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人和晴雯,都是賈府丫頭中的出類拔萃者,她們都因才干優(yōu)長而被賈母看中,安排到寶玉房中。二人各具特色,襲人“心地純良,克盡職任”,晴雯則“模樣爽利言談針線”都很出挑,這二人的搭配,可見賈母善于人才組合。可以說,她們有著相同的起點,且都身負(fù)賈母的期望和重托,看似走上了一條相同的人生路。然而,她們的命運走向卻完全相反,襲人步步高升,晴雯則被趕出了賈府丟了性命。
從表面的文字來看,襲人高升是因為攀附了實權(quán)派王夫人,而晴雯被趕則是得罪了實權(quán)派王夫人,糊涂的王夫人聽信了襲人的一面之詞,趕走了清清白白的晴雯,卻提拔了與寶玉有云雨之實的襲人。以現(xiàn)代觀念來看,確實如此,但如果結(jié)合當(dāng)時的時代背景,尤其是文化背景,則會特別能理解王夫人。因為,王夫人如此作為,正符合程朱理學(xué)的主要觀點:“存天理,滅人欲”。
程朱理學(xué)是宋明理學(xué)的一個分支,其思想傳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學(xué),后世稱之為“新儒學(xué)”,在明清時期成為了國家的統(tǒng)治思想。其中,“存天理,滅人欲”是其主要觀點。
“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是朱熹提出來的,作為新儒學(xué)的集大成者,朱熹特別推崇《四書》,并從中提煉出“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
孔子所謂“克己復(fù)禮”,《中庸》所謂“致中和”, “尊德性”,“道問學(xué)”,《大學(xué)》所謂“明明德”,《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圣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朱子語類》卷十二)
在朱熹看來,古圣先賢所著的《四書》,無非就是教世人“明天理、滅人欲”,因此,“學(xué)者須是革盡人欲,復(fù)盡天理,方始是學(xué)”(《朱子語類》卷十三)。正因為圣賢所著之《四書》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所以,后世學(xué)子只有做到了“革盡人欲,復(fù)盡天理”,才能稱之為學(xué)有所成。
這一思想,深深影響了文人士子,“存天理、滅人欲”,成為了文人士子的言行規(guī)范。
那么,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怎么才能做到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對此也舉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
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語類》卷十三)
夏葛冬裘,渴飲饑食,此理所當(dāng)然。才是葛必欲精細(xì),食必求飽美,這便是欲。(《朱子語類》卷六十一
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困了要睡,冷了要穿衣服,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都屬于天理。但如果追求飲食的美味、寢臥的華麗,穿著追求精細(xì),就是人欲了。因此,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就要是學(xué)子們學(xué)會節(jié)制,“克己復(fù)禮”,不要去追求物質(zhì)享受。因為物質(zhì)享受是無止境的,會讓人在奢靡中墮落,喪失意志。
這個觀點,和老子返璞歸真的思想是相通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jīng)》第十二章)
聲色犬馬會令人發(fā)狂,沉湎于物欲中不可自拔,從而忘了食物本來的味道,忘了寢臥本來的作用。
在紅樓中,作者刻畫了兩個嚴(yán)格貫徹這一思想的人物:賈政和王夫人夫婦,他們是新儒學(xué)的典型代表。
相比于賈府其他男人對風(fēng)月的追求,尤其是賈赦年過半百還納十七歲的妾,賈政嚴(yán)格遵守著一妻二妾的標(biāo)準(zhǔn)。趙姨娘已是中年婦,賈政也沒有再納妾的想法,書中也沒有關(guān)于他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描述。在“克己復(fù)禮”上,他做到了社會對士子的要求。
王夫人的“克己復(fù)禮”,則表面在節(jié)儉上。黛玉進賈府,從賈母的居處,到邢夫人的居處,再到王夫人的居處,一路看過來,唯有王夫人居處的陳設(shè)是半舊的。對于賈母的豐盛餐飲,王夫人也并不感興趣,經(jīng)常獨自用齋。對于看戲打牌等娛樂活動,她也全無興趣,偶爾的參與也只是為了在老太太面前盡孝。她的生活,與貴族的奢靡形成了反差,更像是一個在繁華世界隱居的修行者。
秉承著這樣的價值觀,賈政和王夫人在教育兒子上也保持了一致,賈政管束著寶玉的外交,王夫人則管理著寶玉的內(nèi)政,即他房里的丫頭。在抄撿大觀園后,留下了以襲人為代表的“存天理”者,趕走了以晴雯為代表的追求人欲者。
嚴(yán)格來說,寶玉房里的丫頭,都是通房的身份。通房這種制度的存在,目的就是順乎天理,解決男主子的生理需求,從而讓男主子把精力專注于務(wù)正上。因為人在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之時,會狂躁不安,無法安心務(wù)正。
因此,脂硯齋說襲人與寶玉的云雨是“大家常事”,也就是大家族的普遍做法。當(dāng)晴雯被王夫人驗看過之后,對王善保家的說:“你們進去,好生防他幾日,不許他在寶玉房里睡覺”,這話的意思,就是剝奪了晴雯侍寢的通房身份。
這便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微妙的界限問題,如何才能讓通房保持在天理范疇,不上升到人欲呢?
還是用飲食來打比方,同樣是食物,也有一個天理和人欲間的微妙界限:餓了才吃是天理,以美味誘惑不餓也想吃就是人欲。因此,為了做到“存天理、滅人欲”,食物只需做到飽腹功能即可,不能追求美味。這就能理解通房的界限了:男主子有了自然的生理需求,通房即時解決,是為天理,比如寶玉神游大虛后與襲人的云雨,即屬于天理的范疇。如果通房用美色、衣著暴露等引誘男主子產(chǎn)生沖動,就屬于人欲了。這就是為什么王夫人看到晴雯“釵軃鬢松,衫垂帶褪,”就斷定她是狐貍精,并嚴(yán)令“不許他在寶玉房里睡覺”。晴雯的這種裝束,容易引發(fā)寶玉的生理欲望。
《禮記 曲禮》中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蓖醴蛉税l(fā)現(xiàn)了晴雯有縱欲的苗頭,必須毫不猶豫地扼殺。因此,她把“狐貍精”般的晴雯、“調(diào)唆著寶玉無所不為”的芳官、與寶玉稱夫道妻的四兒這幾個代表人欲的丫頭都趕了出去,留下了襲人、麝月、秋紋等嚴(yán)守天理界限的丫頭。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王夫人對“人欲”的扼殺,不僅限于寶玉的性生理上,其范疇是廣泛的,即“調(diào)唆著寶玉無所不為”。我們會看到,襲人和晴雯,分別代表著節(jié)制和放縱,襲人不僅自己節(jié)制,而且勸導(dǎo)寶玉節(jié)制;晴雯不僅自己放縱,而且引誘寶玉放縱。
襲人的節(jié)制是有目共睹的,在夏天的午后,大家都午休睡著了,她獨自坐在寶玉床邊給寶玉繡肚兜,以預(yù)防寶玉睡覺著涼;賈敬喪期間,在大家都在玩牌娛樂的時候,襲人獨自“坐在近窗床上,手中拿著一根灰色絳子”打結(jié)子,給寶玉趕制喪事專帶的扇套;回家探母親的病,穿上了最好的衣服,依然讓王熙鳳不滿意,嫌“太素了些”;被王夫人提拔為姨娘,“越發(fā)自要尊重.凡背人之處,或夜晚之間,總不與寶玉狎昵,較先幼時反倒疏遠(yuǎn)了”??傊龅囊磺?,都在“天理”范疇,從未有過越界之舉。
與之相反的,是晴雯的放縱,她身為丫頭,有分擔(dān)怡紅院事務(wù)之責(zé),但她的生活態(tài)度卻是“有你們一日,我且受用一日”;為博她一笑,寶玉縱容她撕扇,就連麝月都看不下去,勸其“少作些孽”;為幫寶玉逃避被賈政問書,她謊稱寶玉“唬著了”,教寶玉裝病。就連她通宵加班所補的“雀金裘”,也是名貴的奢侈品,她所擁有的針線手藝,就是為奢靡享受而存在的。這一切,都是“人欲”的體現(xiàn)。
朱子說:“人之一心,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未有天理人欲夾雜者。”(《朱子語類》卷十三),天理和人欲無法并存,要存天理,必滅人欲。因此,以“存天理、滅人欲”為價值觀的王夫人,被象征著“人欲”的繡春囊嚇壞了,從而用最決絕的手段,對寶玉的怡紅院進行了一番徹底的“滅人欲”,把那些引誘寶玉往“人欲”路上走的丫頭,清除出賈府。
然而,王夫人滅得了寶玉身邊的“人欲”,卻滅不了寶玉心里的“人欲”,對奢靡生活的享受,是寶玉的夢想和追求。這也就注定了,無論王夫人如何努力,都無法鞭策寶玉在“存天理”的路上,勤奮向?qū)W。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