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藤莖。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纏繞草本。地下有肥大不整齊的塊根。莖有節(jié),單葉互生,卵狀心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無毛;托葉鞘膜質,褐棕色,抱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而密;花被5裂,白色,大小不等,外側3片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子房三角形,柱頭3裂。瘦果具三棱,黑色有光澤,包于翅狀花被內?;ㄆ?~10月,果期10~11月。
[藥材性狀] 藤莖呈長條圓柱形,下短較粗,稍扭曲,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4~7mm,細枝直徑約1mm。表面紫紅色,粗糙,具扭曲的縱皺紋。節(jié)部略膨大,有側枝痕。外皮菲薄,可剝離。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紫紅色,木部黃白色或淡棕色,導管孔多數(shù)明顯,髓部疏松,類白色。無臭,味微苦澀。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市場。
[功能主治] 養(yǎng)血安神,祛風通絡。用于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
【藥用】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莖藤。
【性味與歸經】甘,平。入心、肝經。
【功效】養(yǎng)心安神,養(yǎng)血通絡,止癢。
【臨床應用】1. 用于虛煩失眠。
夜交藤具有養(yǎng)血安神作用,以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為主,常與合歡皮相須配合,也可與棗仁、柏子仁、遠志等同用。
2. 用于周身酸痛。
夜交藤既有養(yǎng)血作用,還可通利經絡,治血虛周身酸痛,可配合當歸、地黃、雞血藤、絡石藤等同用。
3. 用于皮膚癢。
夜交藤煎湯外洗治皮膚癢疹,有一定止癢作用。
【處方用名】夜交藤、首烏藤(洗凈,曬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適量。
摘《用藥心得十講》:
夜交藤即何首烏的蔓莖,也叫首烏藤。味甘,性平。常用為安神藥,但它也有通經絡、除痹痛的作用。
夜交藤有使身體陰陽協(xié)調的作用,適用于肝腎陰虛而陽旺所致的虛煩不眠、多夢等癥。可配合生地、白芍、龍骨、牡蠣、遠志、元參等同用。
另外.本品還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用于風寒濕痹、全身竄痛等癥。常配合桑寄生、桑枝、獨活、羌活、桂枝、當歸、紅花、附子等同用。
用量:內服一般9~30克。摘《朱良春用藥經驗集》:
夜交藤即何首烏之藤莖或帶葉的藤莖。味甘微苦,性平。朱老認為:在諸多安神藥中,以夜交藤催眠作用最佳。蓋陽人陰則寐,夜交藤入心肝二經血分,功擅引陽入陰故也。此晶善于養(yǎng)血,故用于血虛所致的失眠,最為適宜。因其性子和,其他各種原因所致的失眠,亦可作為佐使藥用之。唯其用量宜大,少則不效。朱老處方一般恒用30克,重癥失眠則用至肋克,每每應手。
[病案舉例]
章X,男,48歲,教師。患失眠兩年余,屢服人參歸脾九、安神健腦液不應,每晚需依賴服安定片,始能維持2~3小時睡眠。心煩不安,脅脹口苦,面紅,舌邊尖紅,脈細數(shù)。緣由情志失暢,肝郁化火,劫灼陰血,血不滎心,故徹夜不寐。治宜養(yǎng)心肝之陰,清浮越之熱。方用:
細生地、桑椹子各15克,玄參、知母各10克,川黃連6克,白芍、茯神、酸棗仁、麥冬各12克,生甘草3克,夜交藤30克。7劑。
藥后,能在不用安定片的情況下睡3小時。藥既奏效,毋庸更張。原方夜交藤加至60克,續(xù)服12劑。
三診時患者欣喜來告,每晚已可熟睡五六小時,囑用上方10劑,蜜丸,每九重亞0克,日1丸,夜2丸,以鞏固療效。夜交藤又有活血、通經、止癢之功。《本草從新》謂其“行經絡,通血脈”,《本草綱目》謂其主治“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臨床上常以之治療老人身癢,蓋高年陰血多虛,血虛生風故癢,夜交藤有養(yǎng)血活血之功,洵為當選之佳品。內服常配生地、紅花、徐長卿、銀花藤、丹皮等。沐浴時用夜交藤200克煎湯擦身,其效尤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