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人:孟憲實
講師簡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系博士后,主要從事隋唐史、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著有《敦煌百年》、《漢唐文化與高昌歷史》等論著。
內(nèi)容簡介:長孫無忌通過審理永徽三年房遺愛謀反案,快刀斬亂麻,把自己政治上的反對派全部牽涉進來,然后一網(wǎng)打盡,從而實現(xiàn)了對朝政的全面控制,此時長孫無忌可以說是權(quán)勢熏天,而當時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唐高宗李治說話根本不算話。那么,人們印象中懦弱無能的唐高宗李治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他滿意自己的狀態(tài)嗎?
解說:孟憲實先生認為,要想說清楚這件事就要從小公主之死說起,小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生的小女兒,《新唐書》等正史記載武則天為了當皇后親手掐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然后嫁禍給王皇后,這樣一來唐高宗李治就有了廢除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的想法,這就是正史的基本記載,但是我們推敲起來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疑點很多,武則天的一面之詞唐高宗就那么容易相信嗎?他最終為什么要廢掉王皇后,小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
通常歷史書都這么說,因為小公主夭折這件事,高宗開始有了廢去王皇后的想法,這個小公主這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武則天親手殺掉的呢?是不是呢?這絕對是一個歷史之謎,現(xiàn)在有兩派觀點,一派觀點絕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主流史書記載的觀點是武則天厲害,殺害了自己的女兒。這是主流觀點,但我不同意。我認為這個事兒另有蹊蹺,武則天不是殺害這個女兒的兇手,我們現(xiàn)在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個事件。為什么呢?因為在妖魔化武則天的歷程中,這是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事件,如果在這個事情上武則天是清白的,其他的事情我們再一個一個分析,還武則天歷史的本來面目,還武則天一個清白。
武則天的這個小女兒也就是她跟高宗生的這個公主,是她跟高宗生的第二個孩子,第一個孩子是李泓是個兒子,現(xiàn)在是剛剛生下來一個女兒,這是一個小公主。史書記載,最早的一個史書就是《唐會要》在《唐會要武則天傳》這部分記載了這個事。說武昭儀剛生女暴卒,就是突然死掉了,武則天就說是王皇后殺掉了,高宗就信了。其實就這么一句話,后來的歷史書記載這一句話就變成了一個長長的故事,特形象,特別生動?!缎绿茣返模叫绿茣抢镉涊d就豐富了,有聲有色,有一天,小公主出生以后,王皇后說我要來看公主,然后皇后就來了,皇后看了公主,還拿起來抱一抱弄弄,抱一抱,說了點不疼不癢的話,然后就放下,王皇后就離開了,走了。
武則天呢,鬼鬼祟祟的跑過來,看著小公主附近也沒有人,一個人躺在什么地方,躺在小床上,看周圍沒人,打開被子一看活的挺好,武則天一看周圍沒人上手就掐,就掐死了,掐死了以后,又把被子蓋好離開了犯罪現(xiàn)場。過一會兒高宗李治來了,從大門進來了,武則天馬上去迎接,高宗說我得看看公主,武則天就拿來看,一看傻了,小公主已經(jīng)死了,然后她就嚎啕大哭,哭得當然很傷心,然后就問旁邊的人剛才誰來過,旁邊人說王皇后來過,就定了,這是王皇后殺的,然后高宗就開始有了換皇后的心思。
真相是不是這樣?我們已經(jīng)沒有辦法判斷了,除非現(xiàn)在考古發(fā)現(xiàn)一個新資料說不是這樣,因為新唐書的記載很確鑿,后來資治通鑒又照抄了新唐書,這兩本史書是影響最大的史書,以至于后面的小說,像清朝人寫小說,明朝人寫小說,寫隋唐演義都是照抄的,照抄史書的,你說它影響多大,小說的傳播的人更多。所以大家都知道武則天很厲害,悄悄的把小公主殺了,然后嫁禍給王皇后。我說我是另外一個觀點,我要提出五個根據(jù),這五個根據(jù)有的是很實在的,有的屬于推測范圍,大家可以一起想一想這么說可以不可以。第一這個歷史記載原始積累簡單,后來記錄復雜,這在我們歷史學是有一個說法的,叫做什么呢?叫做層累的歷史學,就是這個事本來是這么一個事,今天加上一塊,明天加上一塊,層層累起來最后變成很豐富的歷史事實。但是這種層累的歷史就是虛假的,就是后人加上去的。武則天小公主的夭亡事件,你看從唐會要一句話的記載到新唐書一大段的記載就是這么豐富起來的,而且特別形象,我們都能看見,看見武則天那個形象。
那么新唐書根據(jù)所在是什么呢?沒有提過,但是這個太形象了,很像是一個小說的記載。小說的描述才是這樣,所以這種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就是令我們懷疑的一個過程,就是令我們懷疑的證據(jù)之一。
第二,王皇后和武則天當時的關(guān)系確實比較緊張,但是這件事說明他們還保持著表面上的往來。要不然王皇后干嘛要來看小公主,我不理你,你生的孩子我才不看呢,沒有到那個地步,沒有到那個地步我們恢復一般的宮廷禮儀,我們就會想到一些問題,比如說王皇后要來武則天這兒看孩子,是不是事先通知的我們不知道,因為王皇后是后宮的真正的女一號。如果她通知了這邊就應(yīng)該有準備,這廳堂之上不應(yīng)該鴉雀無聲,一個人沒有,讓武則天有作案機會。比如說王皇后來了,武則天應(yīng)該迎接,王皇后走了武則天應(yīng)該去送。她不會就一個人,這大廳上就倆人,一個皇后,一個武昭儀在這比比劃劃唱二人轉(zhuǎn)的,那不會的。一定有很多人,王皇后也會帶來一些隨從,武則天這也應(yīng)該有人,至少有很多宮女在這左左右右出沒。但是你看新唐書那記載沒有別人,好象就這倆人唱二人轉(zhuǎn),這人走了這人來了。這么一套,所以如果我們真正的能夠恢復到原來的那種場景,作案機會幾乎等于零,這是第二個,這是屬于推測。
第三個推測武則天掐死自己的女兒,我們不考慮她道德成本,不考慮她心狠手辣如何。在他的所住的宮殿里面,這個事,這個動作即使很簡單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危險。真的不知道哪個門縫后面有一只眼睛,萬一呢。所以自己掐死自己的女兒,不管掐死誰的女兒都是挺危險的,因為有可能有人看到,所以冒這個險值不值。這也是一個推測。
再說下邊一條第四條,對于武則天來講他跟王皇后的斗爭核心的要素是什么?核心的要素是爭奪高宗。都想取得高宗的信任和感情,誰獲得的高宗誰就是勝利的一方。是這個問題吧,是。那么請問高宗和武則天生的兩個共同生的公主活著對武則天有利,還是死去對武則天有利,加強和他丈夫關(guān)系這個公主存在有利還是死要有利,現(xiàn)在是死了。但是我們根據(jù)一般的常理推測夫妻兩個關(guān)系很好,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兒子在身邊,再生個女兒是有利于夫妻關(guān)系的,而不是死掉了更有利于關(guān)系,更有利于他們關(guān)系的發(fā)展,不會的。這幾條其實都是推測,人家一條推測就把我們打翻了,什么推測,說武則天心狠手辣,她根本沒有人性,她為了自己獲得皇后的寶座誰都敢殺,女兒殺了也無所謂。這是人心的惡的程度有多深我們也說不清楚。
我提一條比較關(guān)鍵性的資料,這就是在高宗去世以后,在中國發(fā)生了一件事。李敬業(yè)在揚州發(fā)動了一次反對武則天的起兵。他手下有一個文學家駱賓王,替他寫了一個《討武詔集》。這是很有名的一篇文章,在這篇檄文中,因為他已經(jīng)跟武則天對立起來,就是要推翻武則天的。目的很明確,目標很清晰,所以,在這個檄文中,把武則天所有的丑行全揭露出來了,甚至武則天沒干過的事也都算在了武則天帳上。比如說高宗之死他認為武則天害的,這個大家都不認為是這樣。還有武則天自己的母親也是被武則天害的,他們也不認可這種。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是敵對雙方,你說武則天越惡心越有利于人心歸順于你,這是斗爭的雙方。
但是在《討武詔檄》里沒有提到武則天殺自己女兒的這件事,如果有這件事哪怕只有傳聞,駱賓王會不會用這個資料,會不會說她還殺了親生女兒,會不會說,一定不會放棄。可是駱賓王的文章沒有說這件事,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至少在駱賓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沒有這樣的傳言,以至于文學家駱賓王想都想不出來。是不是,所以我認為這應(yīng)該是一個比較有力的證據(jù),證明武則天其實沒有殺害自己的女兒,否則駱賓王在當時一定不會客氣。
解說:孟憲實通過層層推理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小公主之死和武則天應(yīng)該沒有關(guān)系,但是他的結(jié)論跟新唐書資治通鑒正史的記載完全相反,正史中說武則天是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兒,而孟憲實先生認為武則天沒有這樣做,如果這一推理成立武則天沒有掐死自己的女兒,那么小公主又是怎么死的呢,對此孟憲實先生又是怎么解釋的呢?
講這件事那么我們總是,最后還是要回到小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因為我們現(xiàn)在證據(jù)太少了,不過現(xiàn)在醫(yī)學有一種說法,叫做嬰兒猝死癥,就是突然死掉了。比率千分之二、三,現(xiàn)在醫(yī)學還沒有真正研究出這個原因,就是這個小孩為什么突然間猝死,兩個月到一歲之間很容易發(fā)生這種癥狀,現(xiàn)在也沒有解釋很清楚,就是有這樣一種病。所以武則天小公主,如果不是武則天殺的,我們相信應(yīng)該是這種病。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們現(xiàn)在大概能夠基本恢復原來的情形,就是小公主突然死了,有可能是在王皇后看了以后突然死掉的。死了以后武則天悲痛欲絕,那確實傷心,剛生的女兒死掉了,母親肯定傷心,有可能亂指,隨便加一句給王皇后。在她的當時的情形下,高宗可能也會應(yīng)付兩句,因為主要是為了安慰這個失去女兒的母親。高宗是不是真的以為是王皇后殺的呢?其實不是,因為后來在廢棄王皇后這個事件過程中,高宗從來沒有提過王皇后,曾經(jīng)對他的女兒怎么樣怎么樣,一句話都沒有提過,王皇后有別的事,但是就沒有提這件事。所以我們現(xiàn)在能夠想到應(yīng)該是這樣,小公主突然去世,武則天非常悲痛,慌不擇路咬王皇后一口,高宗為了安慰武則天,也可能承認了武則天的這種誣陷,但是這種誣陷并沒有變成事實,更沒有變成行動,在后來的歷史過程中我們能證明這一點。
解說:孟憲實先生認為武則天沒有掐死自己的女兒,小公主之死是因為嬰兒猝死癥引起的,這和王皇后也沒有關(guān)系,那么我們的疑問就來了,王皇后沒有過錯,人們印象中懦弱無能的唐高宗李治,為什么還要提出換皇后的想法,他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什么?從表面上看是因為他和武則天之間有感情,但是從更深的背景來看,當時朝廷上是唐高宗李治大權(quán)旁落,長孫無忌掌控朝政,唐高宗李治就想不到長孫無忌會反對嗎,如果想得到他為什么還要提出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就要站在唐高宗李治的立場上,去體會他當時是一種什么樣的心境,我們從史書記載的唐高宗李治,經(jīng)歷了一場洪水變化中,可以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那么這是一場什么樣的洪水,在這場洪水之后唐高宗李治有了什么變化呢?
經(jīng)過永徽三年的房遺愛案件,長孫無忌實現(xiàn)了對朝廷的全面控制,面對長孫無忌的全面掌控,已經(jīng)當了好幾年皇帝的李治他應(yīng)該怎么辦?其實他已經(jīng)郁悶很久了,現(xiàn)在,決定選擇突圍的道路,要突破長孫無忌的這個防線。什么事情讓他決定突圍呢?沒有人講過這個事,我們在現(xiàn)有的史料中也很難看到這一點,但是,我覺得有一件事對李治來講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件事,什么事呢?永徽五年的五月份唐高宗李治他跟他的一幫大臣包括長孫無忌、褚遂良、李霽一大幫大臣到哪兒去了呢?到萬年宮去了,是在一個山上,是一個夏天乘涼的地方,這個萬年宮修在半山腰里,能住很多人,大臣帶著家眷,唐高宗也帶著夫人,他就帶著武則天一起進駐,本來是一個乘涼的時刻,可是預見了一件倒霉的事。一天夜里下了大雨忽然山洪爆發(fā),然后守門的衛(wèi)士,保衛(wèi)萬年宮的衛(wèi)士一看水太大,就拼命跑,有一個將軍很有名叫薛仁貴,薛仁貴正好是值班將軍,他說唐高宗有危險,我們自己去逃命,這叫什么將軍,什么衛(wèi)士,于是他就登上大門,看來士兵防衛(wèi)唐高宗寓所,他是不能進大門里面的,他在大門外面防衛(wèi),他進不了大門,他就爬到門上面去,門的橫梁上在那大喊大叫,所以半夜里面呢,把高宗驚醒,高宗和武則天趕快跑出來,爬到一個高的地方去,避免了這次被大水吞沒,第二天早晨在一調(diào)查,這場大水半夜里這場洪水死了三千多人。
唐高宗是大難不死,讓薛仁貴給救了一命,當然要感激薛仁貴,送給他一匹寶馬,可是就這點事就完了嗎,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唐高宗李治他的一生中生命真正受到威脅的其實就這一次,這一次是在什么時刻呢?就是一方面長孫無忌權(quán)力很大,一方面他自己有很多想法,就在這個時刻他差一點命喪洪水。這一次死亡的威脅對他個人的人生到底有沒有影響,史書沒有記載,但我以為不會這么簡單的過去了。他應(yīng)該在這個時候,這是我們一般的人生經(jīng)驗,就應(yīng)該對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進行思考,思前想后自己這狀態(tài)滿意不滿意,因為生命無常,第二天看三千多人死掉了,自己就差那么一點點。他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命狀態(tài),對自己的權(quán)力狀態(tài),政治狀態(tài)能滿意嗎,是不滿意的,這以前是證明了。那現(xiàn)在應(yīng)不應(yīng)該有所動作呢?這件事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唐高宗李治忽然開始強硬起來,以前他有很多要求,被人擋回來也什么話沒有?,F(xiàn)在不一樣,這場大水之后的第二個月,朝廷發(fā)生了一個人事變動,就是王皇后的舅舅柳氏,柳氏現(xiàn)在職務(wù)是中書令兼吏部尚書,中書令那是復雜給皇帝起草文件的一個機構(gòu),最核心機密在那兒。吏部尚書是管所有官員,重大官員任命,也是權(quán)力機構(gòu),這個人是王皇后的舅舅,一身兼二職。他們現(xiàn)在對皇上的生命狀態(tài)或者對皇上的思想狀態(tài)有一些摸不著頭腦。史書上說因為王皇后跟高宗的關(guān)系不太好,所以她的舅舅柳氏主動提出要求,要求免去自己宰相的職務(wù),就是中書令的職務(wù)。這個動作可以看作是什么呢?可以看作是試探高宗,你看看對我這個職務(wù)有沒有什么新想法,我現(xiàn)在不想干了,他會說你跟我的外甥女關(guān)系不好,我不干了,不可能這樣。他只能說或者我身體不好或者工作繁重,總之他是想要辭職。
要按以往的唐高宗就應(yīng)該拼命挽留,但是這次唐高宗表面得很果斷,你要辭職就辭吧,就批了。照批,像柳氏要辭職的話,一定事先跟長孫無忌商量過,不會說自己貿(mào)然就跑到高宗辭職,跟自己大靠山不說話,不會的。所以這次柳氏的辭職是一次試探,試探高宗的動靜,而這次高宗表現(xiàn)跟以往不一樣,很堅定的同意辭職,從此以后柳氏就當吏部尚書,不在當中書令了,這是一件事。
九月份從萬年宮回來到了長安又發(fā)生了一件事,九月份整個的資治通鑒就記載了一件事。什么事呢?說有一次高宗當著滿朝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發(fā)了火,說什么呢?說我在貞觀的時候看著父親治理天下,治理朝政,那個時候五品以上的官員要么當朝面奏,就是當著皇帝的面有什么事要奏本,要么退了朝以后再給皇帝寫報告。天天討論朝廷的問題,天天討論,沒有一天停止的,非常積極??墒牵覀儸F(xiàn)在的情況是什么呢?誰都不說話,難道我們今天這個朝廷之上就沒有可以討論的問題嗎,為什么諸公都一句話不說呢。發(fā)了一頓脾氣,這個背景是什么呢?背景我們以前其實提到過,高宗曾經(jīng)想讓大臣給朝廷提意見,要么是不提,要么提出的意見都沒什么用,然后呢,長孫無忌認為朝廷上現(xiàn)在是太平盛世,治理得是井井有條,一點毛病沒有,沒有意見可提,怎么可能呢?那是什么問題呢?實際上是長孫無忌這一派獨攬了朝綱之后,他的這派人當然不會給朝廷提意見,給朝廷提意見不是給長孫無忌提意見嗎,這派人是不說話的。跟他對立或者不滿的人也不敢說話,勢力太小,中間派呢,只能觀察,更不敢說話。時機未到不知道什么時候有時機只好等著,所以永徽政治滿朝的基本情況是什么呢?是萬馬齊喑,高宗不滿意這種狀況,他主動的提出要跟大家交流,要分享,要大家一起討論朝政,可是這是什么情況呢,是高宗積極,大臣不積極,高宗一邊在著急,大臣不理他,不往他這看,這個發(fā)火我以為也是有意義的,因為這是一次公開的表示不滿。這個不滿說不一定應(yīng)該有一個更明顯的動靜,就是他希望有的大臣,能夠看出來皇帝有想法了,希望有一些大臣們能夠跳出來跟自己合作討論問題。
不過是希望而已,不過大家沒動靜,為什么呢?沒有人看好這個皇帝會有戲,認為你就是在你的舅舅控制下,跟著你跑,沒希望,沒前途。所以大家依然不理他,過了一個月又發(fā)生了一個,一個小事。朝廷組織雍州就是長安附近的居民,老百姓修城墻,修得很快,一個月的工夫就把城墻修好了,因為工程很急,可能老百姓的勞動強度就稍微有點大,這時候有一個叫薛景宣的雍州的一個小官,一個七品官薛景宣給高宗上疏,說在修了城墻以后,不久,薛景宣上疏,上疏說話很難聽。在漢朝的時候這么急急忙忙修城墻,皇帝就死掉了,咱們也是這么急急忙忙的修這種工程,也不會有好結(jié)果。他上疏一定是一個長篇大論,這一定是截取其中兩句話,說了狠話。這話說得確實有點問題,這有點詛咒高宗的意思。漢朝皇帝修城墻死了,你也修了城墻你也夠嗆,大概是這個意思。于是宰相們就給高宗一個報告出來了,考慮姓薛的這個官員口無遮攔,說話這么不著調(diào),有詛咒高宗的意思,言詞不遜,要求高宗批準把他干掉。要殺掉,宰相們的建議書已經(jīng)上來了,確實是這是言辭不遜,高宗怎么辦?高宗我們說現(xiàn)在變得強硬了,一拍桌子把大臣們的意見否定回去了,否決,不能殺,為什么不能殺,現(xiàn)在朝廷之上是萬馬齊喑,終于有一個地方的小官吏說了話,你還要把他殺了,這誰還能講話呀。即使是他言辭不遜也不能殺,因為不能阻塞言路,說話的路要通,要保持暢通。所以這個人不能殺,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硬朗的高宗的形象。可是我們看到的基本情形是雖然她態(tài)度變得明朗起來,他對朝廷的不滿非常清晰,非常清晰,但是這算突圍嗎,不算。他發(fā)幾個脾氣,保護注意個小官員的命,這其實不解決朝廷的大問題。
高宗必須想新轍,必須想新的辦法,必須找到一個新的真正的突破口,突破長孫無忌的防線,奪回屬于他自己皇帝的權(quán)力。
解說:唐高宗李治能找到這個突破口嗎,長孫無忌此時已經(jīng)掌控了朝政,李治雖然是皇帝但是卻是有名無實,朝廷中上上下下什么事情,都是舅舅長孫無忌說的算,滿朝文武根本沒有人敢公開跟大權(quán)在握的長孫無忌作對,而唐高宗李治給人們印象還是懦弱無能。在新唐書的記載中甚至說唐高宗李治就是一個昏童,也就是一個傻小子,沒有主見,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這樣一個人他要從精明老練大權(quán)在握的長孫無忌手中奪回權(quán)力,能夠成功嗎,在這種情況下唐高宗李治會選擇什么地方作為突破口呢?
這么大的朝廷,哪個地方是缺口啊,也許大家知道,其實他后來找到了,缺口就在皇后的那個地方,皇后。事實上高宗已經(jīng)在朝廷試過了,當著五品以上的官員大發(fā)雷霆干嘛呢,想動員一部分人跟自己走,結(jié)果效果不好。保護一個小官員讓大家來說話還是沒人說,因為一般的判斷力量對比之間高宗和長孫無忌還是長孫無忌這邊勢頭更大,所以不敢跟高宗跑。高宗怎么辦呢?于是他最終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什么呢?換皇后。
那么多的事兒,高宗想奪回自己的權(quán)力,為什么選擇換皇后這個點作為他的突破口呢,沒有人來論證這個問題,現(xiàn)在我們能想到的大概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朝臣之中看起來是固若金湯,鐵板一塊,要在朝廷之上突破出來太難,相對于朝廷的情況后宮的事相對薄弱,第一。
第二,長孫無忌掌控朝綱已經(jīng)有很多年了,從貞觀后期一直到現(xiàn)在,而且他在貞觀時期差不多就是第一名大臣。所以在官場上的脈絡(luò)、人脈那是發(fā)達無限,但是后宮的事呢長孫無忌也有插手,但插手不多。所以比較前朝后宮是弱點。另外換皇后這事跟高宗關(guān)系更密切,高宗跟長孫無忌對決,對決關(guān)于誰當皇后更合適,高宗顯然發(fā)言權(quán)更應(yīng)該大一點,他說我更了解皇后,你不如我了解,他可以這么說,他覺得這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
還有第三點那就是武則天了,要換這個皇后,這個要姓王的皇后廢去,要立一個新皇后,就要立武則天。武則天跟高宗的關(guān)系源遠流長,我們聽武則天的故事聽得比較多,那么簡單地說,因為武則天跟高宗關(guān)系特別密切,感情很深厚,他跟王皇后沒有什么感情,這也就成了他一個以王皇后為突破口的一個動力所在,不僅要奪權(quán),這還有一個新的動力,感情的動力,最終他選擇廢王立武,廢棄王皇后,確立武則天當皇后,選擇這條道路作為自己突破長孫無忌的封鎖線的一個突破口。具體要怎么做呢,能不能成呢?咱們下一講再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