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淑濃抹總相宜。
這是北宋詩人蘇拭的《飲湖上初睛居雨》一詩。詩申"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指的便是春秋末期的越國美女西施,她位居我國 “四大美女”之首,因貌美被越國將軍范蠡獻給吳王夫差。西施到吳國之后,亂吳國政,讓吳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同時離間吳王夫差與吳國大將伍子胥,削弱吳軍事力量,為越國復(fù)興和吳越戰(zhàn)爭越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吳越戰(zhàn)爭之后,西施回國,與越國大將范蠡一起隱居,泛舟五湖。
西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一個山野浣紗女,擔(dān)起了復(fù)國的重任,最終不辱使命。同時憑著自己的美貌與才識,贏得了美滿的愛情。關(guān)于西施,千百年來傳說太多,對于這樣的一代紅顏,后人在她身上寄寓的理想也總是那么完美。
一,入選吳宮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國人,父親以在苧蘿山上砍柴為生。苧蘿山下有東、西兩個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稱謂,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因為家境貧寒,所以西施很小就開始幫著家里干活,平時經(jīng)常在溪邊浣紗,同時也是在溪邊認(rèn)識了鄭旦。鄭旦也是個很美貌的女子,兩個女孩一邊浣紗,邊嬉耍打鬧。雖是貧困,倒也自得其樂。
但是很快,平靜的生活就被打破了,國家的滅亡也影響到了這兩個生長在偏僻小山村的女孩子。她們大概怎么也不會料到,自己會成為 "美人計"的主角,被派去吳國執(zhí)行任務(wù)。
不過西施的美倒是有目共睹的。"東施效顰"的故事就講了西施的美是其他的人難以企及的。
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她的身子卻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fā)她都皺著眉頭,捂著心口,緩步前行,人們管這姿勢叫"西施捧心",可是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動人。不巧這事讓東村的丑女東施知道了,她想:"人人都說西施美,怎么就沒注意我呢?還不是她會裝樣,誰不會呀?"于是她也學(xué)著西施的樣子走路,但走起來十分難看,比她平時的樣子還要丑很多,這下子?xùn)|施成了大家的笑料。
后人詠西施之美的詩也有很多,宋代有《響犀廊》、還有張羽的《蘇了歌》等。
西施之美,閉月羞花、沉魚落雁。令人炫目的美麗把她推到了歷史的前臺。這么一位單純的浣紗女被卷人國家間的戰(zhàn)爭,真是應(yīng)了"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的話。
此前的一場吳越戰(zhàn)爭,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在吳國過了十年奴隸的生活。
勾踐回國后,勵精圖志,一心要打敗吳國。于是,他一方面訓(xùn)練軍隊、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一方面想從吳王夫差那里尋找缺口,于是在全國大肆搜羅美女,打算送給吳王夫差。吳王夫差雖胸懷大志,但又異常好色,所以 "美人計"在他那里應(yīng)該是非常奏效的。
而想出這個"美人計"的人是范蠡。范蠡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做人質(zhì)三年。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范蠡便想到了施 "美人計"。
范蠡被越王勾踐派往民間尋覓美女,經(jīng)過千挑細選,選定了西施和鄭旦。打一開始,西施的美貌與純真便打動了范蠡,但是為人一向機智冷靜的范蠡出于對國家利益的考慮,壓抑住內(nèi)心的感情,帶著西施和鄭且回京了。國都的人聽說來了兩位艷冠全國的姑娘,紛紛想要一睹芳容。據(jù)說范蠡還曾利用他們的心理為國庫積聚了一筆不小的財富。他對著那些人說,想要見美人的,先交一文錢。頃刻之間,裝錢的梳妝盒就滿了。
勾踐親自把西施和鄭旦送到土城,讓她們師從老樂師學(xué)習(xí)歌舞,并讓一些人教她們化妝和禮儀。過了三年,西施和鄭旦已是才藝俱佳了。勾踐決定把她們送往吳國。
恰逢吳王夫差要在蘇州建一個高臺用于賞軍取樂。利用這個機會,勾踐派人從深山采伐了兩百株大樹,帶上精心妝扮過的西施、鄭旦,令范蠡送往吳國。
本來好色的吳王自然十分歡喜,伍子?quot;妹喜、姐己誤國"之類的勸諫他根本充耳不聞,立刻將兩位美女納入后宮,對她們寵幸有加。特別是西施,越來越受夫差寵愛。不久,受冷落的鄭且就郁郁而終了。"美人計"的主角只剩下一個西施了。
二、亂吳國政
西施這個苧蘿村的浣紗姑娘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她為人聰明伶俐,而且頗具愛國情懷,從來也不敢忘記自己來到吳國的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shù)讓吳王寵愛她并聽信她的話。吳王夫差命令王孫雄在靈巖山為她建了館娃宮,叉修了響屜廊,就是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一口大缸放進坑里,然后在上面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屜在上面走,錘鋪有聲,所以叫響屜廊。如此挖空心思的玩樂,可見吳王夫差此時的心思己不在朝政社稷上了。
吳王夫差還命人在館娃宮附近修了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臺,還有采香徑、錦帆烴和打獵用的長洲苑,以及養(yǎng)魚的魚城、養(yǎng)鴨的鴨城、養(yǎng)雞的雞陂和造酒的酒城。
春天到了,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徑、玩花池游玩,四周百花吐艷,夫差還親手摘花給西施戴。到了夏天,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灣避暑。南灣有十多里長,二面環(huán)山,吳王將此處取名消暑灣。并令人在附近鑿一個方圓兒丈的白石池子,引來清泉,讓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為香水溪。秋天兩人一起攀登靈巖山。到冬天下雪的時候,夫差與西施披著狐皮大衣,令十多個嬪妃拉車尋梅,盡興后方才返回。
漆繪帶斑鹿 春秋
吳王夫差對西施是越來越喜愛,而西施時刻想著怎樣讓吳王高興,怎樣讓吳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讓吳王能成"無道之君"。慶幸的是,她有一個得力的助手伯韶。伯韶是吳國的大夫,深得吳王寵信,為人奸詐貪婪。越國利用他的這一弱點,經(jīng)常給他送些金銀珠寶,有時也給他送美女,因而他對越國也是死心塌地,與西施兩個一道說越國的好話。
而夫差自從得了西施,就一直住在姑蘇臺,一年四季享樂游玩,不理政事。朝中大臣有勸諫的,都被訓(xùn)斥驅(qū)逐,大家漸漸也就不敢說了。只有老臣伍子胥,見吳王如此無道,就在姑蘇臺下進謙勸阻,但吳王也是不理。吳子胥覺得吳王如此勢必取禍,勸諫又不聽,于是稱有病不再上朝。西施使吳王不問朝政的目的是達到了,但要吳王與伍子胥交惡,必須要自己與吳國寵臣伯睥聯(lián)合才行。后人說:"吳之亡,應(yīng)由昏君夫差、奸佞伯睥負(fù)責(zé)。"
當(dāng)時,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也己訓(xùn)練有素。吳王夫差感到威脅,想要征伐越國,被伯韶巧言阻撓。后齊與吳交惡,夫差想要攻打齊國。伍子胥認(rèn)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不宜遠征齊國。但伯韶卻力主攻打齊國,并保證出師必捷。由于平日里西施和伯韶一起,總是講越國的好話,說越王是如何地恭敬吳王,必?zé)o二心等等。此時的吳王夫差也就放松了對越國的警惕,一心要攻打齊國,但伍子胥堅決反對。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韶置國家安危于不顧,乘機挑撥吳王和伍子胥之間的矛盾。
伍子肯在攻打齊軍的途中稱病先歸,伯睥以此事借題發(fā)揮,讓吳王殺了伍子胥。吳王于是將伍子胥賜死。進伯睥為相國,還要給越國增加封地,被勾踐謝絕了。
至此,西施出使吳國的任務(wù)己經(jīng)完成。越國伐吳戰(zhàn)爭即將拉開惟幕。
三、歸隱五湖
聽說吳王己出兵攻齊,越王勾踐與將軍范蠡就計劃出兵,但考慮到時機尚未成熟,就暫時放棄了。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國伐吳之師在浙水誓師后,從北海出發(fā)。駛在前面的是勾踐所乘樓船,緊跟其后的是范蠡和舌庸所在的翼船。經(jīng)過兩晝夜航行,船隊到達江水人海處,勾踐率領(lǐng)滿載陣音師、楚女師甲兵的船隊,由海上進入?yún)墙?,再溯流而上,至姑蘇城外拋錨停泊。此前,疇天余、歐陽己率師同吳都留守的太子友、王子地接戰(zhàn)。勾踐到后,把英勇無比的君子兵投入戰(zhàn)斗。按照范蠡事先的謀劃,把吳都守兵引出城外,包抄合圍,弓警齊發(fā),劍載相逼,呼嘯斯殺,勢如風(fēng)雨。吳軍大敗,太子友身中數(shù)箭,自剔而亡。吳王夫差亦兵敗自殺。越軍大勝。
范蠡終于和自己的心上人見面了,長期的相思之苦化作了重逢的喜悅。想當(dāng)年,范蠡對西施動情的時候,西施的心里對這位年少英雄、氣概不凡的將軍也是一見傾心。范蠡在心里展開了斗爭:是將西施留在身邊,還是將她獻給吳王,成就一番大事?最終他選擇了后者。
范蠡畫像
他向西施說明了選美的原委,西施被他的那份愛國熱情感染了,為了自己的愛人,她愿意作出犧性。范蠡和她約定,吳滅亡后,自己定要娶她為妻,白頭惜老。
三年歌舞禮儀訓(xùn)練之后,范蠡送西施去吳國。兩個相愛的人終于有機會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倍嘗愛的滋味,由于難分難舍,范蠡有意拖延,送親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們走到嘉興縣南一百里的時候,西施生的兒子己經(jīng)能呀呀學(xué)語了。后來在這里建造了一個 "語兒亭",用來紀(jì)念西施與范蠡的愛情結(jié)晶。只可惜孩子己經(jīng)送人了,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如今西施終于回到了自己的越國。為了表彰這位對國家有功的女子,也為了嘉獎范蠡以國家為先的精神,越王勾踐親自為他們舉行了婚禮。
這一年范蠡35歲,西施25歲。這兩位對越國復(fù)興作出很大貢獻的人,并沒有在越國享受越王賞賜的榮華富貴,而是選擇了歸隱。
長期的相處,使范蠡明白勾踐可以共患難,但不可共富貴,自己只能選擇功成身退。于是他帶著西施,乘勾踐不備,在夜里乘一葉輕舟,逃人五湖之中。西施這個一代紅顏,此后的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關(guān)于西施在越滅吳后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讓人不禁感嘆紅顏的薄命。在這種說法里,范蠡與西施不是相戀很久的情人,范蠡成了殺死西施的劊子手。說吳國滅亡以后,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xùn),不能被美色誘惑。他設(shè)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把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溺死于太湖中了。
西施是沉江還是隨范蠡泛舟五湖,成了后人爭論的一樁公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