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友達以上,戀人未滿”,這是當下很多異性朋友的關系寫照。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男女之間的純友誼,變成了“此情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p>
就像很多網友調侃的那樣:所謂的純友誼,不過是一個打死不說,一個打死不認。
但事實上,很多事情是藏不住的,尤其是愛意這種東西。
要知道,當異性好友之間,突破了界限感這個東西之后,那他們的關系,也就開始變得不再單純了。
經常有朋友或讀者問我:“異性相處的界限是什么?”其實,這個界限是很好理解的,就是不要去管或者去做,與身份不匹配的事情。
比如,關系再好,也不該插手對方和他家人之間的私事,因為相比于他們,你是個外人。
再比如,不能打著為他好的名義,對他的人生指手畫腳,因為他的未來與你無關,你沒有權利去干涉,也沒有義務去管。
-02-
作家周國平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
這意味著,有邊界感的人,更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一旦超過了這個必要距離,那兩個人之間的關系,也就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在電視劇《我們不能是朋友》當中,周惟惟是一家公司的普通白領,她跟同在一家公司工作的男友黎皓一感情穩(wěn)定,一直也都有著結婚的打算。
可是,兩人的預算一直不夠在臺北買套像樣的房子,所以結婚的事情也就暫時被擱置下來。
惟惟以為,自己的人生也就這樣了,熬到三十歲結婚生子,然后成為房奴、車奴以及孩奴。
一輩子在那個一畝三分地里面,安安心心當個被奴役的下層人。
-03-
可生活總是充滿了戲劇化,惟惟意外認識了證券公司的王牌交易員褚克桓,對方似乎對她有著不可告人的感情。
一來二往之下,褚克桓承認,自己對于惟惟這種計劃人生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覺得,人不應該循規(guī)蹈矩地活著,至少不應該節(jié)省下105塊只是為了付房子的首付。
畢竟,太安于現狀,就會像溫水煮青蛙,最后只有滅亡的結局。
而惟惟雖然表面上不認可褚克桓說的話,但內心卻是贊同的,她也覺得,自己跟男友這種一眼就可以望到頭的日子,實在過于無趣。
對她而言,明明也才二十幾歲,卻已經要為八十歲的自己做打算了,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所以,惟惟一邊極力抗拒褚克桓的接近,一邊又不得不承認他對于自己的吸引。
-04-
就這樣,惟惟陷入了道德掙扎當中,她覺得自己很對不起男友黎皓一,每次在面對他時,總有一種強烈的愧疚感。
終于,在男友突然宣布自己將離職娶她時,惟惟好像是抓住了對方的把柄,大聲質問他為什么不跟自己商量,兩個人的關系降到冰點。
好在,在冷靜下來之后,惟惟開始反省自己。
她覺得,這件事其實不值得她那么生氣,只是多日來自己的羞愧感覺,終于有了抒發(fā)的借口,所以她便也就演了那么一出戲。
惟惟知道,當褚克桓開始介入她的生活,并試圖為她出謀劃策之時,他們倆的關系就不再那么單純了。
因為,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指點你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一定是你們之間,有了更深一步的交流和往來之后,這種突破界限感的指點才會發(fā)生。
他站在你的角度為你考慮,甚至開始為你的將來規(guī)劃藍圖,這不就擺明了,他想要你的未來里,有他的身影。
所以,異性之間,如果連界限感都可以不要了,那他們的關系一定也是發(fā)生了質的改變了。
-05-
人會有親疏遠近這種基本人際關系的劃分尺度,比如父母肯定是歸類到最親密的那部分人當中,而像是什么同學則是會顯得生分許多。
當然,由這個尺度衍生出的,親密的接受范圍,也就有所不同了。
父母可以指出你做得不對的地方,并且能夠不顧及你的顏面,但要是你的同學,對你有任何人身攻擊類的話語,你勢必是要跟他干上一架的。
所以,當某一天,你已經能夠坦然地接受,一個異性對你的生活指指點點,那你們之間,就絕不對不會再是普通的朋友關系了。
要么是你很喜歡他,覺得他說什么都是對的;要么就是你們倆互相曖昧,你覺得那種所謂的指點,是一種調情的手段。
事實就是如此,異性之的關系開始變得不單純的征兆,就是雙方都突破了界限。
你不僅想參與他的人生,你還想在他的人生當中,充當一個角色。
這個角色可以陪伴著他歷經風雨,也可以跟他一起馳騁天涯,最后還能夠與他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試問,而這不就是愛人的角色嗎?
所以,想要去判斷一對異性之間,是不是純友誼的關系,就可以看他們是不是還保有最起碼的邊界感。
如果他們已經好到,可以隨意插手對方的私生活,那他們之間的關系肯定是不再單純了的。
而你要明白,突破界限就是動心的第一征兆。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