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之獬是山東淄川人,明朝天啟年間進士,授檢討,遷侍讀。起初他投靠宦官魏忠賢,過了一段吃香喝辣的好日子。1628年,崇禎皇帝繼位,懲辦魏忠賢閹黨,下令毀掉由閹黨編寫的以排斥、誅殺異己為目的的《三朝要典》。孫之獬不識時務,居然抱著《三朝要典》哭告太廟,結果被列名逆黨,削籍回鄉(xiāng)。隨后十幾年一直賦閑在家,為士林所不齒。
清兵入京后,孫之獬認為翻身的機會來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清廷派明朝降臣王鰲永招撫山東,孫之獬投降。為了贏得清政府的寵幸,他散家財,組織軍隊鎮(zhèn)壓了明永鎮(zhèn)的抗清義軍,得到山東巡撫方大猷的賞識,旋即被招入北京,擢升為清廷的禮部左侍郎。
清朝入關之初,政權還沒有完全鞏固下來,也還沒有像后來那般嚴格規(guī)定漢臣上朝必須穿清廷規(guī)定的朝服。所以漢臣和滿臣上朝時,服裝是不一致的,滿臣身著滿服,漢臣皆博冠大秀,漢人裝束,而且滿、漢大臣各站一班。
求寵心切的孫之獬投降后就剃發(fā)、改穿滿服,卻兩頭受歧視。自認高人一等的滿臣不認可他,不讓他站在滿人的隊伍。漢官對他的行為感到不齒,也不讓他入班。在兩邊都不受待見的情況下,孫之獬惱羞成怒,向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上了一道奏章,奏請給漢人剃發(fā),并且說,如今漢人的衣冠束發(fā)之制仍保持以前的習慣,那就是陛下你順從漢人,而不是漢人順從皇上。
孫之獬的話擊中了多爾袞的神經。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政府頌布“剃發(fā)令”,規(guī)定“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不從者治以軍法。清廷推行“剃發(fā)易服”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對反對者的處罰極其嚴厲。
1654年,降清后一直深受多爾袞信任的漢臣陳名夏只因私下議論“只須留頭發(fā)、復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即遭人彈劾,并被處以絞刑。對于習慣了漢儒發(fā)式和盛唐袍服的漢族人來說,剃發(fā)易服是不能接受的?!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對于一直以孔孟倫理為原則的漢人來說,衣冠發(fā)型比命還重。很多漢人視“剃發(fā)易服”為一種侮辱,認為這種文化習俗上的改變是數典忘祖,是對祖先的不敬,死后會沒有面目見先人于地下。因此,“剃發(fā)易服”成為清初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并且加劇了漢人對滿清的敵對情緒。
發(fā)布剃發(fā)令之前,當時的漢族老百姓和大部分官員已經基本接受了滿人統治的既成事實。然而,剃發(fā)令讓部分漢人遭到了比改朝換代更加強烈的刺激,他們保衛(wèi)本民族精神和風俗的立場空前統一,清政府遭遇了比改朝換代更為激烈和持久的反抗。本來漸趨平靜的江南地區(qū)頓時如水入沸油般四處爆發(fā)起反抗的怒潮,各地的義民紛紛揭竿而起,殺死清軍安排的地方官吏,開始了反清復明的抵抗運動。
其中著名的領袖有嘉興的徐石麒、松江的沈猶龍、常熟的何沂、太湖的徐云龍、昆山的朱集璜等。清廷對此采取了血腥的鎮(zhèn)壓政策,數百萬人頭因此落地,整個中國大地陷入“留發(fā)與不留發(fā)”的血雨腥風之中。
清朝統治者推行“剃發(fā)易服”的原因,大多歷史學家認為是滿族統治者希望通過“剃發(fā)易服”來打擊、摧垮漢族人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便更好地維護滿族的統治地位,保持滿族不被漢族同化。滿族統治者的這一目的后來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國時,居然有些漢人不愿剪辮子,其中有不少人恐怕是害怕剪去辮子后被官府殺頭??梢姟傲纛^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的“剃發(fā)易服”政策對漢族影響極深。
孫之獬的建議讓百萬人頭落地,但他自己的結局也并不好?!疤臧l(fā)令”頒布的第三年,孫之獬因受賄賣官被彈劾,又一次被革職遣還老家淄川。當時山東謝遷等人起義,攻入淄川城后,將孫之獬一家男女老少全數殺死。
據《烈皇小識》《順治實錄》等記載:孫家的男女皆被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孫之獬的下場更慘烈,被五花大綁達十多天,羈押期間,他的身上被下了五毒,嘴被用大針縫了起來,頭皮上還被扎滿細洞,人們爭相用豬毛給他重新“植發(fā)”,慘遭如此蹂躪之后,最后被肢解碎割而死……
中外逸聞秘史、百年歷史老照片、探索神秘奇異事件 | 大嘴侃歷史 微信號dazui100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