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晚期以來,由于中國積貧積弱,外加西方殖民侵略,所以不少學者進行反思,認為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傳統(tǒng)文化的作祟,而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漢字。因此就誕生了這么一個邏輯:拯救中國,就要掃除舊文化;要掃除舊文化,就要先廢除漢字!
這種“漢字無用論”,甚至是“漢字有毒論”,如今看來讓人不可思議,但在當時卻是頂尖知識分子的一腔熱血,在尋求救國之道。魯迅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譚嗣同主張“盡改漢字為拼音文字”,錢玄同認為“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字”,贊同廢除漢字的文人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枚舉。
那么,中國漢字究竟有沒有用呢?其實,作為文化的載體,漢字才是中華文明的根本之一,一旦缺少了這一載體,就相當于沒有身體的靈魂,即便重新找到一具身體(換一種語言形式),也肯定不如“原配”的合身,就比如同音詞(比如“條理和調(diào)理”,“樹木和數(shù)目”,“游船和郵船”,“公式和攻勢”)該如何處理?
而且,每一個漢字背后都有悠久的歷史來源,可以讓人望字明意,而一旦廢除漢字使用拼音,那么文字就只能變成一種單純的符號。
對于這一問題,有學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一針見血的指出:在漢字文化圈的五個國家中,都可以算是軍事強國,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眾所周知,漢字文化圈里有五個國家,即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越南。這五個國家都可謂是強國,中日不必多說,越南曾讓法國美國飲恨,韓國朝鮮一對兄弟如今是公認的強國。
其中,盡管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四個國家都有“去中國化”的廢除漢字(日本是保留部分漢字,其他三國全部廢除),但不可否認的是,都是長期受到漢字和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一個未經(jīng)證實的消息,有傳聞說韓語使用不太方便,韓國有學者呼吁重新使用漢字。
漢字文化圈的這五個國家,為何能夠全部崛起,沒有一個弱國呢?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點卻不容忽視,即: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文化,對這五個國家的影響。注:中國自不必說。
在古代歷史上,朝鮮半島和越南,幾乎全部照搬中國文字和制度等,各種書籍也是使用漢字,日本文字和漢字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日本上層人士也幾乎都懂漢語。語言文字的相通,顯然就能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吸取中華文明的成果。
在人文思想、哲學、軍事、科技、國家制度等方面,古代中國有著璀璨的成果。由于文字相通,所以很快就被周圍漢字文化圈所吸收,成為這些國家的底蘊,所以近現(xiàn)代才能崛起。非洲很多國家,沒有文化積淀,即便空有豐富的資源和人力等優(yōu)勢,如今崛起了嗎?
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尊王攘夷是管仲提出的,思想基礎是王明仁的,有充足的人才要感謝朱舜水等等。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崛起,也和中華文明息息相關(guān)。
然而,如果沒有漢字這一橋梁,那么這些國家想要充分而快速的吸取中華文明,難度就相當大了。如今,我們想要了解英國美國,為什么專家建議看原本,而非翻譯本,原因就在于此。
如今,中國已經(jīng)在崛起,而這種崛起的背后,其實就是中華文明的崛起。中華文明的表達,就是漢字。人們可以透過漢字,從古文化經(jīng)典中自由的吸取養(yǎng)分,比如《孫子兵法》如今已經(jīng)成為商戰(zhàn)經(jīng)典。因此,從中國角度來看,漢字有沒有用的答案,可謂一目了然。
至于其他四國,拋開民族自尊心等因素而言,如果繼續(xù)使用漢字,對他們是好是壞?答案很明顯,現(xiàn)在很多外國人都在學習漢字漢語,就是希望能搭上中國這一艘大船,而有些國家卻徹底拋棄漢字漢語,和中華文明來一個切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