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張三豐銅像 (根據(jù)張三豐自畫像塑) 據(jù)史料研究,張三豐于南宋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時為元定宗丁未二年)四月初九日,出生在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現(xiàn)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xiāng))。他5歲時患眼疾,幸得道長張云庵治愈。他跟隨張道長學習道經七年,過目成誦,并兼讀儒釋兩家之書,為以后人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張三豐32歲時,父母雙亡,他借守孝之機辭去縣令的官職,后離開妻兒和家鄉(xiāng)遠行訪道,直到67歲時(公元1314年),他在終南山遇火龍真人而得大道真?zhèn)鳌?10年后,他到武當山,面壁九年修煉,終于得道成神。他是老子所傳的“隱仙派”(亦稱“獨龍派)一脈的六代傳人——猶龍六祖。
張三豐的杰作當稱《無根樹》丹詞。張三豐采用歌詞的體裁、 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這篇無根樹共24首,包含了張三豐的全部修真理論和方法?,F(xiàn)擇其中幾首以窺探張三豐的人生主張。
“無根樹,花王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來飄去不自由。
無岸無邊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開宗指出人生貪戀榮華富貴,猶如在苦海里漂泊,時常處在危險之中,規(guī)勸世人要超脫名利,及時修煉,“莫待風波壞了舟”。
“無根樹,花正微,樹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大老原來有藥醫(y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
這詩針對年老體衰者提出,如果老年不自暴自棄,煉好精氣神三寶,以性接命,仍然可以返老還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