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州生活,看「惠州新聞」
生活的道路上,
有蟲鳴鳥啼相伴,
有自然風光相擁。
人們踏著腳下這片熱土,
安定、嫻靜、幸福,
對未來充滿向往。
然而,
您可曾想過、看過,
100年以前,
她是什么模樣?
仿佛時間流轉。
百年前的惠州,
一幅幅舊照訴說著歲月變遷。
百年后的惠州,
一張張新圖將過去微笑作別。
臨江城墻、東新橋、文筆塔、
泗洲塔、文星塔……
一個個為惠州“代言”的標志性景觀,
有著許多人不曾知道的模樣和故事。
當年,西枝江口東岸為歸善縣城,西岸為惠州府城。據相關資料記載,當年蘇東坡見兩岸民眾渡舟往來不便,便上書地方官修成鐵鏈鎖舟的東新浮橋。自此,府縣兩城通暢,橋頭的圩市、碼頭客商云集。天晴,“歌呼雜閭巷,鼓角聞枕席”,熙攘繁榮;雨后,“群鯨貫鐵索,背負橫空霓”,奇景瑰麗。1938年10月15日,惠州城第一次淪陷,日軍退出時把東新橋炸斷。東新橋幾經興廢,如今,站在東新橋上,腦海里還能否拼湊出那些繁華歲月、落寞滄桑?又是否感嘆如今時光靜好?
上圖:民國初期的東新橋為船搭浮橋。 (翻拍)
下圖:如今的東新橋。
當年,沿東江、西枝江、西湖修建的高大城墻,守護著惠州古城內人們的安危?;葜莞潜泵娴某╅T是溝通城內外的重要通道,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但20世紀20年代前的1000多年,從未陷落。民謠傳:“鐵鏈鎖孤舟,浮鵝水面游。任君天下亂,此地永無憂。”現(xiàn)在,站在北面城墻往外看,墻外道路綠樹成蔭,江水不竭奔流,遠處能看見多座鋼筋混凝土橋梁,景色開闊,讓人心醉。
上圖:清朝末期在合江樓上拍攝的橋東。 (翻拍)
下圖:如今在合江樓上拍攝的橋東。
上圖:民國初期的東江碼頭。(翻拍)
下圖:如今的東江碼頭。
合江樓旁的文筆塔、下角三臺石的文星塔與西湖泗洲塔,合稱“惠州三塔”。文筆塔建于清同治年間,傳說它是古人奮發(fā)圖強的精神標桿。抗戰(zhàn)期間,文筆塔雖歷經風雨戰(zhàn)火,卻依然屹立。文星塔與泗洲塔外形相似,相傳出自師徒二人之手。如今,兩塔一東一西,遙相呼應,每當鸛雀振翅飛翔,仿若進入仙境。
上圖:民國初期在孤山拍攝的泗洲塔聳立在西山上,山腳下是一塊塊農田。(翻拍)
下圖:站在孤山眺望,古老的泗洲塔與江對岸的現(xiàn)代建筑遙遙相望。
民國時期,惠州的面貌與今日也大有不同。從前,在飛鵝嶺上看橋西,是幽幽江水環(huán)抱的破爛老平房;如今高樓林立,道路通暢,充滿現(xiàn)代感。從前,在孤山上看泗洲塔,塔尖高聳,山腳下是一塊塊農田;如今塔周植被覆蓋,每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更顯美麗。從前的包公巷,散發(fā)著濃郁市井味;如今的包公巷,古老而生機勃勃……
上圖:民國初期的橋西。(翻拍)
下圖:如今從飛鵝嶺遠眺,橋西高樓林立。
一座城市不斷歷經著百年流轉,
我們欣賞她現(xiàn)在的模樣,
而她曾經的模樣,
也不該被遺忘。
因為,
從她的臉上,
我們能看到一座城市
變遷的自然生命脈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