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篇之濕熱并重(四法)
(一)苦以泄熱,燥以祛濕,宣通三焦
濕熱并重,郁阻中焦,升降失和,身熱心煩,胸脘痞悶,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色黃味臭,舌苔黃膩,甚則糙垢,脈象濡數(shù),或濡滑按之小數(shù).
淡豆豉10克 炒山梔6克 前胡6克 川連6克 厚樸6克 半夏10克 菖蒲6克 杏仁10克 蘆根20克
考源:上方源于《霍亂論》連樸飲,原方主治:濕熱蘊(yùn)服而成霍亂,兼能行氣滌痰。
原方:制厚樸二錢 川連姜汁炒 石菖蒲 制半夏各一錢 香豉 炒焦梔各三錢
蘆根二兩
案:本證為濕熱郁阻中焦,尚未上蒙下流之證。故治療當(dāng)以暢中、行氣為主,暢中則脾升胃降,脾胃之升降復(fù)則濕熱自不能盤結(jié),氣行則水道通,熱隨濕化從小便而去。趙紹琴老于《溫病縱橫》中評(píng)連樸飲證云:“本證屬濕熱并重,治療宜清熱與燥濕并行.方中黃連、梔子苦寒,清熱瀉火燥濕。厚樸、半夏、石菖蒲三藥相配,苦溫與辛溫并用,辛苦開泄,燥濕化濁。半夏又有和胃止嘔之功。豆豉宣郁透熱。蘆根清熱生津。諸藥配伍,為燥濕清熱之良方”。而趙老更于連樸飲中入杏仁、前胡,開肺行氣,通調(diào)水道之意甚明,水道通則濕隨從化,熱從濕化,從水道而出。此即時(shí)刻為邪氣找出路之意。
(二)清其郁熱化其濕邪,通利三焦而退潮熱
濕熱并重,必以脾胃為中心。升降分化無權(quán),必彌漫三焦。濕熱互阻,邪無出路,故潮熱汗出,心煩口渴,胸脘痞悶,嘔惡便溏,小便黃少,舌紅苔灰且垢,脈象濡數(shù)互見。當(dāng)根據(jù)濡數(shù)之偏頗,判斷濕與熱孰輕孰重,決定治療重點(diǎn)。
淡豆豉12克 炒山梔6克 杏仁10克 滑石10克 黃芩10克 陳皮5克 馬尾連10克 片姜黃6克 厚樸6克 半夏10克通草3克
考源:上方源于《溫病條辨》的杏仁滑石湯,原方主治:暑溫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悶,潮熱嘔惡,煩渴自利,汗出溺短。
原方:杏仁〔三錢〕、滑石〔三錢〕、黃芩〔三錢〕、橘紅〔一錢五分〕、黃連〔一錢〕、郁金〔二錢〕、通草〔一錢〕、厚樸〔一錢〕、半夏〔三錢〕。
案:上證為濕熱郁阻中焦,然中焦升降分化無權(quán),必然彌漫三焦,是此證為上一證之進(jìn)一步發(fā)展。故此證在升脾降胃以暢中的同時(shí),還需開宣上焦,清利下焦。上焦開發(fā),則肺氣行,水液四布,而濕從三焦水道而下行;下焦通利,則膀胱氣化,濕從小便而出,熱隨濕散。故治以杏仁滑石湯加
(一)苦以泄熱,燥以祛濕,宣通三焦
濕熱并重,郁阻中焦,升降失和,身熱心煩,胸脘痞悶,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色黃味臭,舌苔黃膩,甚則糙垢,脈象濡數(shù),或濡滑按之小數(shù).
淡豆豉10克 炒山梔6克 前胡6克 川連6克 厚樸6克 半夏10克 菖蒲6克 杏仁10克 蘆根20克
考源:上方源于《霍亂論》連樸飲,原方主治:濕熱蘊(yùn)服而成霍亂,兼能行氣滌痰。
原方:制厚樸二錢 川連姜汁炒 石菖蒲 制半夏各一錢 香豉 炒焦梔各三錢
蘆根二兩
案:本證為濕熱郁阻中焦,尚未上蒙下流之證。故治療當(dāng)以暢中、行氣為主,暢中則脾升胃降,脾胃之升降復(fù)則濕熱自不能盤結(jié),氣行則水道通,熱隨濕化從小便而去。趙紹琴老于《溫病縱橫》中評(píng)連樸飲證云:“本證屬濕熱并重,治療宜清熱與燥濕并行.方中黃連、梔子苦寒,清熱瀉火燥濕。厚樸、半夏、石菖蒲三藥相配,苦溫與辛溫并用,辛苦開泄,燥濕化濁。半夏又有和胃止嘔之功。豆豉宣郁透熱。蘆根清熱生津。諸藥配伍,為燥濕清熱之良方”。而趙老更于連樸飲中入杏仁、前胡,開肺行氣,通調(diào)水道之意甚明,水道通則濕隨從化,熱從濕化,從水道而出。此即時(shí)刻為邪氣找出路之意。
(二)清其郁熱化其濕邪,通利三焦而退潮熱
濕熱并重,必以脾胃為中心。升降分化無權(quán),必彌漫三焦。濕熱互阻,邪無出路,故潮熱汗出,心煩口渴,胸脘痞悶,嘔惡便溏,小便黃少,舌紅苔灰且垢,脈象濡數(shù)互見。當(dāng)根據(jù)濡數(shù)之偏頗,判斷濕與熱孰輕孰重,決定治療重點(diǎn)。
淡豆豉12克 炒山梔6克 杏仁10克 滑石10克 黃芩10克 陳皮5克 馬尾連10克 片姜黃6克 厚樸6克 半夏10克通草3克
考源:上方源于《溫病條辨》的杏仁滑石湯,原方主治:暑溫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悶,潮熱嘔惡,煩渴自利,汗出溺短。
原方:杏仁〔三錢〕、滑石〔三錢〕、黃芩〔三錢〕、橘紅〔一錢五分〕、黃連〔一錢〕、郁金〔二錢〕、通草〔一錢〕、厚樸〔一錢〕、半夏〔三錢〕。
案:上證為濕熱郁阻中焦,然中焦升降分化無權(quán),必然彌漫三焦,是此證為上一證之進(jìn)一步發(fā)展。故此證在升脾降胃以暢中的同時(shí),還需開宣上焦,清利下焦。上焦開發(fā),則肺氣行,水液四布,而濕從三焦水道而下行;下焦通利,則膀胱氣化,濕從小便而出,熱隨濕散。故治以杏仁滑石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