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幸福的中年
“我的工資里就含有挨罵受辱的錢?!?/span>
最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私企上班的梁女士,一踏進公司,就看見老板黑著一張臉在等她。
她瞥了一眼手機,遲到3分鐘而已。梁女士想溜到自己的工位上去,但老板不準備放過她。
老板口吐芬芳,用難聽的字眼罵了十幾分鐘。梁女士漲紅著臉,小心翼翼地解釋,態(tài)度即卑微又可憐。
老板離開后,一個剛入職不久的年輕人義憤填膺,他問梁女士:
“你怎么這么能忍?他這是人格侮辱!換做是我,定要狠狠地罵回去,然后拍桌子辭職,不伺候了!”
梁女士面無表情地回答: “只要不辭退我,我就一定能忍下去。我的工資里就含有挨罵受辱的錢?!?/span>
年輕人瞪大眼睛看著她,就像是看見了一個史前怪物。
梁女士懶得跟他多說。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哪懂中年人的苦處?
要不是昨夜在醫(yī)院陪床母親,她今天怎會遲到?要不是為了上中學的兒子,她也很想一拍桌子轉身走人。
梁女士目前的狀態(tài),并不是個例。需要照顧的父母、日益叛逆的孩子、錢永遠不夠花的拮據(jù)、漸漸衰老的身體,讓不少中年男女覺得,每一天都那么難熬。
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不幸福的中年”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盡管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個人受教育水平等不同,但居民最不幸福的年齡段就是35歲到55歲,“中年危機”成了一個躲不開的魔咒。
有句話是這么形容的: 中年危機就是感覺自己變成了篩子,從財富、健康、到家庭,都在一點點漏。
2 中年危機,不完全是經(jīng)濟的問題,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才是最大問題
44歲的中年男子,沒有告知任何人,就離家出走了,留下了一張給妻兒的紙條:
“別找我,我想回來時,就會回來; 不想回來時,找也無用?!?/p>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讓他如此想逃離?
并不是生存壓力大。實際情況是,他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白手起家,闖下了一片天地,在業(yè)界內(nèi)小有名氣。
他需要付出的是每天高負荷的工作、人前人后的各種角色轉換、陪不盡的笑臉、敬不完的酒……
有一天,準備和閨蜜出街的妻子,一邊在鏡子前精心打扮,一邊埋怨他,上周他出差香港,讓他買的那件衣服他又忘買了。
他默不做聲,妻子嘮叨個沒完。他走過去撫著妻子的肩膀,看著鏡中兩顆腦袋,一個烏發(fā)如云,一個白發(fā)已半。
他只問了一句: 你知不知道,男人也有“青絲變白發(fā)”的憂郁?
半年后,他賣掉公司,把錢都留給了家人,然后一個人離開了生活的城市。
一年后,有個親戚家的孩子旅游回來告訴親友,在一個邊境小城里看見過一個“長得像他”的人,胡子拉碴,翹著二郎腿,端著個大瓷缸子喝茶。
男人并不是沒有責任心的人。他只是活得像個夢,一夢醒來,對人生的奮斗意義產(chǎn)生了虛無感。
美國作家約瑟夫· 坎貝爾說過一句話: 中年危機好比是,當你爬到梯子頂端,忽然發(fā)現(xiàn)梯子架在錯誤的墻上。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有勇氣,重新再搭一次梯子呢?
英國作家毛姆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里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男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和妻子兒女生活在倫敦。他是一個證券經(jīng)紀人,一家人生活優(yōu)渥,和和美美。
在可預見的未來里,他們的美好生活會一直延續(xù)下去,直到兒孫繞膝,在家人的陪伴下,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然而,思特里克蘭德40歲的時候,突然不想要這樣的幸福了。他拋家舍業(yè),一個人去了巴黎。
令人驚訝的是,思特里克蘭德并不是移情別戀,也不是發(fā)了大財要獨享。
他只是想要畫畫,完成少年時代的一個夢想!為此他不惜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眼中的人渣。
面對妻子請來勸他回家的人,他說“已經(jīng)養(yǎng)了妻子十七年,該是她自己養(yǎng)活自己的時候了”;
又說“倆個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對他們已經(jīng)沒有什么特別的感情了”……
思特里克蘭德背負著罵名,過著落魄潦倒的生活,直到死于窮困和疾病,他也沒有為他的選擇遺憾過。
能活成這般的中年人,需要極大的勇氣,以及壯士斷腕般的決然。
中年人群體中的極大多數(shù),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他們無法拋下肩上的責任和義務。
一個網(wǎng)友說:
如果父母已不在,如果沒有子女,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月亮,可是我肩上還有責任……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做不到為了心中的月亮委屈了自己最愛的人!理想與現(xiàn)實中的糾結,更多的是責任。
此話不虛??v使千般不如意、萬般不自由,可誰又能輕而易舉地不顧老、不顧小?
普通人做不到弦一法師那樣的四大皆空,除了一往直前,人生別無選擇。
作家池莉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人到中年,周圍幾乎沒有人可以幫你。父母、伴侶、 孩子,全是吸你能量的。
在這個漫長的人生過渡期,只能短暫逃離、修整自我,再回到煙火繚繞的凡俗生活。
前幾年在網(wǎng)絡上大火的網(wǎng)紅李子柒,很多人指出,她鏡頭前展示的并不是真正的農(nóng)村生活,但這并不妨礙大把的中年男女也粉她。
這很好理解:
在困于各種“中年危機”的人眼里,她“演出”了他們對生活的向往,那就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不被打擾的空間、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一言以概之——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困于家庭、社會、責任、義務,絕大多數(shù)的中年人不會真的過上那種“無掛無礙”的生活; “隨心所欲”只是遠方與夢想。
3 最有責任感的一個群體,中年人活成了人生典范
社會對這個年紀的人,格外苛刻。一不小心,還被譏諷為“中年油膩”。但就是這個群體,抗下了人生的所有坎坎坷坷。
年近50的健司,在日本一家服裝公司做營業(yè)員。金融危機一來,公司對健司這樣的員工提出苛刻要求:
工資減半,砍掉津貼、獎金,工作量增加二分之一。
能接受就留下,不接受就辭職。
想到家里的3個孩子和無業(yè)的妻子,健司咬咬牙答應了。
每月約20萬日元(約1.6萬人民幣)的收入,必須省之又省,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
無奈之下,健司走上了兼職副業(yè)的求生之路。每天下班后,再去做份工。
這一干就是12年。
最開始是在一家物流公司做搬運工,一周去三次。
從服裝公司下班后,健司匆匆趕到物流公司,一直干到凌晨兩點。洗個澡后,在倉庫的臨時宿舍里打個旽。
到了6點鐘第一班電車運行時,健司搭電車回家,換好衣服再到服裝公司上班。
淪落到不分黑白地賣苦力,健司的心里著實不好受。
但每月多了8萬日元的收入,3個孩子的生活也更好了些??粗⒆觽兊男θ荩∷居X得,就算他做苦力到死,也是值得的。
咖啡店夜班做三明治、游泳學校的兼職教練、裝修公司的工人、公寓的保潔……12年里,健司把休息時間都用來兼職。
12年前,孩子們還在上中學; 12年后,孩子們都在東京安居,有了工作和家庭。
離休后的健司最喜歡的事,就是和妻子一起,去東京探望3個孩子。
找到奮斗意義的健司是幸運的,他也為中年人解開了中年困惑:
只要心中有所疼所愛的人,你必會走過這段艱難人生。
你要活得像個英雄,為你所愛的老老小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