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干姜茯苓白術(shù)湯(又名腎著湯)
甘草干姜茯苓白術(shù)湯(又名腎著湯) ▲
〖方源〗 《金匱要略》
〖釋名〗 腎著病,以腰重冷痛為主要見癥,緣于寒濕外襲,痹著于腰部所致,腰為腎之府,故以“腎著”名之。
〖組成〗 甘草二兩[6g] 白術(shù)二兩[6g] 干姜四兩[12g] 茯苓四兩[12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方歌〗 腎著湯內(nèi)用干姜,茯苓甘草白術(shù)襄,
傷濕身重與腰冷,亦名甘姜苓術(shù)湯。
5top
〖主治〗
腎著病。身重腰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緩。
〖功用〗 祛寒除濕。
〖病機(jī)〗
此證多起于勞動汗出之后,衣里冷濕,或居處卑濕,久而久之,寒濕之氣侵于腰間,以致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重而冷。邪著于肌里,而未傷及臟腑,故其人飲食如故,小便自利。邪雖外受,但無表證,且非汗法所宜。尤在涇說:“腎受冷濕,著而不去,則為腎著。然病不在腎之中臟,而在腎之外府,故其治法,不在溫腎以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故治宜溫化寒濕之法。
5top
君 干姜 —— 辛熱,溫中祛寒 ┐
├ 兩者配伍,一熱一利,熱以勝寒,利以滲濕,寒去濕消,則病本得除
臣 茯苓 —— 淡滲利濕 ┘
佐 白術(shù) —— 健脾燥濕,以助除濕之力。
使 甘草 —— 調(diào)諸藥而和脾胃。
〔配伍特點(diǎn)〕:四藥配合,共奏祛寒除濕之效,寒濕盡去,則冷重自愈。
5top
1.本方為治療寒濕腰痛的常用方劑。以腰重冷痛,苔白不渴,脈沉遲或沉緩為證治要點(diǎn)。
2.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等屬寒濕者,可以本方加減。
5top
《醫(yī)宗金鑒·金匱要略注》:“腎著者,謂腎為寒濕所傷,著而不行之為病也。腎受寒濕,故體重腰冷,如坐水中。雖形如水腫之狀,反不渴而小便自利,非水也,乃濕也。飲食如故,以病屬下焦腎,而不屬中焦脾故也……以甘姜苓術(shù)湯補(bǔ)土以制水,散寒以滲濕也。”
5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