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課堂改版了,視頻可以點播看
為了方便廣大杏林學苑用戶觀看學習課程,杏林學苑技術(shù)團隊特地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在線學習課程,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特長選擇相應課程學習,隨時隨地點播學習,每周一會上傳新視頻,祝您高效快速的提高診療技術(shù)。
觀看方法: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系統(tǒng),選擇相應課程進行
⊙作者:王宇光
⊙編輯:杏林君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往往心煩不止。有些人說,喝一杯冰可樂,一下子就暢快了。這種做法對嗎?其實,您這種用寒冷直折其熱的做法,除了一時的暢快之外,只會給身體留下很多后患。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中醫(yī)講心為君主之官,養(yǎng)生最重養(yǎng)神,斂神安神十分重要。烏梅味酸,能斂浮熱,吸氣歸元,除熱煩滿并能安心。另外,夏季往往大汗淋漓,熱邪傷津,酸梅湯中酸甘化陰,水多而火自消,酸梅湯生津液,益陰除熱,這乃是除熱的根本。再者,夏季人體陽氣向外發(fā)散,因而中焦虛寒,脾胃弱,泄瀉多發(fā),酸梅酸澀又可止瀉。所以,天兒熱心煩,來一杯酸梅湯吧,對以上所說均有益處。
酸梅湯,又叫做烏梅湯,是北方夏令非常盛行的飲料,屬于藥食同源之品中的時令飲食。所謂時令飲食是以食物之偏性糾天氣時令之偏,以求達到人體的陰平陽秘。平人不病,這是中國文化所崇尚的中和思想。時令飲食是中醫(yī)養(yǎng)生、治未病的重要措施。在可樂、雪碧充斥的今天,我們來特別說說這一傳統(tǒng)的夏令飲品--酸梅湯。
酸梅湯的由來
酸梅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那時人們就知道將梅子的酸味提取出來做飲料;到了清朝,清代御膳房將改進的酸梅湯晉升為宮廷御用飲品,被乾隆皇帝譽為“清宮異寶”;其后傳入民間,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酸梅湯攤販的身影,成了老北京人用來消暑解渴的佳品。它比西歐傳入我國的汽水要早150年。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聞聲已自清涼之感。一碗下肚,暑氣全消。以酸梅湯為主的店鋪也不少,尚存的只有當時琉璃廠路南“信遠齋”。據(jù)說信遠齋的酸梅湯是在半夜里熬得后,放在白地青花的大瓷缸里,鎮(zhèn)在老式綠漆的大冰桶里,到第二天上午出售。這里的酸梅湯每年自端午節(jié)起到中元節(jié)止,只賣70天,每天只賣兩缸,賣完為止。飲時絕不加冰,酸而不烈,甜而不釅,涼而不冰。
酸梅湯的熬制
主料:烏梅40g、甘草3g、陳皮5g、山楂15g;輔料:冰糖100g(可根據(jù)個人口味調(diào)節(jié)用量)
1.清洗材料:將烏梅、甘草、陳皮、山楂放入容器中,用流動水沖洗干凈。
2.將清洗好的烏梅、甘草、山楂放入鍋中
3.加入約2L清水
4.水燒起泡時放入陳皮
5.大火將鍋內(nèi)水燒開后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煮約30分鐘
6.加入冰糖,不斷攪拌,直至冰糖溶化
7.最后把湯鍋中的原料用漏勺濾掉,煮好的湯汁在室溫放涼飲用或移入冰箱冷藏。腸胃不好的就不要冰鎮(zhèn)了,也不要放冰塊,當天喝完即可。
8.可酌情加入薄荷略煮,也可根據(jù)個人喜好加入桂花或洛神花等一并熬制。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口味不同,在家自制不同風味的酸梅湯。例如用烏梅、甘草、紅棗、冰糖適量,煮點紅棗酸梅湯,可起到解渴健脾的作用;或者用綠豆、烏梅、冰糖適量,煮成綠豆酸梅湯,能夠清熱解暑、生津止咳;枸杞補益肝腎、明目,久坐案頭工作的朋友可在酸梅湯里配些枸杞,不會上火,又增加了獨特的口感,值得推薦。
熬制小竅門:
1.烏梅、山楂、甘草,比例大概就是3:2:1,甘草多了味會苦,山楂多了太酸;
2.不能用鐵鍋熬制,鐵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容易發(fā)生化學反應;
3.放入材料后一定要煮開一次水,再調(diào)小火熬制;
4.陳皮中的陳皮酚容易揮發(fā),所以陳皮需要后放,但如果放的時間過晚,陳皮的味道又不容易煮出來,以水燒起泡時放入較佳;
5.桂花中的桂花精油也比較容易揮發(fā),且煮久了會影響桂花的香氣,所以桂花一定要后放,且不能煮過久;
6.正宗的酸梅湯一定是用冰糖熬制的。但不要先放冰糖,等最后味道出來后再放冰糖調(diào)整味道;
7.要做好酸梅湯,關(guān)鍵是要把握好烏梅、糖和水的比例。新手做出來的酸梅湯,很可能太濃或者太淡,火候和水的比例只有靠多琢磨多嘗試了
8.正確保存。常溫下酸梅湯很容易變質(zhì),如果看到表面有細細的泡沫浮起,說明已經(jīng)變質(zhì)不能喝了。如果酸梅湯一次喝不完,最好在冰箱里存放,同時盡量在一兩天之內(nèi)喝完再制作新的,這樣更衛(wèi)生和新鮮。
酸梅湯的功效及食用宜忌
酸梅湯主要有8大功效:
1.解暑:《本草綱目》言:“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烏梅的功效之一是生津,“望梅止渴”的青梅就是烏梅的前身。
2.消熱:暑氣最大的特點就是炎熱消津耗液,酸梅湯正好清熱兼以酸甘養(yǎng)陰。
3.提神:酸梅湯中往往會配上陳皮、桂花等等,味芳香者提神醒腦。
4.敗火:除了酸、甘,湯中還有淡淡的苦味,正所謂“苦能瀉火”。
5.消食: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具有開胃消食、化滯消積的作用。
6.去膩:山楂去膩,自古有之,很多中國燉肉的料里都可見山楂的影子。
7.安蛔:酸能安蛔,盡管現(xiàn)在蛔蟲病少了,但酸梅湯確有此效。
8.止癢:中醫(yī)名方“過敏煎”的主藥之一就是烏梅,其作用便是止膚之癢。
宜:
1.酸梅中有機酸含量豐富,其中有一種特殊的枸櫞酸,能有效抑制乳酸,并驅(qū)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質(zhì)。身體內(nèi)乳酸含量過高,是導致人疲勞的重要原因。因此,當夏日疲憊時,喝杯酸梅湯可以起到提神作用,讓肌肉和血管組織恢復活力。另外,酸性物質(zhì)還可以促進唾液腺與胃液腺的分泌,不僅生津止渴,出外游玩時也能避免暈車,或者在喝酒過多后,起到醒酒的作用。
2.酸梅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2含量極高,是其他水果的數(shù)百倍。雖然味道酸,但它屬于堿性食物,肉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點酸梅湯更有助于體內(nèi)血液酸堿值趨于平衡。
3.從中醫(yī)上來講,肝火旺的人更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還能幫助脾胃消化、滋養(yǎng)肝臟。
4.酸梅是天然的潤喉藥,可以溫和滋潤咽喉發(fā)炎的部位,緩解疼痛。
忌:
1.酸梅湯可增加胃酸分泌,胃潰瘍及慢性胃病患者請慎用;
2.酸梅湯普遍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請酌量;
3.感冒時不宜喝酸梅湯:烏梅味酸,中醫(yī)認為是收斂之物,會妨礙發(fā)汗藥物發(fā)揮作用,從而延緩感冒的康復;
4.發(fā)熱及腸炎初期的患者不可以喝酸梅湯;
5.兒童最好少吃酸梅類食品。兒童胃黏膜結(jié)構(gòu)薄弱,抵抗不了酸性物質(zhì)的持續(xù)侵蝕,時間久了,容易引發(fā)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6.酸梅湯胃酸,有滋養(yǎng)肝臟的作用,少食有利,多食則反能傷肝,使肝氣偏盛。按五行生克之理,肝木可以克脾土,從而導致脾失健運,清濁不分,表現(xiàn)為:不思飲食,納谷不香,大便清稀等一系列消化不良之病狀。
酸梅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于酸梅湯的關(guān)注度也逐年提升。有些朋友聽說酸梅湯能夠減肥、降脂,大量飲用酸梅湯以圖起到養(yǎng)生保健之效。在此提醒朋友們,酸梅湯含糖量偏高,所含利于減肥、降脂的成分有限,把酸梅湯當作解暑飲料,偶爾喝喝是可以的,至于那些保健功能,還是不要太迷信的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