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陽明證,不吐不下,心煩,為什么不吐不下呢?因為胃腸里的津液不夠了,胃里沒有津液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胃氣不和,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就停在了胃和十二指腸這個地方(見下圖),食物攪碎以后,本來是要順著津液從十二指腸進入到小腸,但是,津液不夠了,津液怎么會不夠呢,不該吃桂枝湯的時候吃了桂枝湯,胃里的津液被發(fā)散掉了,胃里沒有水,吐是吐不出來,下是下不去,所以就不吐不下,但是,食物在胃和十二指腸里面,它會發(fā)酵啊,產生的氣體就會往上走,到了胸膈就會出現(xiàn)心煩,到了腦部就會出現(xiàn)譫語,這種情況就是用調胃承氣湯的時候,把十二指腸的食物清理出來。
我們怎么知道堵在了十二指腸,臨床上,通常會用到腹診,病人胸脹滿,說胡話的時候,我們用手去壓一下患者的腹部,肚臍上方,差不多就是建里和下脘的位置(如下圖),我們知道拒按為實,喜按為虛,這個地方會有壓痛,有壓痛就是實,有實就要攻。當中脘到神闕這一段有壓痛點的時候,就是開調胃承氣湯。臨床中也經(jīng)常用于口臭,反胃,胸腹脹滿打嗝,腹痛,腸梗阻,胃熱引起的各種癥狀,例如象胃熱引起的牙齒痛,多食善饑啊,口齒咽喉腫痛啊,其實說這些癥狀都是因為有東西堵在胃的下口到十二指腸這一段,因發(fā)酵生成的氣體往上沖引起的。
由于這個調胃承氣湯它可以調和腸胃,承順胃氣,驅除腸胃里的積熱,使胃氣得和,氣機相接而消除各種癥狀,所以就把它叫做調胃承氣湯,關于調胃承氣湯在傷寒論中有好幾個條辨里都講到了,條辨第70條,第94條,第105條,第123條,第207條,第248條,第249條都提到了調胃承氣湯,后面講到這些條辨的時候還會講。
關于承氣湯有三個,我們前面早已經(jīng)提過,調胃承氣,小承氣和大承氣,這里只介紹調胃承氣,后面我們會一一的講,講完三個承氣湯以后再進行對比,看看各有哪些不同。
我們在用調胃承氣湯的時候,不要開的太多,主要就是把堵在十二指腸里的東西清一下就可以了。既然是堵了,那就是有實,有實就要去實,去攻堅。
調胃承氣湯里主要有哪些藥呢,首先一個就是大黃,這個大黃在中藥里面是屬于通便的,也就是說,它專門是去實的,它是一味苦寒的藥,所以,對于胃腸實熱有積滯,特別是大便秘結,有很厲害的瀉下攻積作用,在三個承氣湯中都用到了大黃。
還有一味主要的藥就是芒硝,芒硝的性也是苦寒的,但是它的味是咸的,在中醫(yī)基礎理論里面說到,咸能軟堅,所以芒硝就具有了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水腫的功效,所以芒硝就專門把堵在肚子里面的硬東西打散,但是在用芒硝的時候不能與藥一起煮,芒硝是生用,芒硝的生用有兩種,第一種就是湯藥已經(jīng)煮好了,已經(jīng)關火或者已經(jīng)把電拔掉了,趁那個湯藥還在沸騰的時候,馬上把芒硝倒進去,用它的余熱把芒硝煮一下。第二種就是在吃藥的時候,把芒硝直接放在碗里,再把滾燙的湯藥倒在碗里,讓芒硝化掉。
如果我們在單用大黃去實的時候,會硬把腸胃里的實拉出來,這個時候,病人的胃會很難過,由于胃里沒有津液,會造成胃痛,同時還會造成里急后重,想拉又拉不出來,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于是,就加了炙甘草,甘草它可以和中,還可以解毒,炙甘草它可以入胃生津液,這在中醫(yī)里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就叫做增液行舟。
我們把這三味藥大黃,芒硝,炙甘草混在一起就是調胃承氣湯了方子了,這三味藥的用量比例二一一:大黃12克,芒硝6克,炙甘草6克,但是在這里的大黃要求用酒洗過,中醫(yī)里面講到泡炙法的時候,只要用酒炙過以后,都是取它的升提功能。如果你用生大黃,吃下去就有可能馬上拉肚子,大黃還有一個名字叫“川軍”,所以它清理腸胃很厲害的,大黃消導下來的硬塊用芒硝打散,大黃配芒硝,吃了以后,馬上就會拉肚子,所以,芒硝生用的力量最強。
為了讓大黃只清理十二指腸這個地方,所以就要用酒洗,酒的性是升發(fā)的,酒洗過以后的大黃,就會有升提的功能,這就是用到了中醫(yī)取象比類的概念。
在這里我們把傷寒論條辨第32進行一下總結,條辨第32講了三個方劑,一個是甘草干姜湯,一個是芍藥甘草湯,再一個就是調胃承氣湯。經(jīng)方就是一個癥一個處方,在條辨32條講的這三個方劑,主要就是誤用了桂枝湯以后,產生的病變進行彌補的措施。從這些彌補的措施里面,我們理解到了還有其他的功能在里面。
張仲景曾經(jīng)立法,凡是有表證兼有里面有虛寒的病人,必須要先溫其里而后攻其表,如果里證是實的,就可以先解表再攻里,如果里證是虛的,就要先把里寒溫起來,再去解表。如果病人身體歷來就很虛,體力和津液都不足,這個時候不能用桂枝湯去發(fā)表,要先把里陽壯起來,再去解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