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唐王朝,就不得不提睿智聰穎、靈機果決的唐高祖李淵和氣勢雄渾,戰(zhàn)場所向披靡的太宗李世民,正是因為二者的存在,才有大唐帝國289年的綿延國祚,可是這父子二人卻因為無上皇權而恩怨糾葛,縱觀華夏大一統(tǒng)王朝中,凡是開國太祖,無不是精彩絕艷,威名赫赫,宇內稱尊之輩,而唯有唐高祖李淵的風采被兒子李世民蓋過,在歷史上留下的儼然是一個懦弱膽小,庸庸碌碌之輩的形象,不過縱然大量史實被篡改,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蛛絲馬跡而還原出唐高祖李淵的雄才大略,讓我們通過太極宮、大安宮和大明宮三大宮來一窺李世民和李淵那難以彌合的裂縫以及李淵晚年的凄涼。
玄武門之變前的局勢,李淵雄踞太極宮
隋初,一座光耀天下的宮殿毅然聳立,這就是楊隋政治權利中心大興宮,即唐時的太極宮。這座宮殿隨著隋朝的滅亡而成為了李唐的政權中心,繼隋文帝和隋煬帝之后,它在唐的第一個主人正是凌云壯志的李淵,此期間的李淵是志得意滿的,肅清宇內,再造天下大勢已成。在偌大的太極宮中,李淵位居金鑾,俯瞰天下,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而唯一令得這位高高在上的開國皇帝所憂慮的是秦王李世民功勛卓著,賞無可賞,被獲封“天策上將”之后,儼然和太子李建成成爭輝之勢,昔日的親兄弟,今日的政治對手。
李淵在太極宮的龍座上不是沒想過將太子之位換成李世民,可是自古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況且建成政治能力也是極為出眾的,武功方面雖略有不及,可是也曾一舉剿滅劉黑闥,總的來說,這位大唐帝國的太子還是挺不錯的。
齊王、太子聯(lián)盟,一度打壓秦王,李淵也是看在眼里的,不過這天下畢竟是未來儲君的,只要不太過分,不傷人命,也就隨他們折騰了,李淵的政治搖擺和當斷不斷,使得秦王和太子的政治斗爭出現(xiàn)升級,最終演變成刀兵相向,不死不休,太子一方的步步緊逼,使得李世民不斷敗退,終于到了退無可退之時了,一番商量下來,李世民決定先發(fā)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震驚大唐王朝的玄武門之變,僅僅幾個時辰,改變了李唐國勢的走向,同時這位叱咤風云,縱橫楊隋官場,又于群雄逐鹿中爭渡而出的人物,迎來了他人生的重大轉折。尉遲恭“宿衛(wèi)”高祖,李淵明白大勢已去,不久之后主動讓賢。
從此李淵為太上皇,退居幕后,不再過問朝政,仍舊居住于太極宮,一直到貞觀三年才搬出這座象征著唐帝國最高權力的宮殿,而在此期間的三年中,李淵可謂是郁悶之極,且如履薄冰。
遜位后的李淵被遷居大安宮,形同軟禁
史書中對于李淵的遜位描述得總是迷霧重重,多方掩飾,擺弄出一副父慈子孝的和諧畫面,而實際卻不然。李世民雖為一代明主,可是對待兄弟的孩子卻是絕情狠辣,李淵曾苦苦的哀求其放建成、元吉十個孩子一馬,可是等來的卻只是冰冷的屠刀,這令太上皇傷心之余,更多的是恐懼,一個能對兄弟和侄子絕情之人,對待他這個父親也定然不會顧念情誼,所以之后的李淵以其老道的經驗和豐富的政治能力開始適時的避退。
在蔡磊《唐高祖的晚年歲月》中,有這樣的描述:李世民以極其嚴厲的方式罷免了李淵的心腹,昔日的宰相裴寂,怒斥其是造成武德期間“政刑紕繆”的罪魁,實則是“指桑罵槐”,暗指李淵,畢竟在武德后期,李世民政治劣勢明顯,所以借此以抒心中不快。在知道了此事后,仍舊居住在太極宮中的太上皇立馬搬出了此宮殿,而搬進了昔日為李世民所建造的弘義宮,一個規(guī)模比東宮、太極宮小很多的地方,后被改名為大安宮。
遷居于大安宮的李淵,內心是凄涼的,前半生風云際會,也算是英雄一世,沒曾想創(chuàng)立大唐帝國后僅僅九年的時間就淪落為階下囚,這種云端跌入地獄的感覺實在難受卻又無可奈何!
人們總是認為,雖然李淵退居幕后,可好歹是太上皇,應該可以享享清福,而歷史上也說其后半生整日鶯歌燕舞,樂得逍遙。實則恰好相反,居住在大安宮中的李淵,此刻的心境是凄苦的,他時刻被李世民所監(jiān)視,形同軟禁。
史書記載,李淵是酷愛游獵的,在唐朝尚未一統(tǒng)天下之時,李淵就時常打獵游玩,可是在成為太上皇,居住在太極宮和大安宮的這段日子當中,他幾乎都不曾外出,那就更別說卻游獵了,由此可見,李淵的堪憂處境。
雖然也有記載在招待使臣之時,李世民和李淵之間其樂融融,可是從推測看,這乃是李淵配合李世民所上演的戲碼而已。例如,李世民曰:“昔漢高祖亦從太上皇置酒此宮,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這足以表現(xiàn)出李世民對李淵的嘲諷和不尊敬。
李世民避暑從不帶李淵,李淵也從不跟從
太極宮雖然營造出理想的狀態(tài),可是卻正好處在長安城地勢最低的一塊洼地上,長安的夏天經常下雨,溫度又高,太極宮因此潮濕而燥熱,這令一身傷痛的李世民極為不舒服,為此他都要出長安城避暑,而隋帝國所建造的九成宮就成為了李世民的一個選擇,不過李世民避暑從來不曾帶李淵。
公元632年,馬周上疏,指責李世民去避暑也不帶太上皇,說其不孝??赡苁瞧扔诔暗膲毫Γ钍烂駴Q定請李淵同去九成宮避暑,而李淵的回答是:“那是隋文帝咽氣的地方,我不愿去”以此拒絕了李世民的邀請。而筆者認為這更多的是李淵不愿和李世民待在一起。
李世民為李淵修建大明宮,這是“孝”還是“壓力”使然
大明宮自唐高宗和武后時期成為李唐的政權中心,活躍于唐帝國二百多年的進程中,是當時世界上最為雄偉的工程,而這卻是始于李世民的一片“孝心”。
李世民在馬周的建議下,決定為太上皇修建宮殿避暑,于是這才有了大明宮的動工。關于大明宮修建的目的,有多種說法,其中不乏李世民的私心作祟,要說這是李世民的孝心使然,可從種種跡象來看,晚年的李淵實在凄涼且可憐,甚至活于恐懼之中,所以我們更加推斷這是李世民在擺姿態(tài),在昭示天下,他李世民一刻也沒有忘記為太上皇盡孝,更有甚者,李世民是打著盡孝的名義而行自我享受的私心。
不管目的如何,大明宮如期東宮,可是始料未及的是,不久李淵就病逝了,這個史書上懦弱卻一手創(chuàng)立大唐王朝的開國太祖就這樣于不甘和痛苦中死去,留下的是后世對其的“嘲諷”。
死后的李淵陵墓,表明了晚年的可憐以及李世民的狠辣
按照禮制,帝王陵寢一般都是九丈高,可是李淵的獻陵卻是只有六丈,而相比于太宗之長孫皇后的昭陵,形成鮮明對比,一個開國太祖竟然不如兒媳的規(guī)模,這說出來實在令人感慨,為此魏征曾抱不平。
由此一事足可以看出,李世民心中對待其父李淵是多么的絕情,皇權令其六親不認,不僅弒兄殺弟,斬絕十個侄子還將父親軟禁,雖然文治武功光耀千古,可是奪權手段不免成為其一生不可抹去的污點。
太極宮、大安宮、大明宮,三個宮殿,可以看做是李淵從極盛到極衰的過渡,其中更是展現(xiàn)出兩代帝王,父子之間的恩怨糾葛,令人不得不嘆:最是無情帝王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