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高血壓是最常見、發(fā)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血壓大于等于140/90mmHg,即為高血壓。高血壓是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如飲食、缺乏體力活動、吸煙、過量飲酒、精神應激)相互作用的結果,大多數起病緩慢,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僅在測量血壓時才被發(fā)現,容易導致診斷延遲。高血壓常見的癥狀有頭痛、頭暈、心悸、疲勞、脖子板緊等,也可能有鼻出血、視力模糊等較嚴重的癥狀,如果突然出現嚴重的頭暈或眩暈,要警惕腦血管病,也可能是降壓過度或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
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在于對心、腦、腎、眼等組織和器官的損害,也是高血壓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長期高血壓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擴大,即高血壓心臟病,顯著增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的風險。長期高血壓還可使腦血管發(fā)生缺血和變性,形成微動脈瘤,促進腦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腦出血和腦血栓的風險。長期高血壓還可使腎小球內囊壓力升高,腎小球纖維化,腎動脈硬化,導致慢性腎衰竭。長期高血壓還可引起視網膜小動脈痙攣,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視網膜出血,嚴重者可引起失明。
高血壓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常用的一線降壓藥包括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吲達帕胺,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控釋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緩釋片等,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阿替洛爾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如依那普利、貝那普利、培朵普利等,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厄貝沙坦、纈沙坦等。治療高血壓有效的中成藥包括:
天麻鉤藤顆粒:天麻鉤藤顆粒屬于清熱解毒、平肝息風類中成藥,組方為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牛膝、鹽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烏藤、茯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安神之功效,用于肝陽上亢所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眼花、震顫、失眠,高血壓見上述證候者。用法用量為一次1袋(5g),一日3次。
松齡血脈康膠囊:松齡血脈康膠囊屬于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組方為鮮松葉、葛根、珍珠層粉,具有平肝潛陽,鎮(zhèn)心安神之功效,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壓病及原發(fā)性高脂血癥見上述證候者。用法用量為一次3粒,一日3次。
清肝降壓膠囊:清肝降壓膠囊屬于益腎聰耳、滋陰清熱類中成藥,組方為制何首烏、夏枯草、槐花(炒)、桑寄生、丹參、葛根、澤瀉(鹽炒)、小薊、遠志(去心)、川牛膝,具有清熱平肝,補益肝腎之功效,用于高血壓病,肝火亢盛、肝腎陰虛證,癥見眩暈、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腰膝酸軟、心悸不寐、耳鳴健忘、便秘溲黃。用法用量為一次3粒,一日3次。
杜仲平壓片:杜仲平壓片主要成分為杜仲葉,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適用于高血壓,頭暈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軟等癥。用法用量為一次2片,一日2~3次。
杞菊地黃膠囊:杞菊地黃膠囊組方為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鹽制),具有滋腎養(yǎng)肝之功效,用于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高血壓見上述證候者。用法用量為一次5~6粒,一日3次。
半夏天麻丸:半夏天麻丸屬于燥濕化痰類中成藥,組方為法半夏、天麻、黃芪(蜜炙)、人參、蒼術(米泔炙)、白術(麩炒)、茯苓、陳皮、澤瀉、六神曲(麩炒)、麥牙(炒)、黃柏,具有健脾祛濕,化痰熄風之功效,用于脾虛聚濕生痰,眩暈,頭痛,如蒙如裹,胸脘滿悶,尤其適用于伴有心、腦、腎、外周血管等靶器官損傷的高血壓患者。用法用量為一次6g(1袋),一日2~3次。
眩暈寧顆粒:眩暈寧顆粒組方為澤瀉、白術、茯苓、陳皮、半夏(制)、女貞子、墨旱蓮、菊花、牛膝、甘草,具有健脾利濕,益肝補腎之功效,用于痰濕中阻、肝腎不足引起的頭昏、頭暈,也適用于伴有靶器官損傷的高血壓患者。用法用量為一次8克,一日3-4次。
最后,根據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高血壓應辯證施治,如風陽上亢證可選擇天麻鉤藤顆粒、松齡血脈康膠囊或清肝降壓膠囊,肝腎陰虛證可選擇杜仲平壓片或杞菊地黃膠囊,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心、腦、腎、外周血管等靶器官損傷的瘀血內阻等臨床表現時,可選擇半夏天麻丸或眩暈寧顆粒。目前在高血壓的治療中,中成藥治療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與常規(guī)西藥聯合具有協(xié)同作用,增強降壓療效,提高血壓達標率。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