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文帝劉淵(約251-310),字元海,304-310年在位,新興人,匈奴屬。為十六國時期漢趙國的開國君王。劉淵是西漢冒頓單于的后代,本姓攣鞮,因漢高祖劉邦嫁公主給冒頓單于和婚并約為兄弟而改姓劉。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呼延氏所生。劉淵在父親死后接掌其部屬,直至八王之亂時諸王互相攻伐,劉淵乘朝廷內(nèi)亂而在并州自立,稱漢王,建立漢國(后改為趙,泛稱前趙,亦作漢趙),308年稱帝,改元永鳳。310年,劉淵病死,在位六年,謚號光文皇帝。
兼習(xí)文武
劉淵童稚時已十分聰明,七歲時母親呼延氏逝世,劉淵傷心得捶胸頓足地號叫,旁人都被其哀傷所感染,族人都因其表現(xiàn)而對他十分欣賞。連當(dāng)時曹魏司空王昶聽聞其行為後都贊賞他,又派人吊唁和送禮物。劉淵亦十分好學(xué),拜崔游為師,學(xué)習(xí)《毛詩》、《京氏易》和《馬氏尚書》,劉淵尤其喜歡《春秋左氏傳》及《孫吳兵法》,《史記》、《漢書》等歷史典籍亦一一看過。同時,劉淵自以書傳中都因隨何、陸賈無武跡;周勃、灌嬰沒文才而都遭後人看不起,認(rèn)為文武兼?zhèn)洳拍塬@世人欣賞,因而習(xí)武。劉淵臂力過人,善於射擊,可謂文武雙全。崔懿之、公師彧、王渾等都與他結(jié)交。
咸熙年間,劉淵到洛陽作任子,受到當(dāng)時曹魏權(quán)臣司馬昭厚待。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後,王渾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劉淵,武帝接見劉淵後亦對他十分欣賞,更打算任命他參與平滅東吳的事,但因孔恂和楊珧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為由,擔(dān)心一旦向劉淵委以重任并平滅東吳,他會在當(dāng)?shù)嘏褧x自立。武帝聽後才將擱置這打算。及後禿發(fā)樹機(jī)能先後擊敗秦州赤史胡烈及涼州刺史楊欣,李熹建議任用劉淵討伐,但孔恂仍指劉淵可能會作亂涼州,武帝因而又否決了建議。當(dāng)時在洛陽流浪的王彌正要回故鄉(xiāng)東萊,與劉淵餞別時,劉淵泣訴被人屢進(jìn)讒言中傷,恐怕將會在洛陽遇害而不能再見到他。劉淵於是縱酒長嘯,同坐的都因他流淚。齊王司馬攸見劉淵後,更建議武帝殺劉淵,以免日後回匈奴五部所在的并州後會禍亂當(dāng)?shù)?,但王渾反對。武帝同意王渾所言,最終沒有殺劉淵。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分匈奴為五部,以蜀漢陽泉侯劉豹為左部師居于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北),劉豹死后,劉淵代為左部帥。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晉武帝司馬炎以劉淵為匈奴北部都尉。
接手父眾
正巧任匈奴左部帥的蜀漢陽泉侯劉豹於當(dāng)時逝世,劉淵於是回到并州接替左部帥之位。太康末年劉淵官拜北部都尉。劉淵在當(dāng)?shù)厣昝餍谭?,禁止奸邪惡行,而且誠心與人交往,於是匈奴五部中的俊才都投歸劉淵,連幽州和冀州的名儒和寒門秀士都前來與他結(jié)交。永熙元年(290年),晉惠帝司馬衷繼位,由外戚楊駿輔政。楊駿便任命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xiāng)侯。但至元康末年劉淵便因部下族人叛變出塞而免官。不久成都王司馬穎出鎮(zhèn)鄴城,又表劉淵行寧朔將軍、監(jiān)五部軍事。
劉淵是昭烈皇帝劉備苗裔,《晉書·劉元海載記》載:“太祖皇帝生三子,次子理生七子,其七者劉淵,本名璩,字元海。”又載,劉淵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現(xiàn)。魏嘉平年間(249年—253年),劉理之妻呼延氏去龍門求子,忽然有一條大魚,頂有兩角,躍鱗炫髻進(jìn)了龍門祭所,久之方才離去。是在,呼延氏作夢,見有魚變?nèi)?,十三個月后,遂生元海。元海之名,由此而來。劉淵少年時代,酷愛讀書,以當(dāng)時寓居成都的上黨大名土崔游為師,遍習(xí)《詩經(jīng)》、《周易》、《尚書》等儒學(xué)經(jīng)典。又博覽《史記》、《漢書》和諸子學(xué)說。常對人們說:“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恥也。”
任北部王時,頗受當(dāng)時太原名流王昶、王渾等的器重。稍長兼修孔學(xué),射藝精熟,膂力過人。又生得體貌偉岸,姿儀不凡,深得時人崇重。
乘亂立業(yè)
當(dāng)時八王之亂戰(zhàn)火再起,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及長沙王司馬乂先後以軍事力量上臺掌權(quán),司馬倫更曾篡位稱帝,天下大亂,盜賊蜂起。劉淵叔祖父劉宣見此,決心乘著西晉朝政混亂振興匈奴,於是秘密推舉劉淵為大單漢皇帝,又派遣呼延攸到鄴城通知劉淵。劉淵向司馬穎請歸不果,於是派呼延攸先回并州,命劉宣召集五部匈奴和在宜陽的一眾胡人,名為支持司馬穎,實質(zhì)上卻圖謀叛變。
永安元年(304年)司馬穎擊敗司馬乂,成為皇太弟,任命劉淵為屯騎校尉。不久東海王司馬越和陳昣等與惠帝征討司馬穎,司馬穎又任命劉淵為輔國將軍、督北城守事。及至惠帝兵敗蕩陰被俘至鄴城,司馬穎再任命劉淵為冠軍將軍,封盧奴伯。但在蕩陰大戰(zhàn)後不久,東嬴公司馬騰和安北將軍王淩等就起兵討伐司馬穎,劉淵趁機(jī)向司馬穎建議讓他回匈奴五部領(lǐng)部眾支援司馬穎,共同抵抗司馬騰和王淩的討伐部隊。司馬穎同意并拜劉淵為北單于、參丞相軍事。
劉淵回左國城(今山西呂梁市離石區(qū))後,劉宣便為劉淵上大單于稱號,二十日之間就聚眾五萬,定都離石。及後劉淵被司馬騰盟友拓跋猗?和拓跋猗盧擊敗,同時司馬穎亦因受不住王淩大軍的進(jìn)逼而棄守鄴城,帶惠帝逃回洛陽。劉淵在劉宣的反對下,最終決定不援救司馬穎,遷至左國城,又吸引數(shù)萬人歸附。
魏咸熙年間(264年—265年),劉淵以侍子(即人質(zhì))身份留居洛陽。西晉泰始初,鮮卑樹幾能在涼州起兵反晉。上黨李熹建議署劉淵為大將軍,發(fā)五部匈奴,西征涼州。大臣孔恂說:“元海若能平?jīng)?/span>州、斬樹幾能,恐涼州方有難耳,蛟龍得云雨,非復(fù)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齊王司馬攸見劉淵才智出眾,勸晉武帝司馬炎說:“陛下不除劉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寧。”劉淵賴王渾等幫助,才幸免于難。劉淵作了五部帥后,推誠接士,輕財好施,幽、冀名流,紛紛不遠(yuǎn)千里,前來拜附。晉惠帝繼位后,由楊峻輔政,楊峻署劉淵為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xiāng)侯。
八王之亂爆發(fā)后,成都王司馬穎執(zhí)政鎮(zhèn)鄴,又署劉淵為寧朔將軍,監(jiān)五部軍事。其時由于中原戰(zhàn)亂,并州境內(nèi)的漢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并州胡漢勢力的分布和力量對比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匈奴劉氏貴族見有機(jī)可乘,開始策劃“興邦復(fù)業(yè)”,起兵反晉。劉淵的從祖父劉宣對其族人說:“昔我先人與漢約為兄弟,憂泰同之,自漢以來、魏晉代興、我單于雖有虛號,無尺土之業(yè),自諸王侯,降同編戶。今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興邦復(fù)業(yè)此其時也,左賢王元海姿器絕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單于,終不虛生此人也。”不久,并州刺史司馬騰與安北將軍王浚聯(lián)合進(jìn)攻司馬穎。司馬穎想以匈奴為外援,遂拜劉淵為北單于、參丞相事。劉淵托稱要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于是返回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
建漢自立
劉淵回到離石后,被軍事師諸葛宣、張賓等共推為大單于,二旬之間,擁眾五萬。西晉永興元年(304年)自稱大漢皇帝,改年號為元熙,追尊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為神主以祭之,立妻魏延之女呼廷氏為王后。署置百官,以從祖父劉宣為丞相,經(jīng)師崔游為御史大夫,宗室劉宏為太尉,建立漢國。
并州刺史司馬騰聞訊,忙率兵前往鎮(zhèn)壓,部將聶玄與劉淵戰(zhàn)于大陵(今山西文水縣),聶玄大敗,司馬騰大為恐懼,遂率并州三萬余戶下山東。劉淵乘勝進(jìn)軍,接連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縣)、屯留(今山西長子縣)、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晉永興二年(305年),司馬騰再次出兵討伐劉淵、部將司馬瑜、周良等駐軍汾陽,劉淵派武牙將軍劉欽等前往阻擊,前后四戰(zhàn)四捷,劉欽大勝而還。這年離石發(fā)生大饑荒,劉淵派太尉劉宏、護(hù)軍馬景等駐守離石,自率大軍開赴上黨壺關(guān)(今山西壺關(guān)縣)。
光熙元年(306年),司馬越為太傅,進(jìn)表原并州刺史司馬騰為東燕王,以劉琨為并州刺史。劉琨到并州后,由于饑荒與戰(zhàn)爭,此地百姓難以自存,吏民萬余人由李惲等率領(lǐng),隨司馬騰流亡冀州,組成“乞活軍”。留居并州的漢族居民不足二萬。劉琨只好到上黨組織軍隊,得三百余人,受到劉淵部將劉景的攻擊,在上黨無法立足,遂轉(zhuǎn)戰(zhàn)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時,侍中劉殷、王育等向劉淵進(jìn)言說:“殿下自起兵以來,已歷數(shù)載,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并力一戰(zhàn),拿下河?xùn)|,建立帝號,再揮師西南,攻克長安,然后以此為都城,征發(fā)關(guān)中之兵,取洛陽,滅西晉則易如反掌了。這也正是高祖皇帝創(chuàng)立基業(yè)的方略。”劉淵聽了大喜,遂發(fā)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濟(jì)縣)、平陽(今山西臨汾市)據(jù)有河?xùn)|全境。這時,中原起義的汲桑、王彌、石勒及鮮卑陸逐延等都紛紛歸降劉淵,迅速在并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晉的巨大浪潮。
公元304年8月,劉淵的堂祖父、右賢王劉宣看到晉庭大亂,互相殘殺,以為反叛的時機(jī)已到,便對族人說:“自從漢朝滅亡以來,我們的單于都是徒有虛名,不再有一寸土地。其余的王侯,地位卻降到與老百姓一樣?,F(xiàn)在司馬氏骨肉親人互相殘殺,四海動亂如同鼎中沸騰的開水,光復(fù)呼韓邪的事業(yè),這正是時候!”于是互相謀劃,推舉劉淵為大單于,并派他的心腹呼延攸到鄴城去告知他。劉淵知道后,十分高興,當(dāng)時他正在鄴城,便以會喪為借口要求北歸會喪。司馬穎不允許。劉淵只好密令呼延攸先回去,通知劉宣等人,讓他們召集五部匈奴以及各小民族的積蓄力量,加緊準(zhǔn)備,伺機(jī)反晉。
公元304年8月初,劉淵找了個理由瞞過了司馬穎,回到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劉宣等人立即給他上封大單于稱號,二十多天時間,有了五萬人馬,建都離石縣。10月,劉淵又將都城遷到左國城。。接著,劉宣等人請求劉淵上一個尊號,劉淵說:“現(xiàn)在四方都沒有平定,暫且按照漢高祖那樣稱漢王吧。” 于是,劉淵祭天于南郊,登上漢王王位,宣布大赦,改元元熙。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劉淵正式稱帝,遷都平陽,建國號為大漢,史稱趙漢或漢趙、前趙。宗室劉氏以親疏遠(yuǎn)近為等級,都封郡縣王,異姓以謀謨戰(zhàn)功相次封為郡縣公、侯。以劉宣為丞相,劉宏為太尉,劉和為大司馬,劉歡樂為大司徒,呼延翼為大司空,呼延攸為宗正。
這年冬天,劉淵派劉聰、劉曜、劉景率五萬精騎進(jìn)攻洛陽,西晉東海王司馬越派參軍孫詢、將軍丘光率兵拒阻,漢軍敗還。
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劉淵病重,以陳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詳為太傅,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不久病卒,在位六年。廟號顯祖;謚號光文皇帝;葬永光陵;曾用年號: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永鳳(308年十月—309年四月)、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劉淵是漢化的匈奴貴族后裔,他在西晉日趨衰敗、各地流民紛紛起義反晉的浪潮中,趁勢在中原建立了第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匈奴漢國政權(quán)。漢國政權(quán)建立進(jìn)一步把中原推向戰(zhàn)爭和動亂,同時改變了曹操以來匈奴五部統(tǒng)治結(jié)構(gòu),重新恢復(fù)了匈奴傳統(tǒng)舊制。但從少數(shù)民族對漢人的長期統(tǒng)治過程中,為各民族之間深層次的融合,準(zhǔn)備了條件。
容貌
姿儀魁偉,身長八尺四寸,須長三尺余,當(dāng)心有赤毫毛三根,長三尺六寸
官爵升遷
左部帥→建威將軍、五部大都督,封漢光鄉(xiāng)侯→寧朔將軍、監(jiān)五部軍事→大單于→漢王→皇帝
人物性格
劉淵對部眾的暴行顯得不能容忍,如一次派遣匈奴人喬晞進(jìn)攻西河郡,喬晞先殺不肯投降的介休縣令賈渾,后殺哭罵他的賈渾妻宗氏。劉淵知道后大怒,將喬晞追回并降秩四等,又為賈渾收葬。又將領(lǐng)劉景一次進(jìn)攻黎陽,在延津擊敗晉將王堪后在黃河將三萬多人溺死,劉淵知道后大怒,更說:“劉景還有何顏面見朕!天道又怎能接受這種事!我想消滅的只是司馬氏,平民有何罪!”于是貶劉景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