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為 無 用 之 事 · 何 以 遣 有 涯 之 生
中式
君語
+
宋徽宗還是端王的時候,就很喜歡馴養(yǎng)禽鳥,當了皇帝以后,養(yǎng)的就更多了。江公望勸諫多次說你不要再養(yǎng)了,徽宗便把禽鳥都放飛了。有一只白鷴養(yǎng)久了不愿離去,徽宗拿著拂塵親自去驅(qū)趕它,還在拂塵的柄上刻了江公望的名字。后來江公望去世,徽宗很傷心,然后興造園林,養(yǎng)了更多的禽獸,秋風夜靜,都城內(nèi)滿是鳥獸聲,如同郊野。
北宋 趙佶 獨鶴圖
宋徽宗作畫,講究畫理法度。據(jù)傳他曾親自挑選宮廷畫師,設題畫鶴。這些生員們雖畫鶴姿態(tài)萬千,卻少有徽宗滿意的畫作。
原因竟然是無人知曉仙鶴踏石之足先左或右。這幅《獨鶴圖》正中畫鶴一只,左右各題「翹足」、「理毛」。兩側(cè)所題瘦金書筆力略顯柔弱,推測為后人追摹。
北宋 趙佶 枇杷山鳥圖
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以設色為多,這幅《枇杷山鳥圖》卻以水墨勾染而成,更顯格調(diào)高雅。蝴蝶碩大,可比肩山鳥,無怪后人語“輕輕飛動,把賣花人搧過橋東。”
及至清乾隆御題詩一首:“鳥自讬形穩(wěn),蝶還翻影輕。宣和工位置,何事失東京”。感慨宋徽宗工于構圖和經(jīng)營位置,卻把國家丟了。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北宋 趙佶 雙禽圖
元人夏文彥《圖繪寶鑒》曾載北宋徽宗畫禽鳥,點睛多用黑漆,隱然豆許,高出縑素,幾欲活動”。
此圖雙鳥棲止于翠竹,顧盼有情。竹葉涂以石綠,疏密有致,竹枝施以勁墨,根骨鮮明。典麗優(yōu)雅的情致,為北宋院體花鳥畫中的上乘之作。
北宋 趙佶 五色鸚鵡圖
趙佶在即位前曾隨吳元瑜研習繪畫,尤工花鳥。此圖以橫幅構圖,描一鸚鵡棲止于杏花枝頭,趙佶書寫詩文。其中謂“五色鸚鵡來自嶺表,豢之禁,馴服可愛,飛鳴自適,往來于苑囿間,方中春繁杏遍開,翔翥其上,雅詫容與,自有一種態(tài)度”。觀之如處十分春態(tài)的園林中。
今日我們讀《宋詞三百首》開篇第一首,就是靖康之變后,徽宗被金兵擄掠北上時所寫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已不是當年苑囿間的杏花了。
北宋 趙佶 芙蓉錦雞圖
宋徽宗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關注藝事、醉心書畫的帝王,在位期間廣收名畫巨跡,編纂皇家繪畫收藏的書畫著錄——《宣和書譜》與《宣和畫譜》,建立翰林圖畫院并完善其制度,還依據(jù)自己的審美觀念親自指導畫院畫家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
這幅《芙蓉錦雞圖》便是畫院畫家的作品,后由徽宗御題之畫,圖中芙蓉盛開,蝴蝶追逐嬉戲,引得落在枝上的錦雞回首凝視,目不轉(zhuǎn)睛。古人謂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所以徽宗留下了“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鹥”的詩句。
北宋 趙佶 桃鳩圖
為了招攬畫師,徽宗還增加了畫院畫師的俸祿,將畫院列入科舉制度中,以“野水無人渡,孤舟盡自橫”,考錄畫師,給畫院注入“文人畫”的氣質(zhì)。
這幅《桃鳩圖》繪桃枝二柄,一枝上將開未開,上有一只鳩鳥棲息,另一枝上已開徹,尾稍見一新葉,正應“嫩綠枝頭紅一點,惱人春色不須多”詩題。
北宋 趙佶 紅蓼白鵝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幅《紅蓼白鵝圖》,相傳也為趙佶所畫,也可能為畫院中畫家所繪制,一只白鵝在紅蓼花下陂畔,安閑的梳理自己的羽毛,“鵝”是道家一向推崇的靈物,宋徽宗一向以“崇道”而聞名。整幅畫面意境清曠,構圖洗煉。
北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季節(jié)不同,所繪花卉也不同,這幅山禽圖中描繪了一株臘梅,凌寒開放,兩只白頭翁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徽宗自跋: “山禽矜逸態(tài)。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p>
北宋 趙佶 梅花繡眼圖
到了《梅花繡眼圖》,所繪宮梅更加遒勁,這也是經(jīng)過不斷的修剪枝條來塑造的形態(tài),更加清麗富貴,也是當時皇家的主流審美。梅枝上的繡眼輕巧靈動,與梅花相應成趣。
北宋 趙佶 寫生翎毛圖
今年宋畫最讓人振奮的,莫過于這幅大英博物館放出的一幅手卷,此前題簽從未示人,而落款正是千年前那位才華橫溢的徽宗皇帝。據(jù)記載,趙佶幾乎沒有離開過開封,那么畫中的荔枝樹是否真實存在?
《老學庵筆記》載:“宣和中,保和殿下種荔枝,成實?;諒R手摘,以賜燕帥王安中。且賜以詩曰:保和殿下荔枝丹,文武衣冠被百蠻。思與廷臣同此味,紅塵飛鞚過燕山。
據(jù)傳此荔枝樹是徽宗閩鄉(xiāng)移植過來,種在了保和殿前,長勢很好,并碩果累累。徽宗喜出望外,親手摘下,賞賜給燕帥,賜詩曰:“保和殿下荔枝丹,文武衣冠被百蠻。思與廷臣同此味,紅塵飛鞚過燕山。”隨即繪下此幅長卷。
北宋 趙佶 瑞鶴圖長卷
相傳政和二年,汴京上空群鶴盤旋,不肯離去,長鳴如訴,經(jīng)時不散,后迤邐向西北方向飛去。當時徽宗親睹此情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云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欣然命筆,將目睹情景繪于絹素之上。
宋徽宗最著名的畫,也莫過于這幅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的《瑞鶴圖》,構圖中一改常規(guī)花鳥畫傳統(tǒng)方法,將飛鶴布滿天空,畫中群鶴姿態(tài)百變,無有同者。圖中群鶴如云似霧,姿態(tài)百變,無有同者。更為精彩之處,天空石青滿染,薄暈霞光,色澤鮮明,鶴身粉畫墨寫,睛以生漆點染,頓使整個畫面生機盎然。
卷后為徽宗瘦金書題記及詩,款“御制御畫并書”,簽押“天下一人”,后來徽宗被擄囚禁,詞云:“玉京曾憶舊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ǔ侨巳ソ袷捤?,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痹俸髞恚疑交厥兹Ю?,目斷天南已無雁飛。
參考資料
薄松年 宋徽宗墨筆花鳥畫初探
中華遺產(chǎn)雜志 宋徽宗和《瑞鶴圖》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