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搖滾和現代搖滾碰撞啥后果
真的聽炸了……
前晚,歌手譚維維在東方衛(wèi)視《中國之星》節(jié)目中,一首搖滾與華陰老腔融合的新歌《給你一點顏色》不僅令所有聽眾都傻了眼,劉歡、崔健兩位音樂大咖也直接目瞪口呆,現場深表敬意。而這首歌也刷爆了微博與微信朋友圈,網友們驚嘆并好奇華陰老腔是怎么跟搖滾融合到一起的?
不信你就感受下↓↓
譚維維: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搖滾
譚維維用震撼的表演將華陰老腔與搖滾唱出了火花。在演唱《給你一點顏色》時,譚維維剛一開口:“女媧娘娘補了天,剩下塊石頭是華山”,崔健、劉歡等推薦人瞬間被這種質樸的音樂震撼。
節(jié)目視頻上線6小時后,就獲得了近200萬次的點擊率。有網友說:“近一年來都不看綜藝節(jié)目了,看到朋友圈轉發(fā)點進去之后,看得淚流滿面,真正用心做音樂是可以體會到的,不管是搖滾還是華陰老腔?!弊T維維也發(fā)朋友圈說:“謝謝大家為我刷屏,真的要感謝這些民間老藝術家,沒有他們就沒有這個創(chuàng)意和作品?!?/span>
說到和老腔的合作,譚維維說,就是想找到一種充滿搖滾氣息的民間音樂元素,“我希望尋找到一些中國特別民間的或者是更久遠的音樂元素,但它必須是充滿著搖滾氣息的。想到這兒,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華陰老腔,我覺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搖滾”。
譚維維說也從老腔藝人們身上感受到了很多音樂之外的東西,“他們每一遍演出都是滿懷百分之百的激情,我覺得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新一代的音樂人都應該感受一下。五個老爺子每次不管幾點鐘排練都是神采奕奕的,他們可能有皺紋了,頭發(fā)花白,但他們的心是非常年輕的,真的像給了我一鞭子。我覺得這樣的民間藝術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它已經超乎了音樂。”
華商報記者朱秦冀
小伙伴們也受不鳥了
@Musiclifebetter:太震撼…
@小熊貓王大海:譚維維這期的華陰老腔……太
@MH秀才:有生之年能感受到這么NB的音樂,真是榮幸之至!戲曲與搖滾的結合,農村與城市的結合,藝術與生命的結合。最純粹的音樂,正兒八經的搖滾,結結實實的陜西味道。感謝譚維維,感謝崔健,感謝中國之星!
@換個名字找點新鮮感:白鹿原里出現過一段老腔《將令一聲震山川》,電影挺失望,但是這段老腔給我留下很深印象,很震撼,原來以為是秦腔,還問過小杰同學,可是聽了秦腔覺得不太對,現在才知道這叫華陰老腔。民族的好東西該讓更多人知道。譚維維你是個好歌手。
@神兜兜jim:從來不喜歡譚維維,但必須說這是世界級的華陰老腔。可以抵擋城市霧霾的來自黃土地的震撼!
華陰老腔是啥咧?
華陰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陜西省華陰縣當地民間說書藝術為基礎發(fā)展形成的一種漢族皮影戲曲劇種。長期以來,久為華陰縣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采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俗稱為拉波);伴奏音樂不用嗩吶,獨設檀板的拍板節(jié)奏,均構成了該劇種的獨有之長,使其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但又鑒于該劇種這一特殊情形(家族戲),目前依然處于行將消亡的瀕危狀態(tài),迫切需要長期保護。
華陰老腔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看看“老腔”張喜民的故事
張家皮影戲是“華陰老腔”戲班之一,張喜民是班主,1947年生于華陰市衛(wèi)峪鄉(xiāng)雙泉村,15歲隨家人學老腔皮影戲,5個月后就能登臺演出。因他年齡小,又為主唱,初出江湖即聲名鵲起。
喜民的人緣好,又因為老腔有了名氣,出租車的司機師傅聽說記者去采訪張喜民,興奮地給記者介紹“華陰老腔”,還一個勁地夸贊喜民班社。
老腔發(fā)源地“雙泉村”位于華陰市衛(wèi)峪鄉(xiāng),介于潼、華兩郭之中,兼繞山水佳處。
張喜民家的客廳掛滿了他的戲班在各地演出的劇照,戲班與大牌明星、著名主持人、藝校學生等等的合影。門后的桌柜上擺滿了各類獎杯、榮譽證書。幾杯粗茶下肚,張喜民滔滔不絕地為記者講述張家祖祖輩輩熱愛的老腔。
“張氏是雙泉村最早落戶的大族,老腔皮影戲本是張家的‘家窩戲’,用于自娛自樂、自我消遣,并且明確規(guī)定只傳本宗本族本家男性。這種封閉的流傳方式后來才被打破的,老腔流傳到外姓,戲班子不斷發(fā)展壯大,老腔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睆埾裁駶M臉自豪。
在華陰市老腔界劃分有“一班子”、“二班子”?!耙话嘧印本褪浅鲅菰拕 栋茁乖返脑嗳笋R;“二班子”是徒弟輩,經常在華縣演出。老腔火了,在華縣、潼關、西安等地活躍的山寨老腔也風光起來。張喜民對此并不介意,他認為山寨也是宣傳,山寨也是傳承。
說起傳承,張喜民甚感壓力。2008年,張喜民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陰老腔代表性傳承人”稱號,享受國家津貼。
面對面坐著的是張喜民和學徒。
“整兩句聽聽,歌曲也行,秦腔更好?!?/span>
“烏拉拉……”
張喜民皺皺眉:“莫事,咱再學學才知道?!?/span>
“是不是不適合學老腔啊?”
“怕啥,不能唱還能彈,不能彈還能拉,不能拉咱還能打呢!”
只要是來到張家學徒,張喜民都會教他幾手。有的學一兩天就耐不住性子了,有的稍微久一點,但大多都半途而廢。張喜民迫切希望年輕的學徒更多一點,耐心更強一點,老腔需要捍衛(wèi)者。目前,張喜民在外能拉、能打的徒弟有20余人,全能的有2人。
近年來,老腔從“小家戲”華麗轉身為名流戲曲,走出了華陰,走向了世界。張喜民操著一口陜西普通話說:“我們的家戲能發(fā)展到如此境地,都靠政府的鼓勵和支持?!?/span>
土坡、窄院、號子、吼聲,還有村口聊天的婦女,一旁嬉戲的孩子,那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記者已經漸行漸遠,張喜民,那個穿紅色中式衣裳的老漢,還在向我們揮手。
請記住幾位地道樸實老腔
月琴/主唱:張喜民
梆子/風鈴:張拾民
板凳:張全四
板胡:劉西倉
低音二胡:員玉堤
看看樸實的老藝術家咋說:“額叫張喜民,來自陜西。華陰就是華山那個地方。膩別說咱這老腔,是一個最小的戲曲,就咱們全村唱這個老腔,后來慢慢城市的人才知道,在咱中國還有個老腔。這就是在東方,正兒八經的搖滾樂”(請配以陜西話理解才帶勁)
來源:華商報、百度、法制日報、新浪微博、遼沈晚報、網絡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