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用史實來回答你三者之才。
“驚世鬼才”郭奉孝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省禹州市),初為東漢末年群雄袁紹麾下,后成為曹操麾下重要謀士,任司空府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謚號貞侯。
郭奉孝是一個戰(zhàn)略眼光很足的謀士,早年是袁紹麾下,要知道當時的袁紹是中原最大的諸侯,有多少謀士擠破頭都想效忠,但是郭嘉以一句“夫智者審于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yè),難矣!”就果斷離開了袁紹
直到后來遇到了曹操。兩者都發(fā)出了感慨。曹操與郭嘉討論天下大事后說:“使孤成大業(yè)者,必此人也。(能令我成就大業(yè)的,一定是這個人。)”而郭嘉出門后,亦高興的說:“真吾主也。(果然是我主公。)”便被表為司空府軍師祭酒。
唐玄宗李隆基:“孝文之得魏尚,虜不足憂;太祖之見郭嘉,知成吾事?!?/span>
現(xiàn)在很多讀者會通過官職的比較了比較荀彧和郭嘉的上下。的確荀彧是尚書令。官職遠勝于郭嘉。但是要清楚一點,荀彧的尚書令是漢朝的官,收天子表。而郭奉孝的軍事祭酒,是司空府下的職位。換句話而言,郭嘉是曹操的人,而不是漢室的人。像這樣的例子,比如東吳的大都督周瑜,漢朝沒有在東吳冊封大都督,是孫權(quán)冊封的,換句話而言。就是周瑜是孫家的人,而不是漢室的臣。
曹魏的“吉祥物”
'計控劉備”劉備早期被呂布擊敗,丟失徐州,程昱主張殺之而后快,郭嘉亦認為劉備有萬人敵關(guān)羽、張飛跟隨,而劉備得人心,不會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shù)世的禍患?!嗽缧┙⑶‘?shù)奈恢谩!币馑季褪且浗麆?/span>,但曹操卻不接納軟禁劉備的計謀,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198年,曹操東征呂布,呂布固守城池,曹軍疲乏,曹操有意退兵,但郭嘉與荀攸都認為必敗呂布,建議用水計強攻,果然攻克呂布。不久,劉備借口攻打袁術(shù)而離開曹操的勢力中心,程昱、郭嘉曾再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shù)了!”但當時劉備已走,而且果然奪了下邳,對抗曹操,曹操大嘆不應放走劉備,便決定與袁紹開戰(zhàn)前,先東征劉備,眾將領(lǐng)都擔心袁紹會南下,但曹操不認同,郭嘉亦認為先東征較為務實。最后曹軍遂大破劉備,解決了東邊的問題。
接下來計算孫策的死期,十勝十敗論,就不一一細說了。
負責曹操早期軍事生涯的一共有3人,郭嘉,荀攸,程昱。荀彧是主管內(nèi)政,很少去到前線,荀攸為曹操“謀主”,而郭嘉為何那么得到曹操的信任?主要有三、
一:“奇謀百出,算無遺策”郭嘉善用奇謀,行事不拘小節(jié)??偸窃诓懿侏q豫進退兩難的時候,幫曹操作出決策,而郭嘉抉擇從未出過錯。這在三國里面很少見。
二:郭嘉匯眼識主,郭嘉早期是侍奉過袁紹,面對袁紹的位高權(quán)重絲毫無感,反而是對當時并不強大的曹操敬重有加。曹操同樣認可郭嘉的能力,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
三:戰(zhàn)略遠見可怕,對他人的心理與性格都能推測清楚,如劉表、劉備、孫策、袁紹、袁譚、袁尚等都被其推測過,極其準確,又能精確地表達事情,曹操也大贊“只有郭奉孝能明白我的心思。”
郭嘉在生時,曹操可謂征呂布,破袁術(shù),滅袁紹。統(tǒng)一北方,成為天下最強大的諸侯
郭嘉死后:曹操赤壁慘敗,漢中之戰(zhàn)慘敗,樊城戰(zhàn)役差點被打到遷都。
郭嘉的能力,后世人或許會不認可,但是他活著的那幾年給他主子帶來的功業(yè),是整個三國時期無謀士可以媲美、
“佐王之才”荀文若
荀彧出身潁川荀氏,孫卿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其叔父荀爽領(lǐng)袖士人,97日做到三公高位。荀彧“少有才名”,南陽名士何颙曾經(jīng)贊其為“王佐之才”。189年,舉為孝廉,守宮令,再遷亢父令(音“剛甫”),棄官不就。董卓亂政,荀彧認為潁川為四戰(zhàn)之地若兵禍興起首當其沖,勸鄉(xiāng)人轉(zhuǎn)走它地以避禍亂,眾人留戀故土,不愿搬走。荀彧獨自將宗族大小遷往冀州投靠韓馥,后來潁川果然受到兵禍之苦。
東漢末年關(guān)東聯(lián)軍討伐董卓,但貌合神離,互相侵奪。荀彧到達冀州時,渤海太守袁紹已襲取韓馥之位。袁紹奉荀彧為上賓。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于191年投奔東郡太守曹操,曹操大喜過望盛贊其為:“吾之子房(張良)也?!?/span>遂任為奮武司馬,時年廿九。一年后再為鎮(zhèn)東司馬。
荀彧和郭嘉不一樣,郭嘉是死心塌地的忠于曹操,而荀彧則是與曹操的早期有個共同志向,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锓鰸h室。荀彧后期都因為志向不同而與曹操決裂。荀彧是除了是曹魏的家臣外,更是漢臣。荀彧于曹操更像一個合作伙伴。
荀彧的作用最重要是替曹操穩(wěn)定后方,曹操挾天子的時候,各方勢力或多或少都和獻帝有暗地里的聯(lián)系。曹操為啥可以名正言順地征討四方?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漢獻帝在曹操手上。某種程度上,曹操的所作所為在當時的是得到正統(tǒng)的支持。
196年8月,荀彧時34,提出迎漢獻帝到許昌,不久就任侍中,守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多次出謀畫策,也舉薦了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謀士,建立起一個陣容強大的智囊團,成為曹操集團中首席謀士。205年,河東叛亂,曹操讓荀彧舉薦賢才,荀彧曰:“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當難,智足以應變”。曹操遂讓杜畿為河東太守。杜畿到任后,平定叛亂,廣施仁政,在位16年,政績獲譽天下第一。207年,荀彧食邑千戶,前后共計2千戶,還要授以三公,荀彧使荀攸推辭十幾次才作罷。
212年,董昭等人推舉曹操進爵“魏公”,但荀彧認為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表示反對。曹操雖然口頭答應不作魏公,但心頭不忿,亦因此曹操對荀彧不悅。不久之后,曹操軍至濡須,正好曹操南征孫權(quán),派荀彧到譙犒軍,任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jié),參丞相軍事,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憂郁而死(一說服毒自殺),終年49歲。
曹操送空食盒的情節(jié)純粹是《三國演義》虛構(gòu)的,歷史上絲毫根據(jù)都沒。哪怕兩人再不和,曹操都不會殺害他,畢竟荀彧是追隨了曹操近30載的謀士。
“忍世奇才”司馬懿
司馬懿家族數(shù)代為官,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當時正是東漢末年亂世,司馬懿“??挥袘n天下心”。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南陽太守楊俊曾見過少年司馬懿,他說司馬懿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span>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fā)現(xiàn)他有“狼顧之相”,心里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guān)系很好,而得以無事。
司馬懿在上邽興屯田,京兆、天水、南安興冶鐵,穿成國渠,筑臨晉坡使雍涼足食,并有余力供給關(guān)中不足。后來又大興屯田于淮北,穿廣槽渠。
司馬懿曾向曹操建議軍事屯田制,而曹操采納后不久便病逝了(曹操死前已經(jīng)有屯田制)。管理軍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將、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員,都是在曹丕稱帝后的黃初年間(220—226年)設(shè)置的。所以,事實上軍屯的推廣在曹丕時期。曹魏軍屯其主要基地設(shè)置在和孫吳、蜀漢對立的地帶(淮河南北以及上邽、長安、槐里、陳倉等地),而這里基地的開創(chuàng)都經(jīng)過司馬懿的督工:
曹操時魏國就曾“開募屯田于淮南”(《三國志·魏書·倉慈傳》),但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馬懿主持對吳作戰(zhàn)時,始與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chuàng)建軍屯。。正始四年(243),司馬懿又‘在于積谷,乃大興屯田,廣開淮陽、百尺二渠,又修諸陂于潁之南北,萬余頃。自是淮北倉庾相望,壽陽至于京師,農(nóng)官屯兵連屬焉?!蛴麖V田積谷,為兼并之計,乃使鄧艾行陳、項以東,至壽春地’(《晉書·食貨志》),使得‘遂北臨淮水,自鐘離而南橫石以西,盡沘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營,營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廣淮陽、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大治諸陂于潁南、潁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萬頃,淮南、淮北皆相連接。自壽春到京師,農(nóng)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
很多人對于司馬懿的理解,還是停留在,面對蜀國堅守不出,龜縮。在朝堂內(nèi)勾心斗角,卑鄙小人的形象。
歷史上的司馬懿被《三國演義》黑得可怕,羅貫中老爺子是歷史第一諸葛吹和各種黑。他把同期的所有歷史人物黑了一遍,來吹諸葛亮
在司馬懿的屯田制內(nèi)政管理下,魏國糧食得儲備飛漲。國力恢復得極為迅速。在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鄧艾、王基、州泰等人,如虞預所說,經(jīng)略之才可謂遠矣
征戰(zhàn)四方:
司馬懿的軍事能力,只配備諸葛亮打得龜縮??怕是個傻子吧?
鋒芒初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任丞相軍司馬,指出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xiāng)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派任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七月,關(guān)羽攻荊襄,圍魏將曹仁,水淹于禁七軍;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劉。
樊城戰(zhàn)役,關(guān)羽一戰(zhàn)震華夏,蜀國大將關(guān)云長,以荊州為本部,引5萬大軍討伐曹操,攻占樊城,敗魏大將于禁,斬先鋒龐德,圍堵大將曹仁。
一時之間,魏國朝堂為之震蕩,曹操萌生遷都洛陽的想法。蔣濟、司馬懿等人當時勸阻:“于禁是被洪水所淹,不是戰(zhàn)敗失守,所以國家大計并沒受損,現(xiàn)在遷都既示弱于敵,又使人心不安;劉備、孫權(quán)外親內(nèi)疏,現(xiàn)在關(guān)羽得意,孫權(quán)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quán),坐山觀虎斗,則樊城之圍自解;
此乃驅(qū)虎吞了之計
率兵驅(qū)吳國:
青龍七年(226年),曹丕逝世。孫權(quán)得知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孫權(quán)一路為魏軍所敗,撤兵而走。司馬懿擊敗諸葛瑾,并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余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新城戰(zhàn)役,斬孟達:
司馬懿的軍事才略還表現(xiàn)在孟達叛魏事件上。孟達原為蜀漢降將,曹丕命他守新城(今湖北房縣)。曹丕死后,孟達欲叛魏歸蜀。司馬懿偵知消息后,一方面寫信麻痹孟達,一方面遣軍進討,八日內(nèi)行軍一千二百里。孟達給諸葛亮信中認為司馬氏率軍來討,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所以當司馬懿提前二十余日趕來時,完全打亂了他的叛亂計劃。司馬懿前后總共只用了十六日,即破上庸,斬殺孟達。
統(tǒng)兵抵蜀: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手就在于這幾次正面交鋒。當然歷史也不會像軍事聯(lián)盟那樣子,司馬懿是諸葛亮的小迷弟。畢竟在面對諸葛亮之前,司馬懿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數(shù)場大戰(zhàn)的洗禮,而諸葛亮也經(jīng)歷了數(shù)場大敗的磨礪;對于諸葛亮這個在北伐之前絲毫沒有統(tǒng)兵經(jīng)驗的初哥,是很好的經(jīng)驗教訓。
兩者對戰(zhàn)的目的不同。
諸葛亮:打出祁山,進攻魏國內(nèi)部,獲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資源。
司馬懿:抵御蜀國進攻。
由此可知:司馬懿要做的只是抵御蜀國的進攻,而不是滅掉蜀國。由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率4萬大軍攻打陳倉郝昭的2000兵馬,可知。諸葛亮是個不善于攻城戰(zhàn)的軍師。
司馬懿抵達西部戰(zhàn)線就明確一點:防守,讓蜀國進攻。反正他們4萬兵都打不下陳倉。何必折騰,出去打肉搏戰(zhàn)?沒腦子吧?
諸葛亮:逼他們出來打,不能攻城,我4萬軍都拿不下陳倉,不能戰(zhàn)攻城了。逼他們野戰(zhàn),罵他們羞辱他們,在名譽上詆毀他們。
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在謀略上來說,司馬懿已經(jīng)搶占先機了。到這里肯定會有很多諸葛迷噴我,說什么“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武廟十哲”等等。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是因為司馬懿害怕自己中計了,是諸葛亮用死訊來騙司馬出來野戰(zhàn)。所以謹慎退步。
“武廟十哲”,我不多與評價,畢竟唐肅宗也不是什么好東西。我只記得史官陳壽曾經(jīng)這樣評價“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肯定了諸葛亮的內(nèi)政,而否定他的軍事能力。
再說,你建個廟就能洗白白。袁崇煥還替魏忠賢建過生詞。明末年間還有很多人替魏忠賢立廟呢
平定遼東
這一戰(zhàn),應該是司馬懿一生中難度最大的一戰(zhàn)。
青龍五年(237年),原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對抗朝廷
東遼公孫家,世代經(jīng)驗,擁有極高的自主權(quán),地處偏遠,有藩國之勢,若不討伐,便成一國。
魏明帝曹叡遣59歲的司馬懿率軍4萬,前往征討,六月進至遼水。
公孫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shù)萬,依遼水圍塹20余里,堅壁高壘,阻擊魏軍。司馬懿采用聲東擊西之計,佯攻圍塹,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直取公孫淵根據(jù)地襄平,迫使敵軍放棄圍塹回軍救援襄平。司馬懿督軍回首山,迎戰(zhàn)敵援軍,三戰(zhàn)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
適逢連降大雨,遼水暴漲,平地數(shù)尺,魏軍恐懼,諸將思欲遷營。司馬懿下令有敢言遷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違令被斬首,軍心始安。公孫淵軍乘雨出城,魏將領(lǐng)請求出擊,司馬懿不予采納。一月有余,雨停,水漸退去。魏軍完成對襄平的包圍,起土山、挖地道、造樓車、鉤梯等攻城器具,晝夜強攻。守軍糧食將盡,軍心動搖,楊祚等先降。
正史上三者能力各有所廠;郭奉孝雖然奇謀百出,但是沒當過統(tǒng)帥,進限于軍事。
荀彧在政治上的建樹遠超于軍事上的建樹,但是在軍事上荀彧的戰(zhàn)略眼光也異常獨到,可惜終為漢臣。后期與曹公貌合神離
司馬懿:無論在內(nèi)政上面或者軍事上面都有不凡的建樹,能力越大野心就越大,無論他有心還是無意。當他滅掉曹爽時,已經(jīng)注定了曹氏式微。唯一厚道是司馬懿位極人臣,卻終不稱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