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和波斯搭界的地方,舍施爾的條子,19世紀后配的銀柄,全長97公分(第一張圖片上面的黃色紙貼為入海關(guān)的“身份證”,藝術(shù)品入關(guān)時都要有一個編號以便于掃碼入關(guān))。阿拉伯彎刀,也就是“著名的圓月彎刀”,是一種曲線形的刀,刀身狹窄,彎度較大,長1米至1.2米,刀身上有一道較深的凹痕。其特點是韌性和硬度好,刀刃極為鋒利,據(jù)說可以將一片薄紗半空掠為兩半,并且能將一個鋼鐵的頭盔猛劈為兩半。
古代大馬士革和托萊多的軍械工匠因制作優(yōu)質(zhì)的阿拉伯彎刀而聞名于世。步騎兩用的阿拉伯彎刀在中國也享有盛名,唐朝詩人杜甫在《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里面稱贊阿拉伯刀“吁嗟光祿英雄弭,大食寶刀聊可比。”
最初的阿拉伯刀并不太彎,僅比日本倭刀彎、寬、薄、短一點,使用相對比較簡單。但隨著軍隊裝甲加強,直刀的破甲能力不足成了問題。于是軍隊開始裝備重鐵矛、大斧、狼牙棒等破甲武器,但其重量也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尤其是長時間、大強度的戰(zhàn)斗中。
在重裝騎兵廣泛采用后,騎兵迫切須要一種能砍、能刺、不太重的武器,尤其是以倉促游牧民組建的輕騎兵對抗歐洲重騎兵的時代,阿拉伯人以其智慧研發(fā)了這種“圓月彎刀”,它前端弧度很大,后端是直的。作戰(zhàn)時以前部弧形破甲,威力幾乎和大斧接近,但比斧容易命中,因為它寬。宿營時用前部弧形的后端反曲砍柴或砍樹,勝過直刀,因為它重。
直刀與彎刀對士兵鎧甲的殺傷作用相差很大,首先是刀刃接觸鎧甲時,彎刀接觸面小,容易砍入,尤其是侵入鎧甲后,彎刀刃與鎧甲近于垂直,切劃能夠繼續(xù)破入,而直刀與鎧甲交角小,阻力更大
背景知識:1、大食(阿拉伯)彎刀制作精良,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真正的阿拉伯彎刀都是取印度烏茲鐵礦所鑄,有獨特的冶煉花紋,十分鋒利。在中世紀,印度出產(chǎn)的一種叫烏茲鋼錠是制作刀劍的頂級用鋼,每年阿拉伯商人都要向印度進口大量的鋼錠用于武器制造。這種鋼在鑄造成刀劍時表面會有一種特殊的花紋--穆罕默德紋,所以它是屬于花紋鋼中的鑄造型花紋鋼,區(qū)別與折疊鍛打形成的焊接型花紋鋼(包括中國劍、馬來刀等等)或者淬火型花紋鋼(日本刀),當然,幾乎所有古代的花紋鋼都是用來制作武器的,因為花紋能夠使刀刃在微觀上形成鋸齒(肉眼無法分辨),使得刀劍更加鋒利。大馬士革鋼刀上魔性的花紋簡直就是鋒利和珍貴的象征。早期的大馬士革鋼刀是指使用印度、阿拉伯、土耳其等地使用烏茲鋼制造的刀劍,其中以波斯的施西利彎刀最為鋒利。
2、 阿拉伯人的刀法重劈砍少直刺,其變化比不過中國和日本刀法。其武士雖然是單手持刀,但是刀一般都比較長,刀身寬,重量大,加上弧度大,劈砍時的威力特別大,可以把敵人連人帶甲一同劈開。當然這需要有超常的腕力和臂力,***騎士為了鍛煉自己,經(jīng)常單手掄大木錘(形狀類似于一個頂部裝把手的拳擊用沙包),就像中國民間力士玩石鎖那樣。在實際戰(zhàn)斗中,騎士們?yōu)榱斯?jié)省體力水平握持施西利彎刀,利用戰(zhàn)馬的速度向敵人沖過去,利用大馬士革鋼刀鋒利的特性,在無聲無息中將敵人的頭顱削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