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356條辨: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dāng)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原文解釋】傷寒病,四肢厥冷,而又心下悸動,是因水飲所致。應(yīng)先治其水飲,當(dāng)服茯苓甘草湯,然后再治其厥。如果不這樣,則水飲浸漬滲入腸中,必致發(fā)生腹瀉。
傷寒,手腳厥寒,心下悸者,宜先治水。這個條辨就定義原則了,如果說病人有心下悸,同是厥陰有寒,先去治心下悸,再去治其他的。
其實這個心下悸,不是茯苓甘草,應(yīng)該是桂枝甘草,肚臍以下動悸才是茯苓甘草,這個條辨心下悸,當(dāng)服茯苓甘草湯,這里有誤,可能是時間久遠(yuǎn),在傳抄的時候錯誤,這里要更正一下,心下悸應(yīng)該是桂枝甘草湯。臍下悸的時候才是茯苓甘草湯。
如果沒有把心下悸的水排掉,要治他的寒厥,就會造成寒水跑到胃里面去,病人則會出現(xiàn)下利。所以,要先把水排掉,再去治他的寒厥,如四逆湯之類的東西。先把動悸的東西排掉。因為動悸并不是在胃里面,而在周圍。
如果用四逆湯去治惡寒,厥逆的時候,手腳冰冷,四逆湯里的干姜是溫中的,直接到胃里面去,胃的上方是沒有辦法的。
傷寒本來就是腸胃的功能緩掉了,手腳冰冷就是進(jìn)入厥陰證,還有心下悸。胃已經(jīng)沒有吸收的功能了,胃不能吸收水份,這時候水跑到胃里面,水停在中間就會有動悸。就是水飲很多,所以像肌肉跳動、眼皮跳,就是有水飲,都是真武湯證,就是水逆行離開血了。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要先治水。
中焦的水最好的藥就是茯苓,下焦的水用豬苓,上焦的水就用半夏,胸腔里面用十棗湯,現(xiàn)在水在胃里面所以用桂枝甘草湯,吃了桂枝甘草湯,水排掉了后,再治手腳冰冷,來不及治的話,水跑到胃里面,這胃要把它當(dāng)成腸,就會變成下利,小腸是火。水火不容,水這下去就水火未濟(jì),大便出來全部都是水。
發(fā)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