都沒有了完整的起、行、收動作。因此,研究《古詩四帖》這樣的狂草作品的筆畫,不能像楷書、行書那樣把橫、豎、撇、捺一個筆畫、一個筆畫地分開去研究,而必須圍繞貫穿整個字,甚至幾個字的“大筆畫”去研究。
下面我們就從起、行、收、轉、折五個方面分別說說《古詩四帖》筆法特點
(一)起筆
《古詩四帖》中的起筆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獨立起筆,這樣的起筆不受前面字和筆畫的影響,自由選定下筆方向、角度和形態(tài)。另一種是順勢起筆,順著前字收筆的筆勢順勢下筆。
一是獨立起筆。在《古詩四帖》中,獨立起筆一般都是一行開始一個字的第一筆起筆,或一行之中一個節(jié)奏結束,另一個節(jié)奏重新開始時的起筆。獨立起筆一般用筆較重,動作清晰莊重,豐富而完整。獨立起筆中還有藏、露之分。
二是順勢起筆。順勢起筆是指行進中筆斷意連的起筆。其筆勢直接連接著前一字或前一筆的收筆。順勢起筆一般用筆較輕,強調銜接得自然完整。但書寫中這是更加體現作者功力的地方,順勢而來、順勢而入,雖輕盈、自然,卻不能失去筆意,這是難度很高的。順勢起筆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較為簡單的順勢,沒有明顯的再起筆動作;另一種是較為復雜的順勢,雖順勢而來,入紙后又進行了明顯的再起筆動作。
此外,《古詩四帖》中的起筆還有反、正變化及簡、筑變化等。斜角向內的起筆叫正向起筆;斜角向外的起筆叫反向起筆;簡單的起筆是指起筆后直接前行的起筆,這樣的起筆筆意爽利而筆法清晰;筑鋒起筆是指起筆后書寫上有反復式挫筆動作,使起筆變得老辣而凝重。
(二)行筆
即處于起筆和收筆之間,再除去轉折部位的行筆階段。行筆階段是構成文字的主體,如在行筆階段不講究,就會更加清晰地表露出筆法單一的缺陷。
《古詩四帖》中行筆過程的筆畫有寬窄、薄厚、流澀、向背、曲直等諸多變化,是繼承了純正的魏晉古法的。打開《古詩四帖》,第一眼看到的是奔放流暢。但細看每一個筆畫,很多又都是遲澀而凝重的。
一是寬窄變化:筆畫寬窄在古法中是使轉的結果,而不是提按的結果。
二是厚薄變化:中鋒、側鋒是形成薄厚的最根本原因。
三是流澀變化:速度、筆勢和筆法都能產生流澀變化,快速易流,慢速能澀;順勢易流,逆勢能澀;鋪鋒易流,絞鋒能澀。
四是向背變化:向背乃陰陽,有向背才有平衡。
五是曲直變化:曲直變化要自然而有根據,應符合字法和筆意的要求。
(三)收筆
在行草書的書寫中,很多人都容易忽略收筆的完整性。收筆寫不好屬于“功敗垂成”。《古詩四帖》雖屬粗狂的狂草,但其收筆卻十分細膩,有露鋒收筆和藏鋒收筆兩種。
一是露鋒收筆:《古詩四帖》中的露鋒收筆十分講究,做到了露而不“漏”。出鋒處均進行了調整處理,使之回環(huán)含蓄,很好地避免了直接、流滑和失控,做到了露鋒而不漏氣。
二是藏鋒收筆:藏鋒收筆多有頓挫和回還動作,且都能做到兼顧點畫形態(tài)。頓是下壓,挫是壓筆錯動,回還是原路回收。這是通用的收筆方法,目的是使筆畫更加完整而厚重。然而,懂得收筆是一種境界,能夠把收筆做得富于形態(tài)、富于神采,則需要更高的表現能力。有了收筆,整個字才會完整。收筆活了,整個字才會通靈。
(四)轉筆
書寫中因文字造型變化要改變行進方向,在草書中可采用兩種辦法處理:一是轉筆,二是折筆。轉筆也稱圓轉,是草書中最常見的方向調整手段。轉筆顧名思義是把筆轉過去,這是問題的關鍵。既然是圓轉,那么轉的彎就要有圓的感覺。轉筆時只有調整筆鋒把筆轉過去,筆畫的彈力才會充分地體現出來;筆畫的彈力出來了,轉彎才會有圓的感覺。此外,圓轉是豐富的。在《古詩四帖》中,有通圓的圓轉,有帶方的圓轉,還有很多圓轉是連續(xù)的,轉成合圍的,圓圈的。這些情況更加復雜,造型也更為豐富。這時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個圓都不能是正圓形,而多為橢圓或帶方的多邊圓。
(五)折筆
折筆也稱方折,寫出來是方角?!豆旁娝奶分械恼酃P有兩種寫法:一種是不改變執(zhí)筆方式,直接改變行筆方向的折法;另一種是行筆至折筆位置,調整執(zhí)筆方式、調整筆鋒,再改變行筆方向的折法。折筆的運用在狂草作品中非常重要,它是調整書寫節(jié)奏的重要手段。怎樣才能看出江河在流淌?因為我們發(fā)現了水流因樹、石等阻隔而出現的漩渦。流淌是狂草的特點,但沒有折筆作為阻隔,就會一味地流淌,書寫就沒有了節(jié)奏。這樣一來,就會出現畫面單調、欣賞乏味的現象。
二、《古詩四帖》字法特點字法可以簡單地解釋為結字的方法。自古以來,字法有規(guī)范也有變化。規(guī)范之處有兩點:其一,從文字產生開始,每個字因筆畫多少,象形、寫意而形成的原始字形,這是此后兩千多年字法的基礎。其二,字體演變過程中,受書寫習慣、審美追求的影響而形成的約定俗成的字形變化。
一是草法精熟:《古詩四帖》中所有文字均為純正的草書,沒有一個行書。清一色的草書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作品創(chuàng)作的難度,這一點古今草書家很少有人能做到。第二,此帖草法和書寫的熟練程度以及表現上的寫意程度也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度,寫出了純正的與所有今草作品都截然不同的狂草氣息。結字高古,《古詩四帖》中的每一個字,無不合于古人結字之法。二是因勢成形:在《古詩四帖》中,嚴格按照古法造字是張旭結字的基礎,因勢成形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特色。狂草書寫上的隨機性和章法上的豐富性,增加了書寫環(huán)境的復雜性,為結字提出了難題。在構字上既有創(chuàng)造矛盾、任情恣肆的自由,又有解決矛盾、填補均衡的無奈。因此,因勢成形成為《古詩四帖》重要的結字特點。
然而,談到因勢成形,有一點一定要明確,那就是因勢成形所成的“形”必須是美的,必須是字法上合乎規(guī)范的。
三、《古詩四帖》章法特點
一是自然疏密,沒有刻意雕琢。張旭不在章法上刻意地經營空間,而是講究自然書寫,自然疏密,渾然天成。沒有設計、沒有經營,只想表現一種感覺、一種思想。沿著這種感覺任情恣肆,完全靠下意識去寫(平時的規(guī)范都化作了下意識),而寫出的結果卻“嬉笑怒罵皆文章”。一切奇情迭出,又一切合理合法。
二是分區(qū)域、分段落有不同的風格韻律。《古詩四帖》雖然沒有從空間上進行人為的設計,但并沒有因此而減少它在章法上的豐富性。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隨著作品內容和作者創(chuàng)作情緒的延伸變化,而表現出成片的、豐富的風格韻律變化。這些由于線條質感、書寫速度等因素形成的變化,是自然遞變、渾然天成的。
三是拉近行距,實現“隔行通氣”。大草作品更強調章法上的整體性,雖然仍以行為書寫單位,但行與行之間沒有聯(lián)系的草書作品不能成為優(yōu)秀的作品。如何使行與行之間相互關聯(lián),成為相互作用的整體,這是古今狂草書家都面臨的一個難題。一幅狂草作品,如果說第一行可以隨意寫,第二行就不行了;第二行要觀照著第一行來寫,要努力做到兩行之間既變化又和諧;而第三行不僅要看第二行,還要觀照第一行;第四行要觀照前三行。這就是為什么縱幅的書法作品大家多愿寫三行、兩行的,而不愿意寫多行的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古詩四帖》用了一個極其巧妙的方法,那就是拉近距離,有些段落幾乎到了橫無行、豎無列的程度。
四是上下錯落,活躍氛圍。在書法學習上,自古就有“五年上齊,十年下齊”之說。說的是寫一篇字,要做到上邊線齊和下邊線齊是很不容易的。而過去人們寫字多為小字楷書、行書,一頁紙要寫很多行,上下不齊就不能做到端莊精美。這一原則至今仍然是我們書寫章法的基本準則。然而,在《古詩四帖》中,張旭打破了這一規(guī)范。在這樣一幅不算太長的手卷中,出現了多處上下不齊的現象。這是為什么?原因是狂草這種書體具有不同個性。在狂草作品中,字形靈活多變,字體時大時小,字勢欹正相間,動蕩多變的章法局勢使上下不齊成為了一種自然的必然。有了這幾處錯落,章法氣勢在規(guī)整之中便多了幾分活躍。反之,沒有這幾處錯落,整件作品會立即顯得生硬刻板。
4.《古詩四帖》風格特點
“正大氣象”是《古詩四帖》風格上的最大特點?!罢笔鞘裁矗俊罢钡闹匾馐欠ǘ葒乐?,法度嚴謹才能傳之四海?!按蟆钡暮庖皇侵笟鈩菪蹓?,這一點很好理解;二是指占主流、走大路,風格上不偏不怪,符合審美的普遍性。藝術欣賞有一個概念,叫做“雅俗共賞”。什么是雅俗共賞?就是一個人的作品受眾面很寬,大多數人都認為好,都能接受。這說明審美上存在共性,也就是有些東西大家都認為好。書法家必須找到這個普遍性的東西,并寫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只有這樣,你的作品才會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壯闊的美、典雅的美、充實的美,都屬于普遍性的美;枯槁的美、纖弱的美、殘缺的美、荒誕的美、怪異的美,則都屬于特殊性的美。
《古詩四帖》雖屬狂草作品,但它嚴格遵守了傳統(tǒng)成法,從筆法到字法都與魏晉正統(tǒng)的草書一脈相承。而且從風格上它狂而不野、狂而不怪,堅持正中求變,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自身藝術上以正大氣象為特征的崇高品質。
對于書法有著深入實踐經驗的人都知道,堅持風格上的正大氣象,同時還能寫出作品的味道來是最難的,寫歪一點、寫怪一點,寫出些趣味則要容易得多。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走正路、走大路,堅持正大氣象的作品才更加被人們所看重。在歷代草書碑帖中,《古詩四帖》是高難的,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其技法的高超,另一方面也源于其堅持的正大氣象。
請看《古詩四帖》
【作品原文】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云車。飄飖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溜,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花。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
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云。龍泥印玉簡,大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吹分。虛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
謝靈運王子晉贊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復清曠,區(qū)中實嘩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翻。
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衡山采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巖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