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人,其命運似乎總是跟“仕途坎坷”四個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初唐四杰個個官卑職小自不待說,詩仙李白夢想出將入相,但是卻被賜金還鄉(xiāng),詩圣杜甫一生貧寒,晚年竟飄淪江湖。很多詩人的人生歷程也就是一部貶謫史,如蘇軾、秦觀等等。
但是,在唐代歷史上,卻有唯一的一個例外:他以詩人身份,登上高位,最后被封侯。這個人就是高適。
仕途順利的詩人
高適(700-765),字達夫,一字仲午,滄州人。高適的父親曾任韶州(現(xiàn)廣東韶關(guān)市)長史,高適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一直旅居在廣東,后來父親死在任上,高適無依無靠,只有靠親友接濟為生。
《唐才子傳》說他“少性拓落,不拘小節(jié)”,成天就跟賭徒們混在一起,他的《邯鄲少年行》里,就是對當時生活的真實反映:
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常如云。
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
高適愛交游,有游俠之風,并以建功立業(yè)自期,對自己的才能充滿自信:“公侯在我輩,動用在謀略。”
那時他才名已經(jīng)在外,為了求進身之路,高適早年曾經(jīng)游歷長安,后到過薊門、盧龍一帶,但都沒有成功。直到天寶八載(749年),經(jīng)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他參加了一次臨時性的有道科考試中舉,被授予封丘尉官職,這時候,詩人已經(jīng)將近五十歲了。
縣尉這種小官對于高適來說,與他的宏圖大志相差實在太遠了。高適在《封丘作》詩中痛苦地寫道,原來以為小地方?jīng)]有什么大事,可是衙門里面什么事情都有嚴格的約束,讓人難受。(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而眼中見到的小吏對上官的百般逢迎和對百姓殘酷的欺壓,更是讓這燕趙的俠士感到憤懣: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span>
當他回家向家人說起自己的痛苦的時候,竟然連家人也不能理解他,(歸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應(yīng)如此)于是,詩人只想遠離這黑暗的官場,歸隱田園了。(乃知梅福徙為爾,轉(zhuǎn)憶陶潛歸去來)于是,高適辭官,又一次來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擔任河?xùn)|節(jié)度使哥舒翰掌書記。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一路南下,朝廷派高仙芝、封長清平叛,均被叛軍打敗,兩人被殺。叛軍直逼長安,玄宗任命哥舒翰守潼關(guān),但是又派宦官李大宜作監(jiān)軍。李大宜不懂軍事,竟然強迫哥舒翰放棄天險與叛軍作戰(zhàn),結(jié)果大敗,哥舒翰投降。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
高適從駱谷奔赴河池郡,見到玄宗,上書說:“哥舒翰忠義為國,但是年老體弱,難以勝任。而監(jiān)軍李大宜整天飲酒歌舞,不恤軍務(wù)。盛夏時節(jié),將士們連糙米飯都吃不抱,怎么能夠不敗?”(《舊唐書》本傳)玄宗贊賞高適敢于直言,任命他為侍御史,不久又升為諫議大夫。身為高官,高適仍然是“負氣敢言”,因此“權(quán)幸憚之”。
肅宗即位之后,永王李璘占據(jù)揚州,陰謀叛亂。在此之前,玄宗準許諸侯王各自鎮(zhèn)守一方以抵御叛軍,高適當時就提出反對意見,但是未被采納。此時玄宗才明白高適的意見是正確的。于是肅宗委任高適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淮南節(jié)度使,順利平定了叛亂。
高適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宦官李輔國的嫉妒,也引起了其他權(quán)臣的不滿,于是被貶為四川彭州刺史,后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肅宗去世,代宗即位,高適被征還朝,任散騎常侍,加銀青光祿大夫,進渤??h侯。
永泰元年(765),高適去世,被追授禮部尚書,謚號“忠”。
《舊唐書·高適傳》說:“有唐以來,詩人達者,唯適而已?!?/span>
的確,以詩人之身而登廟堂之高,高適不僅是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一個例外,就是在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也許,這也是上蒼對詩人的眷顧,也是對我們的眷顧,讓我們在看到了太多的詩人坎坷之后,還有高適可以安慰我們,讓我們覺得,詩人的美麗,是有回報的。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有專家考證,董大是當時一個著名的樂師,但是其生平已經(jīng)不可考了。唐代送別詩很多,其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和這首《別董大》都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佳作。《別董大》格調(diào)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似,王勃高歌“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而高適更是滿懷豪情地勉勵朋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焙笕嗽u價,這句詩比王勃的詩更有豪杰氣概,也許,這是與詩人自身的性格和經(jīng)歷密不可分的,因為,這話與其說是對朋友的安慰,還不如說是詩人自身的寫照。
高適為人俠義,好結(jié)交。早年過著“彈棋擊筑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別韋參軍》)的放浪生活。游歷長安盧龍之后,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jié)交。《唐才子傳》說:他們“酒酣登吹臺,慷慨悲歌,臨風懷古,人莫測也?!比朔謩e之后,也經(jīng)常有詩歌唱和,互通友情。
三人別后,各奔東西,高適平定永王叛亂之后,因為李輔國進讒言,而被貶到四川彭州擔任刺史,正好此時,杜甫也流落到了成都。貧寒的杜甫經(jīng)常面臨斷炊的絕境,乃至于兒子都不顧父子之禮,沖著詩人大喊大叫要吃飯,(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zhí)溟T東)
杜甫無奈地給高適寫信:“百年已過半,秋至轉(zhuǎn)饑寒。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高適知道之后,從百里之外背米來接濟他。
杜甫詩中寫道:“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span>
從那時起,一直到高適離職,嚴武代替高適擔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并繼續(xù)照顧杜甫,這段時間,可以說也是杜甫一生中最安穩(wěn)的一段時間。
肅宗上元二年(761)的正月初七人日那一天,高適寫詩寄杜甫說:“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當時杜甫未及作答。
后來,杜甫離開四川,整理文稿時重讀高適的詩,那時高適已經(jīng)去世了。
杜甫睹物思人,于是寫詩寄托哀思:“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詩久零落?!睂嗜说乃寄睿腥朔胃?。
自此,高適杜甫人日唱和的故事便成為佳話。至今,每年人日這一天,成都杜甫草堂都要舉行活動,紀念這兩位詩人的友誼。
而另一位偉大的詩人,也是高適的好友,詩仙李白,在他們分別之后,其境遇不僅是艱難,甚至是危險了。
李白跟高適、杜甫會面時,正好是他被唐玄宗賜金還鄉(xiāng)的時候,其實,他的仕途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但是志向遠大為人自負的李白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會這樣沉淪下去。
天寶十五年(756),太子李亨于甘肅靈寶即位,是為唐肅宗,尊稱玄宗為太上皇。李亨的即位激起了諸王的不滿,永王李璘在江陵起兵,打算自立。當時李白正在廬山隱居,于是李璘想將這位譽滿天下的名士羅致旗下,以壯聲威,于是派心腹謀士韋子春三次上山,以平定安史之亂、復(fù)興大業(yè)的名義,聘請李白參加他的幕府。李白應(yīng)聘下廬山,入永王軍為僚,夫人宗氏竭力勸阻,李白不聽。
當時高適正擔任江陵長史,如果說李白此時體現(xiàn)的是對政治完全的無知的話,高適卻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政治敏感。他一眼看出永王有對抗肅宗之意,于是借口有病,偷偷離開江陵,投奔肅宗,詳細介紹了江東形勢,說明永王必敗之狀。肅宗任命高適為節(jié)度使,與來瑱、韋陟共同率兵平定永王之亂。
野心勃勃的李璘兵敗被殺,而曾被李璘奉為座上賓的李白也因“附逆”而下獄,命在旦夕。知道友人身處危難之后,高適極力營救,加之名臣郭子儀更是以身家性命為李白擔保,終于使詩仙免除一死,而被判流放夜郎。在詩人流放的路上,高適和郭子儀還在為李白求情,終于使皇帝下詔赦免了李白。此時李白正好走到白帝城,得知消息之后,詩人興奮地寫下了名作《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高適的詩名不如李白、杜甫,但是,他卻在杜甫最艱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在李白最危險的時候盡力相救,兩位偉大的詩人,有他這樣的朋友,是一種幸運,這也是唐詩的幸運,因為唐詩的歷史,也因為高適的真誠的友情,得以走到一個更高的高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