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存在著這樣的困惑?
想在職場上大干一場,
卻抓不住升職加薪的機會;
下定決心成長自己,
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在一件事上投入許多精力,
卻又遲遲沒有結果。
當我們沒能做成想做的事情時,我們不禁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自信心遭受打擊。那么做成一件事到底有沒有秘訣呢?
馮唐在《馮唐成事心法》給出了答案:成事是可以修行的。
這本書結合了作者二十年的職業(yè)生涯的經(jīng)驗,融合了麥肯錫為代表的西方智慧和曾國藩為代表的東方智慧,教人們?nèi)绾纬墒拢掷m(xù)成事。
原來,成事,就是要在每一件小事上,有規(guī)律可尋,不走彎路。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的討論:如何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人?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人前狠,背后對自己更狠。
衡量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優(yōu)秀,不只要看他在眾人面前有多出眾,而是要觀察他在背后默默做了哪些常人做不到的事。
作者馮唐在書中分享了求學的經(jīng)歷,當年二十出頭,在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上大學,他也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樣,極不愿意早起,每天缺覺。
但是當時七八十歲的老教授,幾十年如一日,每天7點到達病房,卻要求學生8點之前到即可,自己心生愧疚的同時,也對他產(chǎn)生了由衷的敬佩。
正如那句話說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意思是說,做事的時候,要學會從大方向去考慮問題,落實到一件件小事當中。
真正的猛人,不僅能把大的事情干得出彩,能戰(zhàn)勝自己的欲望和人性的弱點,也能躬身入局,干好每一件不喜歡的事情。
當你能夠耐得住性子干好每一件小事,愿意克服一切困難,成為理想中的自己自然水到渠成。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說: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是原來那個人。
古往今來,當人們失去對事物的主動權時,往往會氣餒和頹廢。要知道,多數(shù)讓我們感覺不舒服的時候,是逆境而不是絕境。
曾國藩曾有三次陷入險境,產(chǎn)生了自殺的念頭。
第一次是靖港兵敗。當時他率領2萬多新練水兵,遇到了異常兇悍的伏兵,看到死傷無數(shù)的同鄉(xiāng),萬念俱灰,跳江自盡,被同鄉(xiāng)救起;
第二次是湖口慘敗。勁敵石達開抓住了湘軍的弱點,把湘軍的戰(zhàn)船分割成兩部分,湘軍大小戰(zhàn)船不能配合,戰(zhàn)斗力銳減。曾國藩認為必敗無疑,又動了跳江的念頭,被部下救起。
第三次是祁門被困。當時他被太平軍以10倍的兵力圍困,激戰(zhàn)了三天三夜之后,湘軍兵力驟減,曾國藩心中打定主意要自殺,幸好門生鮑超領兵趕到,救他于危難之間。
三次絕處逢生的經(jīng)歷,曾國藩頓悟,真正的困境,是因為自己先喪失了自救的勇氣,只有先自救,才能破敵。
曾國藩的屢敗屢戰(zhàn)才是人間真相,是想做事的人最難以打通的關隘。
正如尼采說的,那些殺不死你的,會使你強大。
真正的破局高手都具有反脆弱的能力,他們不會被動等待,而是主動破除威脅,抓住一切反擊機會,爭取被動轉(zhuǎn)主動。
馮唐提出:圓滿的人生狀態(tài),不是得到一切,而是滿足現(xiàn)狀,滿足在路上。
最圓滿的人生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巔峰人生,而是享受當下,只要一直在持續(xù)成長,還在不斷成事的路上,人生就是美好的,有意義的。
我們總以為,成功的人生沒有焦慮。但其實,一直焦慮,一瞬間牛叉才是人間常態(tài)。
作者馮唐在書中提到自己在仁和求醫(yī)的經(jīng)歷:常常被教授教導要有“如臨深淵”的心態(tài),把自己當成患者和死神之間最后一道防線。
因為只有這樣才會對生命更加敬畏,從而更加主動學習跟某種疾病相關的一切知識,在與死神的殊死搏斗中更加有底氣。
這種保有一點焦慮和進步空間的態(tài)度,不但可以激發(fā)出更大的潛能,還能成就更大的事。
那如何做到保有一點焦慮但不患上焦慮癥?
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檢測焦慮程度是否可控。如果在少量焦慮的刺激下,使我們感受到焦慮消逝時的歡暢,那就是可控的。
真正成大事的人,常常會問自己“知道的足不足夠多”,“做的是不是足夠好'。
真正成大事的人,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更好的自己的同時,即使身陷囹圄也能向陽而生。
音樂家莫扎特說,有很多人生用青春的幸福作為成功的代價的。
人終其一生,都要學會成事。
與其被動吃苦,不如學會如何巧妙避開前人走過的坑。
學會試著從成大事的人身汲取經(jīng)驗,管理好自己的成事方法,才能更快地成事,成大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