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茯苓散
【處方】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牽牛子2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頭面身體卒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2、檳榔丸
【處方】黑牽牛90克(炒)青木香 青皮 防風(fēng) 檳榔各30克
【制法】上藥研末,面糊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主小兒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桑白皮湯下。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六
3、茯苓丸
【處方】檳榔1兩,赤茯苓1兩,白術(shù)3分,桑根白皮1兩(銼),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身體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喘息促。
【用法用量】茯苓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4、紫蘇散
【別名】紫蘇湯(《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處方】紫蘇莖葉30克 桑根白皮30克(銼)赤茯苓30克 羚羊角屑22克 檳榔22克 木香15克 桂心15克 獨活15克 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郁李仁60克(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消渴后,遍身浮腫,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5、海蛤丸
【處方】海蛤(別研)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狼毒(煨熟)3分,桑根白皮(炙,銼)1兩,玄參(微炙)1兩,膩粉半兩,薏苡仁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防己1兩,葶藶(炒紫色,研)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
【制法】上藥除海蛤外,搗羅為末,同海蛤再研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遍體浮腫,腹脹上氣不得臥,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湯送下,日3次,5日后覺齒癢即住藥。先服大棗散,后服本方。
6、浚川丸
【別名】十水丸(《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桑白皮 大戟 雄黃 茯苓 芫花 甘遂 商陸 澤瀉 巴戟 葶藶各15克
【制法】共為末。
【功能主治】逐水消腫。治水腫。
【用法用量】每服3克,五更時姜湯調(diào)下,醋糊為丸,每服30丸。
從面腫起,根在肺,加桑白皮15克,從四肢腫起,根在脾,加大戟15克;從背腫起,根在膽,加雄黃15克;從胸腫起,根在皮膚,加茯苓15克;從脅腫起,根在肝,加芫花15克;從腰腫起,根在胃,加甘遂15克;從腹腫起,根在脾,加商陸15克;從陰腫起,根在腎,加澤瀉15克;從手腫起,根在腹,加巴戟15克;從腳腫起,根在心,加葶藶15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7、沉香散
【處方】沉香3錢,川芎半兩,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甘草3錢,當(dāng)歸3錢,牡丹皮11銖,蒲黃半兩(炒)。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未盡,分入四肢浮腫,腹脹氣急。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溫酒調(diào)下。以血去腫消為效。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四九引《便產(chǎn)須知》
8、通經(jīng)丸
【處方】三棱 莪術(shù)各15克 川歸 川芎 赤芍各30克 穿山甲18克 芫花12克 劉寄奴9克
【制法】共研細(xì)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破血通經(jīng)。治室女月水初來,因受寒邪,以致閉經(jīng),面色青黃,遍身浮腫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酒送下。
【摘錄】《胎產(chǎn)新書》卷三
9、赤茯苓散
【別名】赤茯苓湯
【處方】赤茯苓1兩,紫蘇子1兩,白術(shù)1兩,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1兩(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木香3分,檳榔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消渴后,頭面腳膝浮腫,胃虛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時吐逆。
【用法用量】赤茯苓湯(《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九)。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10、紫菀散
【處方】紫菀30克(去苗、土)漢防己15克 桂心15克 細(xì)辛15克 檳榔22克 赤茯苓15克 桑根白皮15克(銼)大腹皮15克(銼)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甜葶藶15克<微炒)木香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風(fēng)虛,遍身浮腫,上氣喘咳,腹脅妨悶,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11、檳榔丸
【處方】檳榔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訶黎勒皮1兩,木香半兩,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1兩(銼,微炒),郁李仁3分(湯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1兩(銼),赤芍藥半兩,牽牛子1兩(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風(fēng)虛,頭面浮腫,胸脅刺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12、紫蘇散
【處方】紫蘇莖葉30克 木通30克(銼)桑根白皮30克 茴香根30克 枳殼60克(麩炒微黃,去瓤)獨活15克 荊芥15克 羌活15克 木瓜15克 青橘皮15克<湯浸,去白、瓤,焙)大腹皮10枚(銼)甘草15克(炙微赤)
【制法】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婦人腳氣,腳重虛腫,胸悶惡心,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蔥白1莖并須,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13、草果飲
【別名】草果散
【處方】厚樸(姜汁制)、青皮、草果、藿香、甘草(炙)、丁皮、神曲、良姜、半夏曲各等分。
【功能主治】瘧疾,寒多熱少,手足厥冷,遍身浮腫,肚腹疼痛。
【用法用量】草果散(《幼科類萃》卷七)。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九引湯氏方
14、浚川丸
【處方】大戟 芫花(醋炒)沉香 檀香 南木香 檳榔 蓬莪術(shù) 大腹皮(洗,焙干)桑白皮(銼,炒)各15克 黑白牽牛(曬,研,取生末)巴豆(去殼、膜、心,存油)15粒
【制法】上除牽牛末、巴豆外,前九味內(nèi)有沉香、檀香、木香、檳榔不過火,余五味焙干,同沉香等為末,就加牽牛末和巴豆碎切在乳釁內(nèi),杵極細(xì),入前藥末同再杵勻,水煮面糊為丸,麻仁大。
【功能主治】理氣消積,逐水退腫。治水腫及單腹脹滿,氣促食減,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17丸,濃煎蔥湯侯溫,五更初空腹服下。去水來盡,停一日減用13丸,次減作9丸,再減至7丸,湯使服法如前,證退即止。
【摘錄】《證治準(zhǔn)繩·幼科》卷七
15、海蛤丸
【處方】海蛤(研如粉)1兩半,訶黎勒皮(焙)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半,赤芍藥1兩半,牽牛子(炒令熟)1兩半,桑根白皮(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貝母(去心,焙)1兩,白檳榔(銼)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別研)1兩,大黃(炒,銼)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腳氣上沖,頭目面浮腫,咳嗽喘乏,氣促胸脹,兩脅硬,腰重,小便澀,胯冷,腿膝疼腫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棗湯送下,日2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16、通經(jīng)丸
【處方】當(dāng)歸尾 赤芍藥 生地黃 川芎 牛膝 五靈脂各30克 紅花 桃仁各15克 香附60克 琥珀22克
【制法】用蘇木屑60克,以酒煎,和砂糖熬化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jīng)。治婦人經(jīng)水先斷,以后周身浮腫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酒下。
血寒,加肉桂9克。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17、赤茯苓散
【處方】赤茯苓1兩,漢防己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兩(銼),木通1兩(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水氣遍身浮腫,按之沒指,心腹氣脹,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大小便通利為效。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見《普濟(jì)方》卷一九三
18、葶藶散
【處方】甜葶藶30克(隔紙炒令紫色)枳殼15克(麩炒微黃,去瓤)桑根白皮45克(銼)當(dāng)歸22克(銼,微炒)大腹皮30克(銼)木香15克 紫蘇莖30克 陳橘皮30克(湯浸,去白、瓤,焙)郁李仁30克(湯浸,去皮)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產(chǎn)后遍身浮腫,腹脅妨悶,上氣喘促,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19、麻子湯
【處方】麻子5升,商陸1斤,防風(fēng)3兩,附子1兩,赤小豆3升。
【功能主治】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先搗麻子令爛,以水3斗煮麻子,取1斗3升,去滓,納藥及豆,煮取4升,去滓,食豆飲汁。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五味藥中,萃聚開鬼門、潔凈府、宣布五陽之法,而實借附子、防風(fēng)以振麻子、赤小豆、商陸之勢。
【摘錄】《千金》卷二十一
20、加減胃苓湯
【處方】豬苓、澤瀉、白術(shù)、赤茯苓、官桂、五加皮、厚樸、陳皮、甘草、桑白皮、防風(fēng)、藁本、羌活、人參。
【功能主治】痘瘡收靨已后,犯有風(fēng)寒雨濕洗浴,以致四肢頭面浮腫者。
【用法用量】燈心為引,水煎服。
【摘錄】《片玉痘疹》卷十二
21、赤茯苓散
【別名】赤茯苓湯
【處方】赤茯苓1兩,白術(shù)半兩,黃芩3分,旋覆花半兩,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通3分(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身體浮腫,心腹急滿,小便澀滯。
【用法用量】赤茯苓湯(《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七)。
【摘錄】《圣惠》卷七十五
22、紫菀散
【處方】紫菀30克(洗,去苗、土)麻黃30克(去根、節(jié))貝母22克(煨微黃)大腹皮22克(銼)杏仁22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30克 桑根白皮30克(銼)豬苓30克(去黑皮)檳榔30克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治上氣,發(fā)即不得眠臥,心腹脹滿,喘急不能食,身面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二
23、葶藶散
【處方】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1兩(銼),漢防己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上氣喘急,胸中滿悶,身面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24、甘遂丸
【處方】甘遂(微煨)1兩1分,葶藶(隔紙炒)2兩,黃連(去須)1兩半,天門冬(去心,焙)1兩半,苦葫蘆1枚(取瓤)。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婦人水分,四肢浮腫,經(jīng)水?dāng)嘟^。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空心溫酒送下。得水利即疏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25、赤茯苓散
【處方】赤茯苓1兩,澤瀉1兩,柴胡1兩(去苗),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漢防己1兩,豬苓1兩(去黑皮),麥門冬1兩(去心),桑根白皮1兩(銼),犀角屑1兩,紫蘇莖葉1兩,檳榔1兩半,子芩1兩,木通1兩(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fā)動,心神煩躁悶亂,身體面目浮腫,喘促坐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差半分,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八
26、赤茯苓湯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防己1兩,檳榔(煨,銼)1兩,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1兩,桑根白皮(銼)1兩,木通(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1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炒)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遍身浮腫,心腹氣脹,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以大小便利為度。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27、甘遂散
【處方】甘遂1兩(煨令微黃),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澤瀉3兩,黃芩1兩,澤漆1兩,赤茯苓2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川樸消2兩。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水氣遍身浮腫,心胸急硬,氣滿上喘,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卷一九四引作“甘遂湯”。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28、加味八物湯
【處方】人參3錢,白茯苓3錢,小茴3錢,熟地3錢,白術(shù)1錢,川芎1錢,當(dāng)歸1錢,白芍1錢,香附1錢,甘草1錢,黃芩1錢,柴胡1錢。
【功能主治】產(chǎn)后遍身浮腫,氣急潮熱。
【用法用量】分6服。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空心服。
【摘錄】《女科萬金方》
29、茯苓湯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白術(shù)(銼,微炒)1兩,防己3兩,黃芩(去黑心)3兩,射干3兩,澤瀉3兩,桑根白皮(炙黃色,銼)3兩,澤漆葉(切,微炒)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痢后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先以水3盞,煮大豆1合,取2盞,去滓入藥,煎取1盞,分為2服。未愈,頻服兩料。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七十八
30、赤茯苓散
【處方】赤茯苓3分,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赤芍藥3分,桂心半兩,檳榔1兩,桑根白皮3分(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郁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微炒),牽牛子3分(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血分,腹脅鼓脹,四肢浮腫,肩背壅悶,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一中盞,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31、加減胃苓湯
【處方】豬苓、澤瀉、赤茯苓、白術(shù)、官桂、五加皮、蒼術(shù)、陳皮、厚樸、甘草、木通、大腹皮、防風(fēng)、生姜皮。
【功能主治】瘧后汗出受風(fēng),遍身浮腫者。
【用法用量】燈心、生姜為引,取順流水煎服。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32、浚川丸
【處方】大戟半兩,芫花(醋炒)半兩,沉香半兩,檀香半兩,南木香半兩,檳榔半兩,蓬莪術(shù)半兩,大腹皮(洗,焙干)半兩,桑白皮(銼,炒)半兩,黑白牽牛(曬,研取生末)1兩,巴豆(去殼膜心,存油)35粒。
【制法】上藥除牽牛末、巴豆外,前9味內(nèi)沉香,檀香、木香、檳榔不過火,余5味焙干,同沉香等為末,就加牽牛末和勻,巴豆碎切在乳缽內(nèi),杵極細(xì),入前藥末,同再杵勻,水煮面糊為丸,如麻仁大。
【功能主治】水腫及單腹脹,氣促食減,遍身面浮。
【用法用量】每服17丸,濃煎蔥湯候溫,五更初空心送下。去水未盡,停1日減用13丸,次減作9丸,再減至7丸,湯使下法如前,證退即止,仍投南星腹皮散。
如單腹腫甚,能飲食氣壯者,加甘遂末同丸取效。
【注意】忌甘草。
【摘錄】《證治準(zhǔn)繩·幼科》卷七
33、黃耆散
【處方】黃耆1兩半(銼),赤茯苓1兩半(去黑皮),木香1兩半,草豆蔻3分(去皮),桂3分(去粗皮),當(dāng)歸3分(切,焙),桑根白皮3分(銼),防風(fēng)3分(去叉),紫葳根3分(炙,銼,凌霄花根是也),甘草3分(炙,銼),續(xù)斷3分,澤瀉3分,甘遂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水分,遍身浮腫,煩悶喘渴,經(jīng)水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小豆半匙;生姜1塊(拍碎),煎至7分,去滓溫服,空心日午臨臥各1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34、茯苓琥珀丸
【處方】赤茯苓(去皮)1兩半,防己1兩半,苦葶藶3兩半(隔紙炒),紫蘇子(揀凈)1兩,琥珀1兩(別研),郁李仁1兩7錢半(湯浸,去皮),陳皮1兩3錢,杏仁(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麩炒)1兩3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乘肺,遍身浮腫,中焦痞隔,氣不升降,咳嗽喘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人參湯送下。
【摘錄】《袖珍》卷三引《圣惠》
35、甘遂丸
【處方】甘遂1分(煨微黃),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干),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大戟半兩(銼碎,微炒),川芒消1兩,貝母1兩(煨微黃)桂心1兩,烏喙1分(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其杏仁研如膏,與諸藥末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冷癖飲久不愈,腹脅脹滿,不下飲食、四肢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日2次。以利為度。
【摘錄】《圣惠》卷五十一
36、海蛤丸
【處方】海蛤1兩(研細(xì)),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海藻1兩(洗去咸味),昆布1兩(洗去咸味),赤茯苓1兩,漢防己2兩,澤漆1兩,桑根白皮2兩(銼),木通2兩(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遍身浮腫,上喘,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37、沉香散
【處方】雞內(nèi)金2兩,大盔沉1兩,海蛤粉5錢,海浮石5錢。
【制法】上為極細(xì)末。
【功能主治】消水止痛,鎮(zhèn)咳去痰。主咳嗽氣逆,胸脅刺痛,呼吸氣促,肋部蓄水,背寒胸滿,大便泄瀉,小便不利,腹脹肢腫,夜不能臥,痰飲濕盛,脾不行水,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飯前以黃酒沖服。服后3小時微汗為宜。
【注意】忌煙、酒、腥辣。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38、草果飲
【處方】厚樸(姜制)半兩,青果(煨,去皮)半兩,藿香(洗)半兩,甘草(炙)半兩,丁皮半兩,神曲半兩,半夏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痢后浮腫,及瘧疾脾虛弱。
【用法用量】本方名草果飲,但方中無草果,疑脫。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六
39、甘遂丸
【處方】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甘遂1兩(煨令微黃),赤茯苓1兩,甜葶藶2兩(隔紙炒令紫色),瞿麥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遍身浮腫,皮膚欲裂,心腹氣急脹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溫水送下。良久,當(dāng)利3兩行;如不利,即加丸再服,以利即效。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見《圣濟(jì)總錄》卷八十
40、商陸丸
【處方】商陸30克 川芒消15克 甘遂15克(煨令黃色)芫花15克(醋拌,炒令干)蕘花15克(微炒)麝香7.5克(細(xì)研)豬苓15克(去黑皮)
【制法】上藥為末。入麝香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遍身浮腫;及酒客虛熱,當(dāng)風(fēng)飲冷水,腹脹滿,陰腫。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米湯送下3丸,日三服。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41、惡實散
【處方】惡實1合(半生半炒)。
【制法】上杵為末。
【功能主治】風(fēng)熱閉塞咽喉,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熱酒調(diào)下1錢匕。立愈。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九引《經(jīng)驗方》,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三
42、大麻子散
【處方】大麻子3斤(搗碎),商陸4兩,防風(fēng)3兩(去蘆頭),附子1兩(去皮臍,生用),赤小豆1斤,桑根白皮2兩(銼)。
【功能主治】水氣,遍身浮腫。
【用法用量】以水2斗,先煮麻子至1斗,入藥并小豆同煮,取4升,去滓,每于食前飲汁1小盞。相次任性隨多少食小豆。
【摘錄】《圣惠》卷五十四
聯(lián)系客服