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處方】半夏1錢半,白術(shù)2錢,天麻1錢,茯苓(去皮)1錢,橘皮1錢,蒼術(shù)1錢,人參1錢,神曲(炒)1錢,麥糵(炒)1錢,黃耆1錢,澤瀉1錢,干姜半錢,草果半錢。
【功能主治】頭眩惡心煩悶,氣喘短促,心神顛倒,兀兀欲吐,目不敢開,如在風(fēng)云中,苦頭痛眩暈,身重如山,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鐘,加生姜3片,煎至1鐘,食遠(yuǎn)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二十五
2、麻黃散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1兩(銼),紫蘇莖葉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甜葶藶1兩(隔紙燒令紫色)。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上氣喘急,坐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3、枇杷葉飲
【處方】枇杷葉(拭去毛)1分,蘆根(洗,焙)3分,人參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心煩懊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入薤白5寸,煎至1盞,去滓溫服;有頃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4、桔梗飲
【處方】桔梗(銼,炒)1兩,桑根白皮(銼)3分,貝母(去心)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大青3分,五味子3分,吳藍(lán)3分,人參3分,甘草(炙,銼)1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上氣咳嗽,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8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六
5、扶桑清肺丹
【別名】扶桑清肺散
【處方】桑葉5錢,紫菀2錢,犀角屑5分,生甘草2錢,款冬花1錢,百合3錢,杏仁7粒,阿膠3錢,貝母3錢,金銀花1兩,熟地1兩,人參3錢。
【功能主治】化毒之中益之養(yǎng)肺,降火之內(nèi)濟(jì)之補(bǔ)腎。主肺癰,咽干舌燥,吐痰唾血,喘急,膈痛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扶桑清肺散(《青囊秘訣》卷上)。
【各家論述】此方肺腎同治,全不降火,蓋五臟之火,因飲食而旺,乃虛火而非實(shí)火也。故補(bǔ)其水而金氣堅(jiān),補(bǔ)其水而虛火息。況補(bǔ)中帶散,則補(bǔ)非呆補(bǔ),而火毒又容易辭也。
【摘錄】《辨證錄》卷十三
6、紫菀茸湯
【別名】紫菀湯(《赤水玄珠》卷七)。
【處方】紫菀茸(洗)經(jīng)霜桑葉 款冬花 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膠(蛤粉炒)貝母(去心)蒲黃(炒)半夏(湯泡七次)各30克 犀角(鎊)甘草(炙)人參各15克
【制法】上藥嘆咀。
【功能主治】清肺補(bǔ)氣,止咳化痰。治飲食過度,或高聲呼叫,或食煎炸,邪熱傷肺,咳嗽咽癢,痰多唾血,喘急,胸滿脅痛,不得安臥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7、甜葶藶散
【別名】葶藶散(《普濟(jì)方》卷一六一)。
【處方】甜葶藶30克(隔紙炒令紫色)木通15克(銼)旋復(fù)花15克 紫菀15克(去苗、土)大腹皮23克(銼)檳榔15克 郁李仁30克(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30克(銼)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咳嗽,面目浮腫,不得安臥,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
8、人參養(yǎng)肺丸
【處方】黃耆(去蘆,蜜涂,炙)人參各54克 白茯苓(去皮)瓜蔞根各180克 杏仁(去皮、尖,麩炒)72克 皂角子(炒)300個(gè) 半夏(洗,為末,姜汁作曲,炒)12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俱傷,氣逆于上,咳嗽氣急,胸中煩悸,涕唾稠粘,或有鮮血;或氣喘,不得安臥,體倦食少,咽干口燥;或因叫怒及醉飽房勞,致傷肺胃,吐血嘔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細(xì)嚼,用紫蘇湯送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湯送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9、款花清肺散
【處方】人參1兩,甘草(炙)1兩,甜葶藶(生)1兩,白礬(枯)1兩,款冬花1兩,御米殼4兩(醋炒),(一方加烏梅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款冬花清肺散”。
【注意】忌油膩物,亦忌多言語損氣。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10、黃耆湯
【處方】黃耆(銼)3分,桑根白皮(炙,銼)半兩,柴胡(去苗)半兩,赤芍藥(銼,微炒)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惡實(shí)(微炒)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水氣,面體浮腫,咳嗽氣促;虛勞,上氣喘息,不得安臥,咳唾,面目虛浮,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2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
11、麻黃散
【處方】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半兩,桂心3分,半夏1分(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咳逆,上氣喘促,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分2次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12、紫蘇子圓
【處方】紫蘇子(揀凈)、陳皮(去白),各二兩。肉桂(去粗皮)、人參(去蘆)、高良姜(炒),各一兩。
【炮制】上五味為細(xì)末,煉蜜和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不消,嘔逆欲吐,及治肺胃?jìng)?,咳嗽痞滿,或上氣奔急,不得安臥。
常服此藥,永不患霍亂,甚妙。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細(xì)嚼,溫酒下,米飲亦得,不計(jì)時(shí)候。或作小圓服之亦得。
若食瓜膾生冷,覺有所傷,噫氣生熟,欲成霍亂者,含化一圓,細(xì)細(xì)咽汁,服盡應(yīng)時(shí)立愈。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12、紫參散
【處方】五味子 紫參 炙甘草 麻黃 桔梗各15克 米殼(蜜炒黃色)60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飲止嗽。治形寒飲冷傷肺,咳嗽喘促,胸膈不利,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入白湯點(diǎn)服。嗽住止后服。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二
13、十水丸
【處方】遠(yuǎn)志(去心)菖蒲(3.3厘米九節(jié)者)椒目(炒)肉豆蔻(面裹煨香)羌活(去蘆)大戟各30克 豬苓(去皮)甜葶藶(炒)白牽牛(炒)澤瀉各1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十種水氣,四肢腫滿,面目虛浮,以手按之,少時(shí)方起,喘急不得安臥,小便赤澀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shí)用米湯送下。
【摘錄】《奇效良方》卷四十
14、麻黃散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ji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柴胡半兩(去苗),黃芩1兩,石膏2兩,麥門冬1兩(去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或7-8月,卒患時(shí)氣,煩熱口干,心躁頭痛,四肢煩疼,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15、天麻半夏湯
【處方】天麻 半夏各3克 橘皮(去白)柴胡各2.1克 黃芩(酒制,炒)甘草 白茯苓(去皮)前胡各1.5克 黃連0.9克(去須)
【制法】上九味,哎咀,都為一服。
【功能主治】治風(fēng)痰內(nèi)作,胸膈不利,頭眩眼黑,兀兀欲吐,上熱下寒,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酒、面、生冷等物。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二十二
16、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處方】黃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蒼術(shù) 白茯苓 黃耆 澤瀉 人參各1.5克 白術(shù)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湯洗七次)大麥蘗面 橘皮各1.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補(bǔ)脾胃,化痰濕,定虛風(fēng)。主脾胃虛弱,痰濕內(nèi)阻,虛風(fēng)上擾,致成痰厥頭痛,證見頭痛如裂,目眩頭暈,胸脘煩悶,惡心嘔吐,痰唾稠粘,氣短懶言,四肢厥冷,不得安臥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帶熱服。
【備注】方中人參、黃耆、白術(shù)補(bǔ)脾胃,養(yǎng)元?dú)?;干姜、蒼術(shù)、半夏、茯苓、澤瀉祛寒濕,化痰飲;天麻定虛風(fēng),止眩暈;神曲、大麥蘗面、陳皮理脾胃,助消化;黃柏以制蒼術(shù)之爆,并能降內(nèi)伏之虛火。配合成方,共奏補(bǔ)脾胃,化痰濕,定虛風(fēng)的功效。
【摘錄】《脾胃論》卷下
17、既濟(jì)解毒湯
【處方】大黃(酒蒸,大便利勿用)黃連(酒炒)黃芩(酒炒)甘草(炙)桔梗各9克 柴胡 升麻 連翹 當(dāng)歸身各3克
【制法】上藥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瀉火解毒,導(dǎo)熱下行。治上熱,頭目赤腫而痛,胸膈煩悶不得安臥,身半以下皆寒,足脛?dòng)壬?,大便微秘,脈浮數(shù),按之弦細(xì)。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酒、濕面、大料物及生冷硬物。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二十三
18、茯苓琥珀湯
【處方】茯苓(去皮)琥珀 白術(shù)各15克 澤瀉30克 滑石21克 木豬苓15克(去皮)甘草(炙)桂(去皮)各9克
【功能主治】治下焦虛冷,小便數(shù)而短,晝夜約二十余行,臍腹脹滿,腰腳沉重,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上8味,共研為末,每服15克,用長流甘瀾水150毫升煎湯調(diào)下,空腹時(shí)服。待少時(shí),以美膳壓之。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七
19、小青龍湯
【處方】干姜(炮)、細(xì)辛(去葉)、麻黃(去節(jié).根)、肉桂(去粗皮)、芍藥、甘草(炒),各三兩。五味子二兩,半夏(湯洗七次.切作片)二兩半。
【炮制】上將七味為粗末,入半夏令勻。
【功能主治】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咳嗽微喘。又治溢飲,身體疼重,及咳逆倚息不得安臥;或因形寒飲冷,內(nèi)傷肺經(jīng),咳嗽喘急,嘔吐涎沫,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后。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0、人參養(yǎng)肺圓
【處方】黃蓍(去蘆,蜜涂,炙)、人參,各一兩八錢;白茯苓(去皮)、瓜蔞根,各六兩;杏仁(去皮.尖.麩炒)二兩四錢,皂角子(炒)三百個(gè),半夏(洗為末.姜汁作僸)四兩(炒)。
【炮制】上為細(xì)末。煉蜜圓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俱傷,氣奔于上,客熱熏肺,咳嗽氣急,胸中煩悸,涕唾稠粘,或有鮮血,上氣喘急,不得安臥,肢體倦痛,咽干口燥,飲食減少,漸至瘦弱喘乏,或墜墮恐懼,渡水跌臥;或因叫怒,醉飽房勞,致傷肺胃,吐血嘔血,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食后,細(xì)嚼,用紫蘇湯送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湯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1、雷火神針
【處方】蘄艾9克 丁香1.5克 麝香0.6克
【制法】上藥將二香與蘄艾揉和,先將夾紙作筒,如指粗大。用艾藥疊實(shí)收用。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散寒,化濕通經(jīng)。治風(fēng)寒濕毒襲于經(jīng)絡(luò),漫腫無頭,皮色不變,筋骨疼痛,起坐艱難,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臨用以紙七層平放患上,將針點(diǎn)著一頭,對(duì)患向紙捺實(shí),待不痛方起針,病甚者再復(fù)一次。七日后火瘡大發(fā),自取功效。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
22、姜附御寒湯
【處方】干姜(炮)1錢2分,半夏(湯洗)5分,柴胡(去苗)1錢,防風(fēng)(去蘆)半錢,羌活1錢,藁本(去土)8分,人參(去蘆)半錢,白葵花5朵(去心萼),甘草(炙)8分,升麻7分,郁李仁(湯浸,去皮尖)半錢,當(dāng)歸身6分(酒制),桃仁半錢(湯浸,去皮尖,與郁李仁研如泥,入正藥),黑附子(炮,去皮臍)4錢。
【功能主治】中氣不足,遇冬天寒氣客于脾胃之間,相引兩脅縮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濁涕不止,不聞香臭,咳嗽腦痛,上熱如火,下寒如冰,頭時(shí)作陣痛,或暴痛,兩目中流火,視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鳴耳聾,喜晴明,惡陰寒,夜不得安臥,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飲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齒動(dòng)搖,不能嚼物,腰臍間及尻腎膝足胻冷,陰汗自出,行步失力,風(fēng)痹麻木,小便數(shù),氣短喘喝,少氣不足以息,卒遺失無度。婦人白帶,陰戶中大痛,上牽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睪而痛,牽心腹陰陰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調(diào),煩心,霍亂,逆氣,里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氣腹中腹鳴,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陰盛陽虛之證。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5大盞,煎至3盞,入黃耆1錢,橘皮5分,草豆蔻1錢,再煎至2盞,再入酒制黃柏3分,酒制黃連3分,枳殼3分,酒地黃2分(此4味銼碎,預(yù)1日先用新水多半盞浸1宿),蔓荊子2分(亦預(yù)先1日用新水各另浸),將前正藥去滓,入此3味,再上火同煎至1盞,去滓,空心熱服之,待少時(shí)以美膳壓之。
【注意】忌肉湯,宜食肉。
【摘錄】《東垣試效方》卷二
23、半夏散
【處方】半夏(湯洗七遍去滑)60克 吳茱萸(湯洗七遍,焙干,微炒)15克 桂心30克 人參(去蘆頭)30克 白術(shù)30克 當(dāng)歸30克 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45克 枳實(shí)(麩炒微黃)15克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溫中,降逆。主中焦虛寒,胃氣上逆,喘息短氣,不得安臥,胸滿腸鳴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24、細(xì)辛五味子湯
【處方】北細(xì)辛(去苗)、半夏(洗七次),各一兩;甘草(炙)、烏梅(去核),各一兩半;五味子、罌粟殼(去蒂.蓋),各三兩;桑白皮(炒)二兩。
【炮制】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治肺經(jīng)不足,胃氣怯弱,或冒風(fēng)邪,或停寒有飲,咳嗽倚息,不得安臥,胸滿迫塞,短氣減食,干嘔作熱,嗽唾結(jié)痰,或吐涎沫,頭目昏眩,身體疼重,語聲不出,鼻塞清涕,頭面腳膝,時(shí)帶虛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脅,不問新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二盞半,生姜十片,煎至一盞,用紗帛濾去滓,溫服。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5、神助散
【別名】葶藶散
【處方】澤瀉二兩,椒目一兩半,豬苓(去黑皮)二兩,黑牽牛(微炒.取末)二兩半,葶藶(炒香.別研)三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遍身俱腫,以手按之,隨手而起,咳嗽喘急,不得安臥,腹大腫脹,口苦舌干,小便赤澀,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以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至半盞,入酒半盞,調(diào)藥三錢,絕早面向東服。
如人行十里久,以漿水蔥白煮稀粥,至蔥爛,入酒五合熱啜,量人啜多少,須啜一升許。不得吃鹽并面。自早至午,當(dāng)利小便三、四升,或大便利,喘定腫減七分,隔日再服。
既平之后,必須大將息,及斷鹽、房室等三年。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26、六神丸
【處方】當(dāng)歸(洗,焙)1兩,川烏頭(炮,去皮臍)1兩,水蛭(灰炒黑焦)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沒藥(別研)1兩,草烏頭2枚(炮,去皮尖)。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打撲閃肭,墜車落馬,傷折筋骨,瘀血不出,腹脹氣滿,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鹽湯任下。加至50丸,如傷折筋骨,酒熬膏子,調(diào)此藥攤故帛上貼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27、加味壽星丸
【處方】天南星3兩,母真珠1錢,真琥珀5錢,圓白半夏5兩,枯礬5錢,大朱砂1兩(細(xì)研,為衣)。
【制法】上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因事驚憂,涎留心包,精神不守,事多健忘,譫言妄語,如有所見,不得安臥;或風(fēng)痰潮作,手足抽掣;或心虛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35丸,淡姜湯送下;氣不順,人參湯送下;驚悸,金銀器、灶心土湯送下;上熱煩躁,淡竹葉。麥門冬湯送下;寧心定志,石菖蒲湯送下;痰盛喘急,桑白皮湯送下;小兒急驚,麥門冬、青竹葉湯送下;慢驚,冬瓜仁、木香湯送下。
心氣狂甚,加鐵膩粉1兩。
【摘錄】《得效》卷十三
28、丁香白術(shù)丸
【處方】丁香1兩,白術(shù)半兩,沉香(銼)半兩,胡椒半兩,肉豆蔻(去殼)3分,五味子3分,芎1分,白僵蠶1分。
【制法】上為末,研勻,好酒煮木瓜1枚取肉為丸,如梧恫子大。
【功能主治】霍亂煩躁,不得安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若患瀉,煎木瓜湯送下;若氣痰,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