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星堆文化的再思考

三星堆遺址是我國最早開展考古發(fā)掘、同時也是持續(xù)發(fā)掘時間最長的遺址之一。迄今在遺址上發(fā)現(xiàn)了城址、大型建筑基址、普通居址、墓葬和各類祭祀遺存等。尤其是 1986 年在遺址上發(fā)現(xiàn)兩個祭祀坑,出土了種類和數(shù)量都極為豐富的青銅器、金器、玉器、象牙等。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揭示出成都平原曾經存在的發(fā)達的青銅文化,這足以改變傳統(tǒng)的歷史觀。


三星堆遺址


自三星堆遺址發(fā)現(xiàn)以來,學術界就三星堆的考古發(fā)現(xiàn)和三星堆文化展開了持續(xù)不斷的研究,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使我們對成都平原乃至整個中國青銅時代的文明圖景有了更為全面、深入的認識。在三星堆文化發(fā)現(xiàn)與研究的歷史上,1986年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可謂是一個里程碑?,F(xiàn)以三星堆祭祀坑發(fā)現(xiàn) 30 周年為契機,對三星堆文化所涉及的部分問題再做一些思考。


一 青銅器及其生產技術


三星堆文化作為一種青銅文化,其鮮明特征就是有大量種類豐富、風格獨特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成都平原進入了青銅時代。也正是這些青銅器所具有的獨特面貌與內涵,使三星堆文化與同時期的其他青銅文化相區(qū)別。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主要出自 1986 年發(fā)現(xiàn)的兩個祭祀坑。[1]雖然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生產這些青銅器的作坊,但由這一青銅器群的龐大數(shù)量和鮮明的地域特點,可以推定它們是在當?shù)厣a而非域外傳入。如此,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制造技術的淵源便是一個關鍵問題。


▲三星堆1號祭祀坑


在成都平原,早于三星堆文化的寶墩文化已出現(xiàn)了成批的城址,但并沒有發(fā)現(xiàn)青銅器或與青銅器生產相關的遺跡,這不同于北方地區(qū)在青銅器大規(guī)模生產之前已出現(xiàn)小件青銅器或紅銅器。目前所見的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明顯呈現(xiàn)出高度集中的特點,即除兩個坑的青銅器外,無論是在三星堆遺址還是成都平原的其他同時期遺址,都沒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不僅如此,青銅器的生產及產品還具有被社會上層嚴格??氐奶卣?,即青銅制品被集中用于宗教或祭祀活動,而沒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等其他方面。如此種種,均顯示出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是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制造的,很可能成都平原的青銅器生產技術也是突然出現(xiàn),而非在本地逐漸發(fā)展起來的。


目前在成都平原發(fā)現(xiàn)的時代更早的青銅器,應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4件長方形青銅牌飾。1976年在高駢鄉(xiāng)出土的1件嵌有綠松石,[2]1987年在真武倉包包出土3件,其中有1件也嵌有綠松石。[3]嵌綠松石的銅牌飾見于二里頭遺址和甘肅天水,在國外還藏有多件。在新疆哈密則發(fā)現(xiàn)有未嵌綠松石的銅牌飾。對于此類大致相當于二里頭文化時期的銅牌飾,學界討論甚多。一種意見認為其來源可能與龍山文化等東方地區(qū)的文化有關。[4]但新的研究認為,從形制、鏤孔、穿孔方式等方面看,成都平原的銅牌飾與新疆哈密的牌飾聯(lián)系更為緊密,而鑲嵌綠松石牌飾的起源地可假定在河西走廊,岷江流域和白龍江流域則是溝通四川與河西走廊的兩條通道。[5]這類牌飾風格相近,數(shù)量不多但卻分布較廣。三星堆遺址除這4件牌飾外并無其他同時期銅器,這類牌飾與后來的三星堆青銅器也缺乏關聯(lián),因而它們可能是從西北傳入成都平原的早期青銅制品。


▲三星堆金色人銅像


除牌飾外,在川西高原也出土時代較早的青銅器。2008 年在四川爐霍宴爾龍石棺墓中出土直援無胡青銅戈,此類戈在鄭州商城和內蒙古朱開溝遺址都有出土,宴爾龍的戈很可能是經半月形地帶由北方傳播而來。[6]


▲三星堆出土青銅戈


如果早期的青銅制品有可能從北方傳入四川,那么銅器生產技術也有可能沿同樣的路線從北方傳入。事實上,早在三星堆青銅器群發(fā)現(xiàn)不久,學界就將三星堆的青銅文化與西亞青銅文化進行了比較。有研究認為,除了大型青銅人像、青銅神樹外,還包括黃金面罩等,在類別和藝術風格上都與西亞的同類發(fā)現(xiàn)相近,因而三星堆文化應是在本地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原商文化和西亞古老文明因素而形成的一種復合型文化;文化傳播的路線可能是由西北到西南,考慮到三星堆還發(fā)現(xiàn)大量象牙和海貝,也不排除是經印度泊來的可能性。[7]在一些與近東文明相比較的研究中,三星堆文化與云南以及印度次大陸的聯(lián)系也被進一步論及。[8]


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制造技術來自于北方的假設,首先與公元前第二、三千紀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背景相符。西亞是世界上冶金術最早起源的地區(qū),西亞與古代中國一直存在著文化交流。在我國西北地區(qū)有越來越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揭示了這種東西之間的交流。最新的發(fā)現(xiàn)之一如甘肅張掖的西城驛遺址,那里可能是河西走廊的一個冶金中心,表明至遲在距今 4100 年前后河西走廊地區(qū)已經有了比較發(fā)達的冶金業(yè)。[9]如此,三星堆文化的青銅器生產受西北地區(qū)影響是完全可能的。三星堆的青銅器中還存鍛打技術等,與中原商文化的主流技術也有不同,但卻可能和西北地區(qū)有關。而由我國北方到西南的半月形地帶,正好也在這個東西文化交流的路線上。


其次,這一推斷也與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發(fā)展、演變的背景相符。近年來,在岷江上游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如茂縣的營盤山遺址[10]和汶川的姜維城遺址,[11]以及成都平原北部的什邡桂圓橋遺址,[12]都存在與甘青地區(qū)史前文化相關的文化因素。基于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學界先后提出一些新認識。如認為寶墩文化很可能與岷江上游的馬家窯文化有關;[13]成都平原目前所見最早的文化是來自西北的仰韶文化晚期類型,同時受到了來自峽江地區(qū)的大溪文化的影響;[14]由岷江上游來的人群最初進入成都平原時主要在北部活動,隨后向平原的腹心地區(qū)移動,并最終使社會向復雜化方向演進。[15]如果史前時期的人群移動和文化傳播是由岷江上游到成都平原,那么隨后的青銅制品和制造技術也可以沿同樣的路線從西北進入成都平原。


相比于北方的傳播路線,青銅器制造技術的南方路線則不甚清晰。雖然在三星堆遺址出土大量象牙和海貝,云南地區(qū)的青銅文化與三星堆文化的確具有某種相似性,云南也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然而在云南并未發(fā)現(xiàn)與三星堆文化同時期的青銅器。而且,南線并不具備前述使北線顯得更為合理的兩大傳播背景。


除以上線索外,也不能忽視三星堆的青銅器制造技術受東方影響的可能性。在長江中游的石家河遺址,有多個地點發(fā)現(xiàn)了小件銅器或與銅器生產有關的遺物。在羅家柏嶺曾出土 5 件銅器殘片和銅渣,[16]在肖家屋脊出土銅礦石,[17]在鄧家灣發(fā)現(xiàn)1件刀形銅殘片和孔雀石碎塊。[18]至少在三星堆文化以東的石家河文化中,已有使用或生產銅器的跡象。三星堆文化青銅器與東方的直接聯(lián)系則是青銅尊和罍。三星堆的龍虎尊與安徽阜南的龍虎尊相同,其他獸面紋尊和罍與長江中下游的同類青銅器具有相同風格。因此,學術界早已提出,商文化由中原傳至長江中游,再溯江傳入成都平原。[19]既然三星堆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青銅器存在這種明顯聯(lián)系,那就不能排除其制造技術受東方影響的可能性。不過,三星堆與長江中下游相似的銅器主要相當于殷墟時期,時代較晚。


最后需要說明,假如今后在三星堆遺址發(fā)現(xiàn)時代更早的青銅器,或是在成都平原發(fā)現(xiàn)三星堆文化之前的青銅器,那也同樣需要將青銅器生產技術放在冶金術起源的大背景下來認識。


二 信仰與觀念


三星堆文化之所以被認為是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除了各類物質遺存所表現(xiàn)出來的獨特面貌外,更在于它們所蘊含的獨特觀念。


三星堆兩個坑出土的遺物應當都用于宗教、祭祀活動。學術界 30 年來就此進行了大量研究。筆者認為,以三星堆一號坑出土的以青銅人像為主的器物群用以表現(xiàn)祖先崇拜,而二號坑出土的以太陽形器、神樹、眼形器、鳥等為主的器物群表現(xiàn)的是太陽崇。[20]這兩群遺物表明三星堆文化時期的社會是王權和神權并存,這一信仰體系在金沙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依然清晰可見。這正是三星堆文化明顯不同于商周文化之處。因此,三星堆文化的信仰和觀念是認識三星堆文化和社會的重要內容。


雖然從目前的考古材料中還很難獲知成都平原史前時期人們的觀念,但在寶墩文化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三星堆文化這類信仰的跡象。三星堆文化的這套信仰和觀念更像是伴隨著青銅器的大規(guī)模生產和使用而形成的。既然青銅制品被集中用于宗教活動,技術和觀念相統(tǒng)一,那么兩者更可能有相同的來源。


前述三星堆文化和西亞古代文明的比較研究并不只限于青銅器制造技術。這些文化中的青銅雕像、神樹、金器,包括為學者們所關注的權杖等,所具有的功能近似。它們或象征政治權力,或用于某種宗教活動,最終都是服務于對社會的統(tǒng)治。有研究認為川西平原大型青銅雕像群的文化內涵與世界古文明青銅雕像一致,有可能從近東經南亞地區(qū)傳播而來;神樹從近東到南亞、川西也有連貫分布現(xiàn)象;川西青銅文化的某些風格源于近東文明。[21]在張掖西城驛遺址,除青銅器和冶金遺物外,也發(fā)現(xiàn)有權杖頭。這些共同的權力象征物,表明川西地區(qū)與我國西北地區(qū)及近東的聯(lián)系似乎更為明顯。


▲三星堆出土神樹


▲三星堆出土金杖


三星堆文化的信仰主要是太陽崇拜,以太陽形器、眼形器和鳥象征太陽,銅樹為太陽升降之地。太陽崇拜在許多地區(qū),包括西方古代文明中都普遍存在,在一些文化中太陽神還占據(jù)了突出的地位。除前述研究外,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的陳列中還收集有不少古代西亞、埃及和印度的神樹資料,其中一些神樹便與太陽或宇宙有關。


但與三星堆文化相似的信仰和觀念也見于我國東方地區(qū)的古代文化中。尤其是太陽崇拜,在長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同樣廣泛存在。有學者專門就東方地區(qū)史前時期的太陽崇拜進行過考古學觀察,相關區(qū)域和文化包括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中游的仰韶文化,涉及的材料有主要有陶器、玉器、骨雕和象牙雕;這也包括成都平原以北地區(qū)的材料,如陜西泉護村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鳥和太陽。[22]這些材料中,除了太陽圖案外,主要是借助鳥和一些幾何圖形來表達太陽崇拜的主題。與此相一致的是,三星堆文化同樣以鳥表現(xiàn)太陽。但三星堆文化的眼形器和神樹,如此規(guī)模的表現(xiàn)太陽崇拜的器物群甚至神廟等,并不見于上述的史前文化中。


仰韶文化鳥龍紋彩陶盆


除表現(xiàn)太陽崇拜的豐富資料外,在石家河文化中有大量玉雕人頭像,這是目前國內發(fā)現(xiàn)的與三星堆青銅人頭像風格較為接近者,盡管這兩批時代有差異、質地也不同的人頭像是否有相同的涵義還不得而知。


三星堆文化的觀念受到東方影響的明確證據(jù)來自青銅容器。在三星堆文化中,尊和罍作為祭祀器物大量存在。三星堆器物群中還有頂尊跪坐的人像,以及四人頭頂“方尊”的“神壇”。重尊和罍的傳統(tǒng)在成都平原的青銅文化中一直延續(xù)到兩周時期。前文已提到三星堆的大口尊和直腹罍與長江中下游的同類青銅器相同,重尊和罍也是長江中下地區(qū)青銅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而這兩類器形最終來源于商文化。更重要的是,在商文化中,青銅容器是政治、宗教權力的工具。三星堆文化對尊、罍這類青銅容器加以吸納并用于宗教、祭祀活動,這一觀念來自長江中游、并最終源于商文化。


由此可見,三星堆文化的信仰和觀念可能也有多個來源。三星堆文化正是在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基礎上,匯集不同文化的新技術、新觀念,最終形成了高度發(fā)達的區(qū)域性文明。


三 三星堆文化的劃分


三星堆文化是由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而確立的。長期以來,三星堆文化的分期、年代,以及成都平原考古學文化序列的構建,始終是研究的重點。學術界曾將三星堆遺址的遺存分為四期,時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xù)至商末周初。[23]隨后,三星堆遺址的遺存被分為三期,其中的第二期遺存即為三星堆文化,時代相當于二里頭文化時期到殷墟文化第一期;第三期遺存被命名為十二橋文化,時代相當于殷墟文化第一期至第三期。[24]隨著考古發(fā)現(xiàn)的增多和認識的深入,成都平原的先秦文化被分為寶墩文化 - 三星堆文化 - 十二橋文化 - 上汪家拐遺存,其中的三星堆文化又被分為三期,年代為距今 3700年左右至殷墟文化第二期。[25]桂圓橋遺址發(fā)現(xiàn)后,又提出成都平原的文化序列為“桂圓橋文化(距今 5100~4600 年) - 三星堆一期 (寶墩) 文化(距 今 4600~4000 年) - 三 星 堆 文 化 (距 今4000~3100 年) - 三星堆四期文化 (十二橋) 文化(距今 3100~2600年)”。[26]


基于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文化發(fā)展序列不斷趨于完整,準確反映了各遺址的相對年代。這個序列在構建的方法和過程上也有其特點,一是主要立足于對各時段、各遺址出土陶器的梳理,二是更多地將不同遺址作為相對獨立的階段而相互銜接。后一個特點似乎反映了考古發(fā)現(xiàn)和相關認識的自然過程:較早發(fā)現(xiàn)三星堆遺址而確立了三星堆文化,隨后發(fā)現(xiàn)了十二橋遺址群和寶墩城址群,由此確立的兩種新文化正好與三星堆文化上下銜接。


但如果我們將各遺址的資料加以整合,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大的年代框架內尚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問題一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銅牌飾,很可能是從其他地區(qū)傳入而非本地產品,它們的出現(xiàn)也不對當時的社會產生影響。如此,三星堆兩個坑出土的青銅器群的生產和使用方標志著成都平原進入了青銅時代。但這批青銅器的時代僅相當于殷墟時期。這是否就意味著,目前所劃分的三星堆文化有一段時間為前青銅時代?換言之,三星堆文化跨越了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如此,對于三星堆文化就不僅需要系統(tǒng)把握陶器的發(fā)展演變,更需要考慮包含著新技術、新觀念的青銅器的出現(xiàn)對文化和社會所引發(fā)的深刻變革和長遠影響。


問題二是,金沙遺址發(fā)現(xiàn)后被納入十二橋文化。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器、金器、玉器、石器、象牙等,它們不僅風格與三星堆的同類遺物相同,而且表明該文化與三星堆文化具有相同的知識系統(tǒng)和價值系統(tǒng)。從這個角度看,二者或許同為三星堆文化。而如果將三星堆的兩個坑及青銅器群歸為十二橋文化,那么三星堆文化便很難被視為是一種發(fā)達的青銅文化了。因此,十二橋文化,尤其是十二橋文化早期與三星堆文化的關系值得思考。[27]


我認為以上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并非單純的考古學文化的劃分或界定,而是關系到如何認識當時成都平原的文化格局和社會變化。


四 三星堆文化時期的社會


相對于三星堆文化譜系和年代框架的構建,以及針對三星堆 1986 年發(fā)現(xiàn)的祭祀坑的研究,學界對三星堆文化時期的社會關注不夠。我們多會認同三星堆文化時期成都平原已出現(xiàn)了復雜社會,甚至形成了早期國家。但這樣的國家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點,與中原地區(qū)的早期國家有何異同?對于這些問題,也有一些研究通過相對有限的資料盡可能給予了系統(tǒng)、深入的闡述,如三星堆文明時期從酋邦到國家的演化,以及三星堆神權國家的運行機制等。[28]但此類研究還不多。探討三星堆文化時期的社會,也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一是應當擺脫文獻中關于蜀王世系的記載的影響,這類記述多為傳說,反映當時社會的信息也有限。它們有可能將研究引向并不可靠的世系考證,而妨礙我們運用考古學的方法通過考古材料得出有關當時社會的有價值的認識。二是應當避免概念化。套用過多的概念同樣會影響我們對材料做出具體深入的分析,并產生認識上的隔膜。對于三星堆文化時期的社會,我們應當立足于考古資料,運用考古學的方法獲取獨立的認識。


成都平原的寶墩文化出現(xiàn)了成群的城址,文化有了深厚的積淀。到了三星堆文化時期,三星堆城址變得更為復雜,現(xiàn)在已知有大城,大城內的北部又筑有小城。除祭祀遺存外,還在青關山發(fā)現(xiàn)了大型建筑基址。但對于三星堆文化而言,更重要的是出現(xiàn)了很多新因素,尤其是開始生產和使用青銅器。以青銅器為代表的新因素包含了新的技術和觀念,它們是三星堆文化最為核心的內容??梢韵胍?,與使用青銅器相伴隨的,還有人群的遷徙與流動、不同文化的影響與剌激、遠程的交往與控制,等等?;蛟S正是外來文化與當?shù)匚幕募な?,改變了成都平原的文化和社會面貌,并成為早期國家形成的契機。


注釋:

[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 年。

[2] 敖天照、王有鵬: 《四川廣漢出土商代玉器》, 《文物》 1980 年第 9 期。

[3]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工作站、廣漢市文物管理所: 《三星堆遺址真武倉包包祭祀坑調查簡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 《四川考古報告集》,第 78~90 頁,文物出版社,1998 年。

[4] 王青: 《鑲嵌銅牌飾的初步研究》, 《文物》 2004 年第 5 期。

[5] 陳小三: 《試論鑲嵌綠松石牌飾的起源》, 《考古與文物》 2013 年第 5 期。

[6] 施勁松: 《川西石棺墓中的鐵器》,四川大學博物館等編: 《南方民族考古》 第 10 輯,第 21~229 頁,科學出版社,2014 年。

[7] 霍巍: 《廣漢三星堆青銅文化與古代西亞文明》,《四川文物》 1989 年 《廣漢三星堆遺址研究專輯》。

[8] 段渝: 《酋邦與國家起源:長江流域文明起源比較研究》,第 300~338、411~414 頁,中華書局,2007 年。

[9] a.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甘肅張掖市西城驛遺址》, 《考古》 2014 年第 7 期;

b.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甘肅張掖市西城驛遺址 2010 年發(fā)掘簡報》, 《考古》 2015 年第 10 期。

[10]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四川茂縣營盤山遺址試掘報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 《成都考古發(fā)現(xiàn) (2000)》,第 1~77 頁,科學出版社,2002 年。

[1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四川汶川縣姜維城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簡報》, 《考古》 2006 年第 11 期。

[12]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四川什邡桂圓橋新石器時代遺址發(fā)掘簡報》, 《文物》 2013 年第 9 期。

[13] 江章華: 《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遺存新發(fā)現(xiàn)的幾點思考》, 《四川文物》 2004 年第 3 期。

[14] 萬嬌、雷雨: 《桂圓橋遺址與成都平原新石器文化發(fā)展脈絡》, 《文物》 2013 年第 9 期。

[15] 江章華、何錕宇: 《成都平原史前聚落分析》,《四川文物》 2016 年第 6 期。

[16]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湖北石家河羅家柏嶺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報》 1994 年第 2 期。

[17] 湖北省荊州博物館等: 《肖家屋脊》,第 236 頁,文物出版社,1999 年。

[1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鄧家灣》,第 243 頁,文物出版社,2003 年。

[19] 李學勤: 《商文化怎樣傳入四川》, 《中國文物報》1989 年 7 月 21 日第 4 版。

[20] 施勁松: 《三星堆器物坑的再審視》, 《考古學報》2004 年第 2 期。

[21] 段渝: 《論商代長江上游川西平原青銅文化與華北和世界古代文明的關系》,《東南文化》1993年第2期。

[22] 牟永抗: 《東方史前時期太陽崇拜的考古學觀察》,《故宮學術季刊》 第 12 卷第 4 期,1995 年。

[23] 陳顯丹: 《廣漢三星堆遺址發(fā)掘概況、初步分期———兼論“早蜀文化”的特征及其發(fā)展》,四川大學博物館等編: 《南方民族考古》 第 2 輯,第213~231 頁,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年。

[24] 孫華: 《試論廣漢三星堆遺址的分期》,四川大學博物館等編: 《南方民族考古》 第 5 輯,第 10~24頁,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年。

[25] 江章華等: 《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初論》, 《考古學報》 2002 年第 1 期。

[26] 萬嬌、雷雨: 《桂圓橋遺址與成都平原新石器文化發(fā)展脈絡》, 《文物》 2013 年第 9 期。

[27] 施勁松: 《十二橋遺址與十二橋文化》, 《考古》2015 年第 2 期。

[28] 段渝: 《酋邦與國家起源:長江流域文明起源比較研究》。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南地區(qū)先秦兩漢冶金遺址調查與研究” (批準號:15ZDB056) 第三子課題“西南地區(qū)的青銅器生產與早期文明”的階段性成果。作者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 文章

( 文章來源:《四川文物》2017年第4期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連拆6盲盒”的三星堆遺址是怎樣的存在
是誰塑造了三星堆文明的輝煌?
關于三星堆青銅器的這個常識資深藏友都知道,你知道嗎?
三星堆:考古學揭示的古代區(qū)域性文明
為何三星堆文化獨具特色 看著與中原文化相差大
純干貨!三星堆青銅器真假如何鑒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